曾經(jīng)登月的宇航員奧爾德林對一個人說:“沒有中國人的太空是不完美的。”他就是我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2003年10月成功進入太空。
對我國的航天事業(yè)而言,楊利偉進入太空,這是一個巨大的里程碑。很多人好奇了,我們的民族英雄是怎樣成長起來的?是否會享有超贊的待遇?
1965年,楊利偉出生在遼寧綏中縣,小時候的他就很有主意,自作決定把名字改了。原來,楊利偉名字中間的字,本來是“站立”的”立”,覺得這太普通了,這哪有“勝利”的”利”霸氣?
有一年的八一建軍節(jié),學校組織去機場參觀,看著戰(zhàn)機沖向天空又回到大地,楊利偉羨慕極了,那些飛行員就是從天而降的英雄。
自此,天空成了小小少年心中最美的地方,18歲那年,楊利偉成功通過考試,進入保定航校,開始飛行員訓練。
1992年,在馬蘭機場上,楊利偉竟遇上了一場巨大的危機。在駕駛戰(zhàn)機正常飛行時,飛機突然失控了,出于慣性,飛機仍在飛行,萬一沒了動力,就會失速下降,這幾乎是飛行員最恐懼的噩夢。
跳傘逃生?還是拼死一搏?一架戰(zhàn)機價值數(shù)千萬,那是國家的財產(chǎn)。楊利偉沒有猶豫,平穩(wěn)心緒,靠著僅剩的一臺發(fā)動機,一點點把飛機拉升,1000米、1500米……終于成功越過天山,安全著陸。
199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正式成立,俗話說得好,事以密成,14位航天員簽字后,就“消失”了,其中就包括楊利偉。
他們幾乎與外界斷絕聯(lián)系,需要在5年內學完近百個科目,這種“隔絕”值得,他們既有充足的訓練時間,也安全地守住了機密。
關鍵時刻,噩耗傳來,妻子在2001年底患上嚴重腎病,兒子需要照顧,她硬撐了大半年才去醫(yī)院,這一去就進了手術室。楊利偉即將去吉林參加關鍵訓練,病痛中的妻子理解他的難處,故作輕松讓他安心啟程。
2003年9月,角逐開始了,14名航天員,個個都是精英,只有3人能進入首飛梯隊,只有1人能飛向太空。
競爭有多激烈?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分差,有時候只有零點幾分。10月14日,楊利偉憑借優(yōu)異表現(xiàn),成為贏到最后的人。
10月15日,凌晨2點,楊利偉被叫醒,體檢、測試、穿航天服,9點整,倒計時開始,10、9、8、7……他舉起右手,向祖國和人民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神舟五號沖向天際。
當火箭升到三四十公里高度時,突然開始劇烈震動,楊利偉眼前一片漆黑,這種感覺在地面訓練時從未遇到過。楊利偉死死抓住座椅扶手,幾分鐘后,震動突然停止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輕松感涌遍全身。
楊利偉成功了,身體開始漂浮,這意味著飛船已經(jīng)脫離地球引力,真正進入太空!透過舷窗,那是最動人的畫面,深藍色地球帶著一層薄薄的云霧,海岸線清晰可見,美得讓人窒息。
飛天歸來后,楊利偉成了全民英雄,很多人以為他從此便會功成身退,但還是選擇了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為科技事業(yè)貢獻力量。
2008年,楊利偉被授予少將軍銜,2019年更是被聘為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很多人好奇,成就巨大的航天員,楊利偉還是少將軍銜,退休后能有怎樣的待遇?
航天員薪資根據(jù)其軍銜和相關軍隊待遇規(guī)定來確定,工作居住的公寓有24小時警衛(wèi)巡邏,去療養(yǎng)院療養(yǎng),也會有軍警貼身護衛(wèi)。直系家庭成員在住房、醫(yī)療、教育等方面享受優(yōu)待。
感謝可敬的航天員們,為中國的航天事業(yè)書寫傳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