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人修持到了某一種境界,人生的境界就開朗到某一種程度?!?/p>
每個人都有一個開悟期,而開悟的早晚決定個人的命運。
頭腦閉塞的人,內心缺乏力量,就容易焦慮敏感,到最后只會越混越差;
而真正能開竅的人,內心足夠富足,可以理解世界、覺醒人生。
開竅與不開竅的人,過的是兩種人生。
如果你也有這十點開竅的表現,那就要恭喜你了。
01
- 說話做事開始有目的性。
在黑蟻群中,有這樣一個現象。
大多數螞蟻每天都在尋找、搬運食物,少數螞蟻卻整日無所事事、東張西望。
人們把這少數螞蟻叫作“懶螞蟻”。
可當蟻群斷糧以后,那些勤快的螞蟻都一籌莫展。
而懶螞蟻們卻能帶領蟻群,找到早已偵查到的新的食物來源。
原來懶螞蟻們把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了研究和偵查上面。
它們對新食物的持續(xù)探索,從而保證群體不斷得到新的食物來源。
你看,沒有目的導向的努力,往往只是在原地打轉。
開竅的人,不管說話還是做事,都是有目的性的。
他們可以精準定位自己的任務和目標,然后有條不紊地去實現。
當你悟透了這一點,做到了不盲目、不抓瞎,才更容易拿到結果。
02
- 多想一步,想深一步。
馬未都說過:“成功沒有什么復雜的思維方式,只需凡事多想一步?!?/p>
把別人思考的終點,當作自己思考的起點,你才能贏別人一大步。
作家赫曼講過一個故事。
有次,銷售經理戴夫跟客戶談合作,雙方談得很是投機。
可在簽合同前,戴夫卻發(fā)現客戶與競爭對手提前就簽好了合同。
放到別人身上,或許得知這個消息后,早就放棄了。
可戴夫卻想:如何可以在保持原有合同的同時,與客戶簽訂另一份合同呢?
在咨詢律師后,他發(fā)現客戶只需每周使用另一家公司50美元的服務,就不算違反合約。
最后,戴夫成功說服了客戶,簽下了這筆大訂單。
你看,開悟的人,凡事都會多想一步,在問題來臨時,便能臨危不亂。
遇到問題時,多問問為什么,怎么做,才能抽絲剝繭進行探索。
當你參透了這一點,就能打破當前的思維定式,人生之路方能行穩(wěn)致遠。
03
- 不再改變他人。
網上有個熱門話題:你見過開竅的人都是什么樣的?
有個高贊回答:100%的內控,尊重他人的選擇,從不加以改變。
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按照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改變。
可當你想要改變別人時,其實已經站在了對方的對立面。
或許你是出于好心,但對別人而言未必真的合適。
作家特德·姜在書中寫過:成熟意味著看到差異,但又意識到差異并不重要。
真正覺醒的人,不是沒有想過改變別人,而是他們明白,自己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任何人。
妄圖改變別人,只會束縛自己。
唯有以成熟的姿態(tài),接納和尊重所有不同,才能守護好自己的能量。
04
- 能體諒別人,也明白人性的惡。
作家連岳曾說:“人性的黑暗深不可測,人性的光明高不可測?!?/strong>
見過的人越多,越發(fā)覺得人性復雜多變。
善良的外表下,可能隱藏著自私的惡念。
表面涼薄的人,心中也許隱藏著真性情。
而那些能夠覺醒的人,早就看透了人性的本質。
他們理解人性的復雜,知道人性的善惡并存。
既不會因為人性的陰暗面而否定美好,也不會因為人性的美好而忘記丑惡。
當一個人了解人性,尊重人性并順應人性時,便能游刃有余地應對人生。
只有這樣,才能對這個世界多一分理解和包容,也能在這復雜的人世間清醒地做人做事。
05
- 看上去有主心骨。
我有個同事,工作多年,能力強,卻遲遲沒能得到晉升。
為什么呢?
他一遇到自主抉擇的問題,就開始瞻前顧后,患得患失。
每次都要把領導騷擾得不厭其煩,才能做出決定。
正因如此,即便他業(yè)績出彩,但領導依舊不敢讓他升職。
沒有主見的人,凡事都依賴別人,就容易陷入被動的狀態(tài)。
當你開竅了,就會時刻保持獨立,堅持自我,做一個有主見的人。
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靠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
做個內心堅定有力量的人,方能實現人生境界的躍遷。
06
- 一眼看透本質。
聽過一句話:“人與人比拼的,是對一件事的理解和洞察?!?/strong>
對此,我很是認同。
作家李筱懿在進入新媒體行業(yè)之前,曾是傳統(tǒng)媒體廣告部的主任。
當初,新媒體剛興起時,同事們只是看看熱鬧,照舊過著溫水煮青蛙的日子。
只有她發(fā)覺新媒體將取代傳統(tǒng)媒體的現實,開始研究新媒體一行。
她每天早起寫稿,晚上研究內容。
沒過幾年,她就在新媒體行業(yè)站穩(wěn)了腳跟,做出了一番事業(yè)。
花一秒鐘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才明白過來的人,過的不是一樣的人生。
面對問題,認知層次低的人,只能解決淺層問題,而認知水平高的人,能夠直達本質。
真正活明白了的人,都能一眼洞悉事物本質,為自己換來截然不同的人生。
07
- 不再執(zhí)著于反駁。
《三體》這本書里,提到過一種“思想鋼印”的裝置。
被打過思想鋼印的人,會對某一事物產生狹隘偏執(zhí)的認知。
不管對方做什么,他都會本能地反駁。
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越低,思維越缺乏彈性,越是難以容忍不同的觀點。
而人一旦開竅后,就不會輕易反駁。
他們明白,反駁只是為了發(fā)泄情緒,并不能帶來一絲一毫的幫助。
正如作家王蒙所說:“不要總是企圖在語言上占上風?!闭Z欲勝人,不僅得不到對方的認可,還會消耗自己。
懂得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少一些對抗和反駁,才是最清醒的社交方式。
08
- 凡事第一念頭靠自己解決。
藝術家秦怡這一生,命運可謂是坎坷不斷。
丈夫臥病在床,兒子也患上了精神疾病,她自己更是多次患癌。盡管如此,她卻從未期待過別人的幫助,而是凡事靠自己解決。
丈夫臥病在床,她無怨無悔照顧20年;
兒子精神不穩(wěn),她就用繪畫找回兒子的平靜;
她患癌多次,卻從未放棄過,而是用事業(yè)治愈靈魂,在藝術創(chuàng)作路上從未停歇。
很多時候,真正能傷害到我們的,并不是他人的無情,而是我們內心的期待。
開竅的人,從不會心存幻想,更不會抱怨連天,他們只會靠自己破局。
戒掉期待,擺正心態(tài),要相信,凡是讓你痛苦的,都會讓你變得更強大。
09
- 開始模仿別人。
前兩天,我跟幾個朋友小聚。
有個朋友幾年前就在謀劃著創(chuàng)業(yè),直到今年年初才小有所成。
聊起這個話題時,他感慨道:我算是發(fā)現了,原來成功最快的方式,就是模仿別人。
剛開始,他一個人摸索前路,走了不少彎路。
自從他跟著那些有結果的人學習,了解他們的思路、模式,這才打拼出一些成績。
開悟的人都明白模仿別人,就是一個人走出底層最快的方式。
倘若沒有模仿對象,就只能不斷試錯、走歪路。
你想成為誰,就去模仿誰。
所有高質量成長的起點,都是選對一個值得模仿的人。
10
- 對原生家庭不再耿耿于懷。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強迫性重復”。
意思是說,人總是在成年后,不斷重復童年時的關系模式。
而這個模式,是從祖輩、父輩那承襲而來。
一味地耿耿于懷,并不會幫你擺脫原生家庭,反而會讓原生家庭的印記深入骨髓。
金惟純說過:
“走出童年劇本,是每個人的必修課。不修代價很大,修了獲益無窮?!?/p>
是啊,我們無法選擇怎樣的出身,但卻可以選擇怎樣去生活。
人一旦覺醒,就會斬斷原生家庭的牽引力,主動跳出舊的環(huán)境,不斷學習,持續(xù)思考。
原生家庭欠你的,你完全可以靠自己贏回來。
楊天真曾在《奇葩說》中說過一段話,我很有感觸:
“我大學畢業(yè)的時候,是一個月薪2500塊的普通員工,當我想明白了一件事情,就開始了我開掛的人生。
就是我所有的時間都只想花在自己身上,學會了向內求,人才能高速成長。”
人這一生,其實就是一場不斷走向開悟的修行。
人一旦開竅了,性格就會有所變化,自然可以邂逅更好的自己。
當你真正開竅時,就能擁有內心的自由,活出屬于自己的通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