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比喻:
人和人之間的關(guān)系像片草坪,有人故意踩過界,第一次踩時你沒吭聲,他就會覺得這片草地也該是屬于他的。
人是試探性的動物。
對方第一次開玩笑戳到你痛處,你哈哈一笑而過,他就會覺得你這個邊界可以踩。
第一次找你借超出能力范圍的錢,你咬牙答應,他就會覺得你的底線比較低。
如果第一次的試探被默許,便為日后別人踐踏你的尊嚴鋪平了道路。
一定要學會給身邊人立規(guī)矩,亮明自己的底線。立規(guī)矩的本質(zhì)不是控制他人,而是自我保護。
01
編劇柏邦妮在節(jié)目上分享過自己小時候的故事。
那時候她是個矮矮胖胖的小女孩,在人群中毫不起眼。
有一次上體育課,有位男同學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用籃球砸向她的頭。
她心里一陣委屈,又氣又恨,可最終還是選擇了忍讓。
從此以后,那個男同學愈發(fā)肆無忌憚,不是嘲笑她的跑步姿勢,就是傲慢地指使她做這做那。
不管遭受了多大的欺辱,她都沒有反抗。
實在受不了的時候,她也只會自己一個人躲在角落里偷偷哭泣。
長大后,柏邦妮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性格越來越敏感自卑。更嚴重的是,只要回想起這段經(jīng)歷,她就心如刀絞。
作家張德芬說過:
人與人之間,常常是彼此吞噬的關(guān)系。如果“我”不夠硬,就很容易被“他人”吞噬。
人專挑軟處捏,你退一步,別人就進一步。
你以為的老實本分,在別人眼里就是好欺負。
你擺出隨時待命的姿態(tài),不找你幫忙找誰?
你展現(xiàn)不懂拒絕的軟弱,不找你干活找誰?
你顯露錢財易得的樣子,不找你借錢找誰?
現(xiàn)實生活就是這樣,你越是放低姿態(tài),別人就越覺得你好拿捏,你越是忍氣吞聲,別人就越蹬鼻子上臉。
對貪婪者讓步,如同給餓狼投食——它嘗到甜頭,只會更加兇猛地撲上來。
你的忍氣吞聲,在對方眼里不是修養(yǎng),而是可欺的信號。
你唯一能做到的是,用實力威懾眾人,讓他們害怕你、敬畏你,不敢輕易冒犯你。
先展示力量,再流露善良和仁慈,這才是真正符合人性的生存法則。
02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當別人感知到你是一個不好惹的人,你反而容易得到尊重,最后也容易收獲好的關(guān)系。
一味地退讓,一味地承受,一味地忍耐,終將把自己逼到崩潰的邊緣。
學著拉黑一個人,試著拒絕一件事,并不會對誰造成多大的傷害。
學會給身邊的人立規(guī)矩,硬起心腸,讓他知道,欺負你是要付出代價的。
莫言在《晚熟的人》里分享過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也叫莫言。
在舅舅的再三懇求下,抹不開面子的莫言,幫著給表弟介紹了好幾份工作。
他先是介紹表弟到酒廠。
表弟直言流水線的工作太累,而且雜事纏身,發(fā)揮不出自己的才能。
莫言忍著氣,又推薦他到供銷社做了售貨員。
誰料表弟貪污貨款被辭退,還反過來污蔑莫言跟供銷社有勾結(jié)。
就這樣,每次工作不順,表弟都拿莫言出氣。
有一次,他辱罵莫言,莫言忍無可忍,直接呵斥他是個酒鬼無賴、啃老的廢人。
莫言冷著臉對表弟下了最后通牒,如果繼續(xù)實施污蔑辱罵行為,一定將他送進派出所。
表弟被嚇到了,自此變得規(guī)規(guī)矩矩,再也不敢胡亂辱罵莫言。
王小波說:人活在世界上有兩大義務,一是好好做人,二是不能慣別人的臭毛病。
有些時候,你必須強勢起來,明確自己的底線,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規(guī)矩。
有人開過分的玩笑:別假笑,直接表態(tài):“這個玩笑不合適,我不覺得好笑。”
有人陰陽怪氣:別繞圈子,直接點破:“你說話帶刺,我不喜歡。有事請直說。”
有人推卸責任:別背鍋,直接挑明:“這事不該我負責,請你找對的人處理。”
該拒絕的時候就拒絕,該發(fā)脾氣的時候就發(fā)脾氣。
別怕得罪人,真正的朋友不會因為你的一次拒絕就離你而去,那些因為你拒絕就翻臉的人,不要也罷。
到時你會發(fā)現(xiàn)身邊那些不斷消耗你、榨取你價值的人,像退潮一樣慢慢消失了。
03
作家梁曉聲的一位讀者,曾向他討教過一件事。
這位讀者是開飯館的,開業(yè)之初,他請朋友們免費吃喝了兩個星期。
可有一個朋友,卻把他的飯館當成了免費食堂,不僅自己白吃白喝,還捎帶親戚朋友一起過來蹭吃蹭喝。
在飯館里,朋友儼然一副主人做派,對店員頤指氣使。
他很苦惱,跟朋友開口說這件事,怕傷了多年感情,但不開口,讓朋友如此胡作非為也不是辦法。
梁曉聲最后建議,如果沒欠對方人情,直接挑明說比較好,自己開店維持生計不容易。如果說了還是沒有用,這種朋友不要也罷。
戲劇化的是,讀者擺明態(tài)度后,那位朋友此后去店里用餐,都會客客氣氣地結(jié)賬。
一味地付出,換來的不一定是感激,可能是得寸進尺的索取。果斷劃清邊界,亮明態(tài)度,反而能護自己周全。
別人對你的方式,都是你教的。
學會對冒犯你的人說“不”,對突破邊界的人表達不滿。
雨果成名以后,昔日好友們爭先恐后地設(shè)宴邀請他參加,借他的名聲暗中牟利。
起初,雨果礙于情面,都會硬著頭皮出席活動。
漸漸地,這些人竟得寸進尺,直接登門索要簽名,或要求題字留念,他的書房成了交際場。
直到一次,他和出版社簽訂一項合約,限期半年完成一部長篇小說。
可他的朋友們不管不顧,仍舊三番五次請他出席宴會,幫忙簽名。
眼看著截止日期就要到了,雨果忍無可忍,狠心說道:“我不再出席任何活動,誰再打擾我寫作,立即絕交。”
很快,這個消息便傳開了,再也沒有人上門打攪他。
很喜歡一句話:“人間清醒的第一步,就是讓身邊人知道:越界者,止步?!?/p>
別再把無原則當成美德,把沒底線當成好相處。
給身邊人立規(guī)矩,就是在明確告訴他人,什么是我們可以接受的,什么是我們堅決抵制的。
這看似強硬的舉動,實則是我們對自己生活的尊重和保護,也是走向強大的第一步。
曾有一場作家論壇。
一位評論家言語刻薄,當眾貶損某女作家:“您的大作,也就適合給保姆消遣?!?/p>
女作家聞言,不留情面地回懟說:以您的才情,當評論家太屈就了。不妨去給公廁寫警示標語,保證句句“濺”人一身。
挑釁者聽完,立馬識趣地閉上了嘴。
很認同一個觀點:忍讓換不來尊重,反擊才行。
你的邊界有多硬,世界就有多軟。
當我們兇狠地對待這個世界時,這個世界突然就變得溫文爾雅了。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