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的星艦第十飛(IFT-10)原本蓄勢待發(fā),卻在燃料加注階段戛然而止。倒計時T-39:55,SpaceX官方宣布叫停發(fā)射,理由簡潔卻耐人尋味:「為了留出時間排查地面系統(tǒng)問題?!惯@一決定來得突然,正值超重型助推器和星艦飛船級開始注入液態(tài)甲烷燃料之際。備份機會定于8月25日至26日,但這一「擦除」(scrub)事件再次凸顯了航天工程的殘酷現(xiàn)實:追求速度與安全的微妙平衡。
●事件回溯:從準備到意外中斷
IFT-10的發(fā)射窗口原定于當?shù)貢r間8月24日下午6:30(中部夏令時,相當于北京時間25日早7:30),持續(xù)60分鐘。SpaceX團隊已完成星艦的堆疊,助推器16號(B16)和星艦37號(S37)矗立在1號發(fā)射臺上,蓄勢待發(fā)。這將是星艦Block 2版本的第四次嘗試,前三次(IFT-7至9)均以失敗告終,未能實現(xiàn)核心目標如衛(wèi)星部署和太空引擎重燃。
既定發(fā)射日當天,一切看似順利。天氣預報顯示僅有45%的成功概率,主要受孤立風暴影響,但未構成硬性障礙。攝影師和觀察者捕捉到星艦在晨光中的雄姿,X平臺上充滿著興奮的討論。SpaceX也啟動了直播預熱,預計在發(fā)射前30分鐘正式開播。然而,就在燃料加載啟動后不久,團隊檢測到地面系統(tǒng)異常。SpaceX在X上發(fā)布狀態(tài)更新:「叫停今天星艦第十次飛行是為了排查地面系統(tǒng)問題。」發(fā)射團隊迅速重置倒計時至T-12小時,暗示8月25日可能重試。
這里說的地面系統(tǒng)泛指發(fā)射基礎設施,包括燃料供應管道、支撐臂、冷卻系統(tǒng)和監(jiān)控設備。這些系統(tǒng)在燃料加注階段至關重要,一旦出現(xiàn)液壓泄漏、傳感器故障或結構應力問題,都可能引發(fā)連鎖反應。SpaceX雖未公布具體細節(jié),但類似事件在航天史上并不罕見——例如,2025年3月NASA與SpaceX的Crew-10任務就因發(fā)射臺液壓支撐臂故障而叫停。SpaceX發(fā)言人丹·胡特(Dan Huot)在以往類似場合評論道:「看起來這次是地面方面的問題。」盡管未直接指向IFT-10,但這反映出地面設備的復雜性往往成為瓶頸。
●技術剖析:潛在故障與安全考量
為什么一個看似「小問題」會引發(fā)全盤叫停?答案在于星艦的極端工程挑戰(zhàn)。第二代星艦全高123米,重約5000噸,是人類史上最大最強火箭,搭載39臺猛禽引擎。燃料加注涉及數(shù)千噸液氧和液態(tài)甲烷,這些低溫推進劑極易揮發(fā),稍有不慎便釀成災難。地面系統(tǒng)必須確保精確控制壓力、溫度和流速,避免像IFT-9中出現(xiàn)的推進劑泄漏——那時,飛船S35因燃料罐擴散器(diffuser,一種控制氣體流動以防直接沖擊液面或罐壁的裝置)失效,導致姿態(tài)控制喪失,最終在印度洋上空解體。
SpaceX調查顯示,IFT-9助推器在著陸燃燒階段因角度過陡(近17度)導致燃料傳輸管應力超標,引發(fā)結構失效。IFT-10本計劃降低下降角度,以減少負載,同時測試非標著陸配置:故意禁用一臺中心引擎,用中環(huán)引擎替代,模擬「萬一」場景。這類實驗數(shù)據(jù)對未來可復用性至關重要,但地面故障打亂了節(jié)奏??赡艿恼T因包括——
傳感器或監(jiān)控異常:當今航天發(fā)射依賴數(shù)百傳感器實時監(jiān)測。如果地面系統(tǒng)讀數(shù)異常,團隊寧可叫停也不冒險——SpaceX的「快速迭代」哲學強調從失敗中學習,但絕不以安全為代價。
液壓或機械故障:發(fā)射臺的支撐臂可能出現(xiàn)液壓泄漏,類似Crew-10的夾臂問題。IFT-10使用1號發(fā)射臺的軌道發(fā)射架,而梅西測試場仍在修復6月18日船體36號爆炸后的損傷,那次爆炸源于復合材料壓力容器(COPV)破裂。
外部因素交織:天氣雖非主因,但8月下南德克薩斯仍多雷暴,閃電曾于發(fā)射日當天早些時候逼近發(fā)射臺5英里內,延緩準備工作。美國聯(lián)邦航空管理局(FAA)于8月18日結束對IFT-9調查,批準IFT-10,但任何地面異常都可能觸發(fā)額外審查。
麻省理工學院(MIT)阿波羅項目教授奧利維爾·德·韋克(Olivier de Weck)直言:「我們現(xiàn)在嚴重質疑星艦架構的可行性。」他指出,星艦飛船級隔熱系統(tǒng)和姿態(tài)控制仍是痛點,地面故障雖非核心,但暴露了供應鏈和測試瓶頸。數(shù)據(jù)顯示,星艦前9次測試中,6次以爆炸或失控告終,整體重大故障風險超60%。SpaceX通過降低COPV壓力、加裝保護罩和改進擴散器,試圖將風險降至25-30%,但IFT-10的叫停提醒我們,航天無小事。
●前瞻:從挫折中崛起
這一叫停雖顯意外,卻短暫而必要。航天界反應熱烈。NASASpaceflight論壇用戶討論道:「這是發(fā)射前夕的巨型帖子,充滿期待與不確定。」X上,攝影師約翰·克勞斯(John Kraus)分享了叫停公告,引發(fā)數(shù)千互動,有人感嘆「這些發(fā)射總被擦除」,另有人贊嘆照片的震撼。Reddit社區(qū)則擔憂:「如果地面系統(tǒng)反復出問題,會不會拖累整體進度?」
IFT-10原計劃演示多項里程碑:①測試助推器熱分離后方向翻轉、返航點火、引擎失效場景下著陸點火能力,并以雙引擎懸停狀態(tài)軟濺落墨西哥灣,為未來提供更大魯棒控制、更精準捕獲積累數(shù)據(jù)。②測試飛船上升段、太空滑行段、真空猛禽在軌再點火(計劃第三次測試再點火)、演示部署8個星鏈模擬器(第四次計劃部署載荷)、第四次計劃驗證第二代星艦再入與著陸能力。
如果全部達成,將標志Block 2重大跨越——這將是第二代星艦首次完成軌道級試飛(IFT-7、8、9均失?。彩切桥烇w船級首次成功闖關再入階段、軟著陸(S33、S34、S35均告?。€是星艦首次成功在軌部署演示(IFT-7、8、9均失?。?,以及第二次驗證星艦太空再點火能力(繼IFT-6的S31)。這些里程碑將大幅縮短與NASA阿爾忒彌斯計劃的差距,穩(wěn)固星艦作為月球著陸器的角色。
但潛在風險依然高企,歷史顯示,引擎艙火災、加壓系統(tǒng)故障和COPV破裂仍是首要威脅,故意缺失少量隔熱瓦再入同樣增加不確定,可能導致局部過熱而失控。失敗概率雖無法科學量化,但飛船級存活率歷史不足30%。一旦再現(xiàn)泄漏或其他致命故障,IFT-10告敗不說,IFT-11恐怕延至今年底,甚至影響第三代星艦(Block 3)亮相。進而很可能影響阿爾忒彌斯III(Artemis III)月球登陸(計劃2027年)和火星窗口(2026年底)。NASA依賴星艦作為人類登陸系統(tǒng)(HLS),已將推進劑轉移演示推至2026財年。不夠,SpaceX韌性有目共睹:從S36爆炸到S37就位,僅用兩個月,展現(xiàn)了超強適應力。馬斯克樂觀表示:「我們將在明年實現(xiàn)全復用。」
星艦開發(fā)之路注定崎嶇,但每一次挫折都是通往成功的鋪路石。SpaceX早期獵鷹火箭曾歷經(jīng)三次失敗,才迎來轉機。地面故障雖平凡,卻揭示了從原型到可靠系統(tǒng)的漫長歷程。叫停IFT-10只是小插曲,航天發(fā)射是人類對抗未知的前沿陣地。在星艦基地的夕陽下,123米的星艦正靜靜等待下一次騰飛,可能就在明天。這不僅僅是技術較量,更是關于夢想的頑強敘事——安全第一,創(chuàng)新不止。
部分信息索引:
SpaceX schedules 10th test flight for Starship, details recent setbacks - spaceflightnow.com
SpaceX postpones 10th test launch of massive Starship rocket-npr.org
r/SpaceX Flight 10 Official Launch Discussion & Updates Thread!
X平臺帖文
Reddit論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