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錢類犯罪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和金融安全,其中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以下簡稱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是實踐中案件數(shù)量最大的洗錢類犯罪。
2020年至2024年,檢察機關起訴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23.02萬件,人民法院審結(jié)一審案件22.09萬件。
8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辦理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同時遴選發(fā)布6個相關典型案例,引導社會公眾提升反洗錢意識,自覺遠離和抵制包括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在內(nèi)的各種洗錢類犯罪。
案例1
準確識別以虛擬貨幣等手段實施的
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
安某某等三人明知系他人犯罪所得,利用虛擬貨幣等手段幫助犯罪資金轉(zhuǎn)移,法院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分別判處三人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案例2
依法嚴懲利用大額黃金交易實施的
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
詹某某明知他人利用大額黃金交易方式轉(zhuǎn)移犯罪所得,仍配合交易,其行為構(gòu)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
案例3
依法嚴懲假借廢品回收從業(yè)便利
長期實施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
陳某某明知李某所售的鋪路鋼板來源不明,結(jié)合社會常識、工作閱歷等,足以判斷鋪路鋼板系犯罪所得,其代為銷售行為構(gòu)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
案例4
上游犯罪尚未依法裁判
不影響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的處理
在某案件中,存在上游犯罪非法采砂的地點不清、非法采砂的行為人未到案的問題,經(jīng)法院審查,認定涉案海砂系他人非法采礦所得,上游犯罪事實成立。朱某、劉某明知是他人犯罪所得而結(jié)伙予以轉(zhuǎn)移、運輸,其行為均已構(gòu)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案例5
嚴格認定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的“明知”
并準確界分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和幫信罪
在某案件中,法院在綜合考察行為人主觀明知的內(nèi)容、提供幫助的類型和方式后,撤銷一審判決對滿某某犯幫助信息網(wǎng)絡犯罪活動罪的定罪量刑,認定滿某某犯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判處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案例6
全面、準確評判行為人在犯罪鏈條中的地位作用
在某案件中,法院綜合案情及被告人認罪認罰和退繳違法獲利的表現(xiàn),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分別判處被告人黃某某、林某某有期徒刑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掩跡雖一時,隱罪終有罰
警惕掩隱罪,筑牢法治線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