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歲以上未婚女性進婚介黑名單”。
河北一紅娘的言論,讓 “大齡未婚” 話題再次引發(fā)爭議。紅娘稱不接 35 歲以上未婚女性業(yè)務(wù),理由是 “結(jié)婚機會小”。
她以 “89 年女性帶娃卻要求男方全款房車” 為例,暗指該群體 “擇偶標準過高”。
可這番話背后,藏著對未婚女性的雙重誤解:一是將 “年齡” 等同于 “婚戀價值”,二是用單一案例否定整個群體,忽視了個體差異和多元的人生選擇。
河北一位婚介紅娘公開表示,其所在婚介所不再承接 35 歲以上未婚女性的婚戀業(yè)務(wù),稱 “這不是博眼球,而是多個案例證明,該群體結(jié)婚機會小到可忽略不計”。
紅娘分享了一則經(jīng)歷:一位 89 年(36 歲)的女性前來咨詢,希望找本地有全款房車、家境優(yōu)渥、工作穩(wěn)定高薪、未婚且外形出眾的男性,還要求婚后不上班。
可該女性自身不僅帶著非婚生兒子(雖領(lǐng)證信息顯示未婚),其他個人條件也含糊其辭,顯然并不突出。
紅娘認為,這樣的擇偶標準 “不符合門當戶對”,直言 “有全款房車、條件優(yōu)秀的未婚男性,不會選擇 36 歲帶娃的女性”,還表示 “經(jīng)歷太多類似案例后,才對這個群體徹底失望”。
有人認同 “擇偶應務(wù)實”,也有人反駁 “用年齡和單一案例否定一群人,太片面”“‘剩女’這個說法本身就不尊重人”。
事實上,爭議的核心從來不是 “35 歲以上女性能否結(jié)婚”,而是 “是否該用年齡給女性的婚戀價值設(shè)限”,是否該用單一物質(zhì)標準定義婚姻匹配度。
現(xiàn)實中,35 歲以上未婚女性中,有專注事業(yè)的職場精英,有享受單身生活的獨立個體,也有在等待合適伴侶的人
她們的選擇不應被貼上 “挑剔”“難嫁” 的標簽,更不應被婚介機構(gòu) “一刀切” 地拒之門外。
更值得反思的是,紅娘提到的 “門當戶對”,被簡化成了 “物質(zhì)條件對等”,卻忽略了婚姻中更重要的人品、價值觀、責任感等要素。
有人反駁:“若男方只看年齡和物質(zhì),這樣的婚姻本身就不牢固;若女性只看男方的全款房車,也容易忽視對方的人品缺陷。”
有人追問 “為什么大齡剩女不愿意嫁農(nóng)村”?
這種說法本身就存在雙重誤區(qū):一是 “大齡剩女” 的標簽帶有歧視,二是將 “是否嫁農(nóng)村” 與 “年齡” 強行綁定,忽視了個體選擇的本質(zhì)。
35 歲以上未婚女性對婚戀的謹慎,從來不是 “嫌棄農(nóng)村”,而是 “不愿為了結(jié)婚而結(jié)婚”,不愿妥協(xié)于不符合自身價值觀的生活。
35 歲以上女性的擇偶謹慎,是 “對自己負責” 的表現(xiàn)。
經(jīng)歷過職場歷練和生活沉淀,她們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樣的婚姻:不是 “男方有房有車就能湊
我 36 歲,去年和農(nóng)村出身的老公結(jié)婚了!
他踏實肯干、特別疼我,雖然沒全款房車,但我們一起攢錢買房,日子過得很踏實。
我拒絕的從來不是 “農(nóng)村”,而是 “不尊重我、沒責任感的人”,年齡和地域從來不是障礙。
我表姐 38 歲,一直沒結(jié)婚,不是不愿嫁農(nóng)村,是沒遇到合適的人。
她常說 “寧肯單身,也不湊活嫁一個三觀不合的人”,現(xiàn)在她自己開了工作室,日子過得很充實,婚姻從來不是唯一的幸福標準。
“幸福從來沒有統(tǒng)一模板,婚姻也不是人生的必答題”。
我們不該用 “年齡” 給女性的婚戀價值設(shè)限,也不該用 “地域” 定義伴侶的好壞,更不該用 “剩女” 這樣的標簽否定個體的選擇。
無論是 35 歲以上的女性,還是來自農(nóng)村的伴侶,都值得被尊重 —— 尊重她們對幸福的定義,尊重她們不茍活的態(tài)度,尊重她們對婚戀內(nèi)核的堅守。
婚姻的意義,是 “找到一個對的人,一起過有溫度的日子”,而不是 “到點完成任務(wù),湊活過一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