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有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p>
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在家里能過得幸福滿足的人,通常都是少計較、多包容,日子才能過得順。
可不得不說,現(xiàn)實中有很多人卻習(xí)慣把最好的脾氣留給外人,最差的情緒倒給家人。
然后因為一點瑣事,就能燃起戰(zhàn)火。
最后耗光了耐心,也冷掉了人心,使得整個家的氣氛都不對了。
計較越少,溫暖越多
唐朝有個叫李景讓的官員,其母親鄭氏早年守寡,家境貧寒。
有一次,家里修墻時意外挖出一罐錢。
兄弟幾個都高興極了,覺得終于能過上好日子。
鄭氏卻平靜地對兒子們說:“不勞而獲,恐招災(zāi)禍?!?/p>
她當(dāng)即命人把錢埋回原處,一點沒留。
身為母親,雖然知道家境清寒,很苦很難。
但是自己從不抱怨清苦,也從不眼紅橫財。
也正是這份豁達(dá)和堅韌,讓她的三個兒子在后面全都成才為官。
塞涅卡說:“如果我們總是斤斤計較,生活將充滿無盡的痛苦?!?/p>
言下之意,就是知道放下小事,才能看清大局。
尤其是對于一個家,若大家糾纏于蠅頭小利,就會忽略真正重要的東西。
包容家人,談不上軟弱,也不是放縱,而是把能量留給值得的事,帶著大家一起向上成長。
對于自己的家人,千萬不要因為小事,就搞得大家雞飛狗跳,因為瑣事,就把大家折騰得疲憊不堪。
而是懂得少計較,不糾纏,少折磨。
情緒穩(wěn)定,家風(fēng)自和
古羅馬有一位老加圖,以嚴(yán)厲固執(zhí)聞名。
有一次,兒子跑步摔倒了,滿身是泥哭著回家。
加圖沒有責(zé)罵,反而哈哈大笑。
他這般說:“你將來是要做統(tǒng)帥的人,怎能被一跤絆住情緒?”
他從不因小事動怒,始終冷靜從容,一眼看穿事物本質(zhì)。
而恰恰是這種情緒上的穩(wěn)定,也成就了往后整個家族的精神底色。
蘇格拉底曾說:“控制自己的情緒,否則它將控制你。”
確實,情緒這東西雖然看不見也摸不著,但事實上,只要我們能慢下來,靜下來。
然后,耐住性子,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先穩(wěn)得住情緒。
那么慢慢地,情緒就會給到自己這么一種感覺,像流水一樣自在舒緩,愜意地流淌在全身。
而一旦極為容易情緒化的話,那么情緒無疑會成為親情的腐蝕劑。
于是,家里一遇到什么事,動不動就靠吼叫、冷戰(zhàn)、翻舊賬來處理,直至把家人越推越遠(yuǎn)。
真正強大的家庭,是從不為小事失控的,而是能穩(wěn)住自己的情緒,過好自己這一生。
放下對錯,才得自在
東漢時期,有個叫孟敏的人挑著瓦罐趕集。
路上一不小心,一趔趄把罐子摔碎了。
他站了一下,然后頭也不回,繼續(xù)往前走。
旁人問他為何不看看,他說:“瓦罐既已碎,顧何益?”
家里的矛盾何嘗不是如此?
很多事,既然發(fā)生了,再追究,再指責(zé),再懊悔都無濟于事的。
哪怕爭對了道理,卻輸?shù)袅烁星?,你說值不值得?
莎士比亞寫道:“為小事爭吵,會讓你錯過人生的大美好。”
的確,許多家庭糾紛,爭的根本不是事,而是一口氣。
不如放下執(zhí)念,學(xué)會理解,大家才能從對抗走向合作。
一個家不需要裁判,恰恰最需要的是伙伴。
真正聰明的家庭里,從不在小事上內(nèi)耗。
因為他們清楚——刀子嘴最傷親人,豆腐心才暖歲月。
大家如果都懂得,你讓一點,我退一步,日子才能細(xì)水長流。
要知道,家的價值,不在于從不爭吵,而在于吵不散、耗不盡。
說到底,一生很長,別為瞬間的情緒,辜負(fù)最愛你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