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chuàng)內容,文中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前言
當我們談論電信詐騙,公眾的普遍印象往往聚焦于那些藏匿在境外的犯罪團伙,然而公安部在7月底公布的最新數據,卻揭示了一個更令人不安的真相:大量詐騙案的關鍵推手,恰恰是我們身邊的內部人員,也就是俗稱的“內鬼”。
“內鬼們”利用職務之便,將本該用于保護公民財產與隱私的系統(tǒng)權限悄然轉變?yōu)榉缸锓肿拥睦?,公民的個人信息、銀行賬戶和通信網絡,在他們手中都成了可以交易的犯罪工具,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權限是最有用的作案工具
今年上半年全國公安機關共查處了二十多萬名涉嫌“兩卡”,也就是銀行卡和電話卡犯罪的人員,在這龐大的數字中有11名嫌疑人居然來自銀行系統(tǒng)內部,另有12名來自電信運營商。
內部人員之所以能造成巨大危害,核心在于他們擁有普通人無法企及的系統(tǒng)權限,在銀行系統(tǒng)內一名普通員工就可以輕易查詢客戶的存款余額、交易記錄,甚至獲取家庭住址等極為敏感的隱私信息。
這些數據在詐騙分子眼中,無異于指引方向的“金磚”,騙子們可以利用這些精準信息,在電話中準確說出受害者的姓名、身份證號,從而極大提高詐騙的可信度。
為了獲得這些寶貴的資源,犯罪團伙會主動向銀行內部人員求購,在地下黑市,一套包含詳細個人信息的資料可以賣到1000多元,面對這樣的誘惑,部分工作人員防線失守淪為了內鬼。
長沙一位方姓銀行經理的案例,更是揭示了高權限濫用的可怕后果,他可以直接繞過正常的審核流程為客戶開戶。
為了1萬多元的好處費,他違規(guī)為詐騙團伙開立了20套對公賬戶,這些賬戶隨即被用于洗錢,將來自全國各地受害者的超過160萬元資金迅速轉移。
山西朔州曾發(fā)生一起案件,當地運營商人員打著“下鄉(xiāng)送服務”的旗號,通過“送鍋送盆”的小恩小惠誘騙農村老人辦理電話卡。
這些辦好的卡并不會交到老人手中,而是被集中插入一種名為“貓池”的設備里,這種設備無需人工操作,能自動向外撥打海量詐騙電話,是規(guī)?;p騙活動的核心工具。
警方在一個窩點就查獲了24臺“貓池”設備,里面密密麻麻插著近六千張電話卡,形成了一個小型的詐騙呼叫中心。
更惡劣的是一些已經被技術手段停機的詐騙號碼,通過內鬼的操作就能“復活”繼續(xù)使用,他們甚至能為犯罪團伙開通具有迷惑性的“400”業(yè)務號碼,讓詐騙電話披上合法企業(yè)的外衣,極大增加了普通人的識別難度。
信任崩塌后的連鎖反應
對于無辜的普通人而言,身份信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盜用,去辦理銀行卡用于洗錢,可能意味著一場無妄之災的開始,你可能會在某個平常的日子里突然成為警方的調查對象。
這種身份危機帶來的麻煩是連鎖反應式的,受害者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派出所說明情況,去銀行查詢流水證明自己的無辜,甚至可能需要走上法庭自證清白,這個痛苦的過程可能持續(xù)數月乃至一兩年之久。
在此期間受害者的個人征信會受到嚴重影響,辦理貸款可能處處受阻,連正常的出行都可能受到限制,原本安穩(wěn)的生活被徹底打亂,有些人甚至因此丟掉了工作,家庭關系也可能因此變得緊張。
福建一位薛姓廣電站長利用職務便利辦理并出售了24張電話卡,這些卡被用于電信詐騙,直接導致多名受害者共計損失9.4萬余元。
這種背叛行為最深遠的影響是整個社會信任體系的崩塌,當人們去銀行填寫個人信息時內心會多一份猶豫,擔心這些信息是否會被出售。
在辦理電話卡時也會不自覺地擔憂這張卡是否會被用于詐騙,這種無處不在的不安全感,正在悄然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對這些人而言一張實名電話卡在黑市能賣好幾百,一套銀行卡信息能賣上千塊,這成了他們的“外快”。
但對普通人而言這意味著存款被轉走、莫名背上貸款、接不完的騷擾電話,甚至惹上官司,這種巨大的不對等正是內鬼犯罪最可恨之處。
國家不斷加碼的打擊力度
面對日益嚴峻的形勢,國家的打擊力度也在不斷加碼,自2020年起警方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斷卡”行動,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僅今年上半年就根據下發(fā)的七十八萬條線索,打掉了近六千個非法開卡團伙,收繳了十七萬張非法的“兩卡”。
法律對違規(guī)開卡的懲罰也越來越嚴厲,犯罪分子除了要面臨坐牢和罰款,出獄后還將面臨嚴格的行業(yè)禁入。
那位福建薛站長除了被判處8個月刑期和1萬元罰金,還被禁止在5年內從事任何通信相關工作,江西那位協(xié)助違規(guī)放貸1000萬元的張姓銀行經理,最終也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
同時法律也對普通人出租出借自己的銀行卡行為做出了約束,如果名下有3張以上銀行卡被用于出租出借,個人將面臨5年內無法開立新賬戶、無法使用手機銀行的懲罰,如果這些卡涉及犯罪活動后果會更嚴重。
技術防控手段同樣在不斷升級,各部門正積極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術,提升對涉詐資源的監(jiān)測和預警能力。
僅山西一個省截至2025年7月就成功攔截了109.8萬個高風險電話,全國范圍內累計發(fā)送的反詐提醒短信更是達到了6.5億條,官方推廣的“國家反詐中心”APP,也正在為越來越多公民穿上技術的“防彈衣”。
然而僅靠國家層面的力量還不夠,每個人都必須學會保護自己:不輕信陌生來電,不透露密碼驗證碼,不給陌生人轉賬。
我們與內鬼的斗爭遠未結束,犯罪分子的手段在不斷更新,甚至出現了專門的“職業(yè)開卡人”和“職業(yè)養(yǎng)卡人”。
這種產業(yè)化、專業(yè)化的趨勢讓打擊難度越來越大,但隨著打擊力度的持續(xù)加大,內鬼的生存空間也正在被不斷壓縮,這將會持續(xù)到完全沒有。
結語
信任一旦被打破重建需要很長的時間,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從此生活在恐懼之中,該辦理的業(yè)務還是要辦,該使用的服務還是要用,只是我們需要多一個心眼更好地保護自己。
我們要相信邪不壓正,隨著制度的不斷完善和技術的持續(xù)進步,那些藏在系統(tǒng)內部的“內鬼”,好日子不會太長了。
大家對于電信詐騙“內鬼”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