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澤連斯基公開表示,烏克蘭“不需要中國提供安全部隊或安全保障”,并強調(diào)原因在于中國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和2022年俄烏全面沖突中“未發(fā)揮積極作用”。
這一表態(tài)引發(fā)國際關(guān)注。
本文將以事實為基礎(chǔ),梳理俄烏沖突中與中國相關(guān)的外交動態(tài),不作價值判斷,僅呈現(xiàn)事件脈絡(luò)。
一、烏克蘭曾積極尋求中國作為安全保障國(2022年3月)
2022年3月底,俄軍逼近基輔,烏克蘭局勢危急。為爭取?;穑瑸蹩偨y(tǒng)澤連斯基提出愿意承諾“中立地位”(即不加入北約),但前提是必須獲得具有法律效力的國際安全保障。
烏克蘭方案明確希望中國、美國、英國、法國等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及其他重要國家(如土耳其、德國、加拿大、以色列、波蘭等)共同作為烏克蘭的安全保障國。一旦烏克蘭遭攻擊,這些國家需啟動集體防御機制,提供軍事及其他支援。然而,俄羅斯明確拒絕了該方案。中國官方未對此方案進(jìn)行正式、公開的回應(yīng)。
二、巴西及全球南方國家提出的和平倡議與烏克蘭的“不信任”立場(2024年9月)
2024年9月,為了俄烏和平,“巴西及全球南方國家”提出了和平倡議:這些倡議并非一份單一的、簽署的文件,而是一系列聲明、提案和外交行動的集合。
該倡議核心內(nèi)容包括:
- 中立立場與勸和促談:反對西方對俄單邊制裁和軍事援助,主張將俄烏“同時帶到談判桌前”;
- 由未卷入沖突的國家(如中國、巴西、印度等)組成“和平俱樂部”進(jìn)行多邊調(diào)解;
- 兼顧烏克蘭主權(quán)與俄羅斯安全關(guān)切,呼吁回到《明斯克協(xié)議》框架;
- 設(shè)想以“凍結(jié)沖突”模式實現(xiàn)停火,烏克蘭以中立換安全保障。
俄羅斯表示可接受由“巴西及全球南方國家”提出的和平倡議,并同意中國參與維和部隊。烏克蘭對此未直接反對,但強調(diào)需“可信任的國家”提供保障,其中未包括中國。
三、俄羅斯的“中國軍援”輿論與烏克蘭的最終表態(tài)(2025年4月-8月)
2025年4月至5月,俄羅斯罕見公開展示涉及中國的武器零件信息,并涉嫌主動向烏克蘭提供所謂“中國軍援俄羅斯的證據(jù)”。此舉被外界視為試圖將中國拖入輿論漩渦。8月20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態(tài)稱,俄方同意所有聯(lián)合國安理會成員國(包括中國)參與對烏克蘭的安全保障。然而,澤連斯基在與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會晤后兩天(8月下旬)明確表示:“不需要中國提供安全部隊”,理由是“中國在2014年俄國入侵克里米亞、2022年入侵烏克蘭時沒有發(fā)揮作用”。
事實總結(jié)
從2022年烏克蘭主動尋求中國作為安全保障國,到2025年明確拒絕,這一轉(zhuǎn)變背后是多方博弈的結(jié)果。烏克蘭的立場與俄羅斯的輿論炒作、國際調(diào)解方案的分歧以及大國地緣政治競爭密切相關(guān)。中國在整個過程中未公開承諾具體安全保障行動,亦未回應(yīng)俄方涉及的軍援指控。目前,俄烏局勢仍處于動態(tài)變化中,各方訴求尚未達(dá)成共識。唯有以國際法為準(zhǔn)繩,通過對話解決分歧,方能走向和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