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每次路過高中校門我都忍不住感慨——這幫孩子也太拼了吧?
大清早天還沒亮透,教學樓里的背書聲能把窗戶震得嗡嗡響;晚上九十點了,自習室的燈還亮得跟白天似的,一個個埋在卷子堆里寫題,手指關(guān)節(jié)都壓得發(fā)紅,有的甚至握筆握到起繭子。
結(jié)果呢?
等高考成績一出來,有人歡天喜地拿清華北大的錄取通知書,有人卻攥著成績單愁眉苦臉,連一本線都夠不著。
你說這事兒諷刺不?
努力本身肯定沒毛病,但很多人從一開始就信了“努力=好成績”的邪,等真進了高中才發(fā)現(xiàn),這等式壓根就不成立?。?/p>
一、初中的“努力神話”,到高中直接碎成渣
先跟你嘮嘮初中那點兒事。
那會兒學習真沒啥復雜的,基本就是誰能多刷題、誰字跡寫得工整、誰不偷懶摸魚,誰就能當學霸。
你想啊,初中班里那么多人,真正下死勁學的沒幾個,你只要稍微用點心,把作業(yè)按時做完,筆記記得滿滿當當,就能輕松超過一大半同學。
我表弟就是這么過來的,他腦子不算特別靈光,但勝在勤快。
初中三年每天雷打不動刷兩套卷子,錯題本記了三本,最后居然也考上了我們市的重點高中。那時候我還跟他說,你這方法到高中肯定也管用,現(xiàn)在想想真是打嘴炮。
高中完全是另一個世界,尤其是重點高中,那簡直是“神仙打架”現(xiàn)場。
能進這兒的學生,要么是智商超群的學神,要么是自律到極致的卷王,還有不少人兩樣都占了。
你以為自己熬夜刷題很牛?人家凌晨一點還在研究壓軸題;
你覺得報兩個培訓班夠拼?人家周末排滿四個一對一還嫌不夠。
到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拼作業(yè)量根本沒用,大家都在刷,拼的是實打?qū)嵉乃季S能力。
比如,表弟剛上高一的時候還沿用初中那套方法,每天刷題到半夜,筆記寫得跟藝術(shù)品似的,結(jié)果第一次月考就排到了班里三十多名。
他后來跟我說,不是他不努力,是班里同學解題思路太快了,一道數(shù)學題他還在想輔助線,人家已經(jīng)算出答案了。
那些在初中靠“死磕”當學霸的人,到高中很容易掉隊。
因為初中的那點優(yōu)勢早就被掏空了,刷題套路再熟,也架不住高中題目難度升級,說到底還是思維能力沒跟上。
二、真正的分水嶺,是你看不見的“思維天賦”
高中的天賦,更多是指自主思考的能力。
比如物理題,同樣一道力學題,有的人能從一個知識點聯(lián)想到好幾個相關(guān)公式,舉一反三很快;有的人卻只能對著題目發(fā)呆,就算把公式背得滾瓜爛熟,也不知道該用哪個。
還有數(shù)學題,稍微換個出題套路,有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解題思路,有的人卻繞來繞去找不到突破口。
語文閱讀更明顯,有的人能精準抓住作者的弦外之音,有的人卻只能看懂表面意思,答主觀題全靠瞎蒙。
而且天賦不光是思維,還包括記憶力、閱讀速度這些硬實力。
我高中同桌就是個“記憶大神”,老師一節(jié)課講的內(nèi)容,他下課就能記住七八成,晚上花半小時復習一下就全掌握了。我呢?得花三倍時間背書,還總記混知識點。你看我們表面上都是在“努力”,但時間的含金量完全不一樣。
理科學習這點更明顯,簡直是“降維打擊”。
我們班有個男生,平時看著不怎么刷題,上課也偶爾走神,但做起題來快得像開了掛。后來我問他怎么這么厲害,他說不是刷的題多,是看到題目能快速找到解題思路,少走很多彎路。
你看,初中九年靠套題掩蓋的差距,到高中一下子就被揭開了,藏都藏不住。
三、為啥初中的“外力優(yōu)勢”,高中就失靈了?
很多家長在初中特別舍得砸錢,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一對一、小班課輪番上,孩子成績也確實穩(wěn),每次考試都能排在前面。
我鄰居家孩子就是這樣,初中三年光補課費就花了十幾萬,最后也考上了重點高中。
結(jié)果呢?
剛上高一,家長接著報了三個補習班,可孩子成績還是一路下滑。
后來跟家長聊天才知道,孩子在補習班都是被動接受知識,老師講什么記什么,自己不會主動思考。高中課程難度大、節(jié)奏快,靠老師灌輸和死記硬背撐起來的分數(shù),根本經(jīng)不起考驗,很快就崩盤了。
更諷刺的是,那些初中靠“背模板、刷套路”的孩子,到高中反而更吃虧。
初中的題目套路少,記住模板就能應(yīng)付;可高中題目千變?nèi)f化,稍微換個形式,他們就手足無措。
比如我之前有個同學,初中語文作文全靠背范文,每次都能得高分,到高中還是這么干,結(jié)果作文經(jīng)常跑題,分數(shù)慘不忍睹。
反觀那些有自主學習能力的人,哪怕只報一個補習班,也能自己拓展知識點,越學越輕松。
你發(fā)現(xiàn)沒?
學習這事兒其實是復利效應(yīng),越會學的人越能找到竅門,效率越高;越不會學的人越焦慮,越學越吃力,最后陷入惡性循環(huán)。
四、努力本身也是一種“天賦”
很多人覺得努力是理所當然的事,其實不是。
能持之以恒地努力,本身就很稀缺。你想啊,初中畢業(yè)分流,那么多學生被刷下來,很多人不是智商不夠,是連“努力”都做不到——上課走神、作業(yè)抄襲、放學就玩手機,根本靜不下心學習。
能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至少說明有一定的自律性和意志力,這已經(jīng)比大多數(shù)人優(yōu)秀了。
但問題是,在高中,努力只是最低配置。
你在熬夜刷題,那些比你聰明的人也在熬夜;你在背單詞,那些記憶力好的人也在背。你再努力,頂多只能追平他們,想超越真的很難。
努力就像一張門票,能讓你有資格參加高中這場“競爭游戲”,但最后能不能贏,還要看你的天賦和思維深度。
我之前跟一個老師聊過,他說高中班里成績前幾名的學生,不是光靠努力就能做到的,他們往往有自己的學習方法,能快速抓住知識點的核心,這就是思維上的優(yōu)勢。
最后,給家長和學生的幾句實在話。
如果你現(xiàn)在正面臨“努力了卻沒效果”的困境,別著急給自己貼“笨”的標簽,也別拿“努力不夠”當鞭子抽自己,沒必要。
你得認清一個現(xiàn)實:高中就是個篩子,拼的是長期積累的思維能力,不是臨時抱佛腳就能補上的。
想縮小差距,可以換個思路。
與其一味刷題,不如花時間總結(jié)解題邏輯,比如一道數(shù)學題,做完后想想有沒有其他解法,知識點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與其盯著同桌的分數(shù)發(fā)呆,不如優(yōu)化自己的學習效率,比如背單詞的時候用思維導圖,記筆記的時候抓重點,把時間花在真正能拉開差距的地方。
還有,千萬別犧牲睡眠換學習時間。
我之前有個同學,為了刷題每天只睡四個小時,結(jié)果上課總走神,效率反而更低,最后身體還垮了。
保持健康、保證睡眠,才是真正的學習資本,這點一定要記住。
所以,別再糾結(jié)“為什么我努力了成績還是不好”,現(xiàn)實就是這么殘酷。
當大家都在努力的時候,努力就不再是稀缺品了,差距往往來自那些你看不見的能力積累。承認這一點,反而能卸下一部分焦慮,不會再鉆牛角尖。
你會更清楚自己該往哪發(fā)力,不會把時間浪費在沒用的地方。
最后想說,努力肯定要繼續(xù),但更重要的是把努力用對地方。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一步一步來,比瞎使勁管用多了。
你們說,對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