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跟家長溝通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個扎心的現(xiàn)象:
那些躺平和叛逆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特別想對孩子好的家長。常常把孩子需求放在第一位,很多年都是圍著孩子轉,隨著孩子的悲喜而悲喜。
01
家長對孩子有著天然的擔心:
孩子不好好學習,怎么辦呀!以后能干點什么?
原本孩子這么聰明,就是不正經學習,真接受不了孩子這樣!
孩子寫作業(yè)不認真,光想著玩,嘴上說著要努力,但就是不見行動,這樣好崩潰啊。
接受不了孩子的擺爛,也無法容忍孩子的不上進。
哪怕是孩子學習兩個小時,寫作業(yè)一個小時,補課兩小時,家長還是不滿意,視角放在:
孩子學習的效率好低呀!寫作業(yè)很不專心,補課只聽課不刷題有什么用!
沒有覺得家長的要求永遠沒有上限,永遠都盯著孩子沒有做好以及不符合自己預期的地方。
應當承認,家長對孩子愛的濃烈,要求得嚴格,甚至唯成績論,都是為了讓孩子能更優(yōu)秀,讓孩子有更好的人生。
我也認可,家長對孩子的高要求與高期待,也并不是為了讓孩子回報自己什么,只是讓孩子可以有更好的起點,更燦爛的人生。
只是,家長在過高要求與過度控制中,也會讓自己陷入焦慮,對孩子寄托的希望越大,自己的落差越大,對孩子愈發(fā)不滿意。
得不到父母認可的孩子,即便一時努力,也會出現(xiàn)后勁不足,躺平的時候會來得更徹底。
凡是抗拒,都有持續(xù)。凡事接納,都會消散。
02
家長說:
我也不想管??!我也不想這么焦慮和操心孩子!可是孩子自己不自覺,不上進,我不管不行?。?/p>
不管再怎么拿為孩子好,以及找多少個理由,都逃不過一個真相:
父母對孩子的學習關注大于孩子本身。
其實也能理解,家長對孩子都是傾盡心血去愛,付出了時間與金錢,拼了命卷孩子,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因為起跑線就很高,所以對青春期的孩子更是要求要樣樣拔尖,什么都爭取做到最好。
不過遺憾的是,家長越是有著強烈讓孩子頂尖的愿望,越是會繃得很緊,反而讓孩子在遇到逆境與困難時,容易退縮與躺平。
對于孩子來說,不做就不會錯,也不用體驗挫敗與無能感。
同時,家長還特別勤快,督促得也十分到位。
原本在孩子緊張的時候,需要父母的松弛感來緩解焦慮和緊張。
可是父母不僅沒有讓孩子得到安撫,反而給孩子施加更多有意無意的壓力,這讓孩子躺得更平,逃避得更徹底。
因為每一個躺平孩子背后,都不是因為懶惰和手機的干擾,而是孩子的自信指數(shù)暴跌與勝任感和自主感受到了影響。
或者說,孩子躺平的背后是家長的高要求與高控制,而叛逆孩子的背后,也有一個絮叨和愛講道理以及強勢的家長。
03
跟一位媽媽溝通時,她也很失落:
覺得自己對孩子付出了那么多,整天圍著孩子轉,為孩子操碎了心,但孩子似乎對她并沒有很暖心。只有在需要媽媽時,才會態(tài)度好一點,其他時間都一副愛答不理的態(tài)度。
媽媽覺得自己為孩子掏心掏肺,孩子這樣對她很失落和悲傷。
我跟媽媽說,可能有兩個原因:
一個原因是青春期孩子,有了攀比與對標的心,可能情緒會隨環(huán)境和心境而波動;
另一個原因是媽媽之前對孩子太好了,孩子習慣了拿來主義,但并沒有回報與感謝之心。
之前的乖孩子,為什么慢慢開始跟著父母對著干,開始變得任性和跋扈。
有一個很扎心又很現(xiàn)實的原因:
被父母的過度包辦,過度保護,過度勤快與過度操心慣的。
透支自己也要愛孩子的心,值得敬仰,但不值得提倡。
家長過度的愛,事無巨細的操心與保護,會毀掉孩子的自驅力與學習力。
讓孩子變得既對自己要求高,又想躺贏人生,還不愿意付出努力。
家長不要因為愛孩子,而剝奪孩子的行動力與自我承擔能力,這只會加速孩子在遇到困難時的躺平與逃避,沉迷于手機還脾氣很大。
家長得學會后退一步,用60分的愛對孩子不求不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