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就像燒開的水,隨時可能溢出來。這個階段的他們其實(shí)很需要表達(dá),但是很多時候,他們要么找不到合適的詞形容心里的煩躁,要么鼓起勇氣說出口,卻被家長一句“小題大做”噎住,最后只能把情緒壓在心里。其實(shí)青春期孩子的“壞情緒”不是“叛逆”,是他們在長大時的自我意識覺醒,隨著壓力變多,他們卻沒學(xué)會怎么表達(dá)。家長只要避開這3個坑,用對方法,就能幫孩子把情緒捋順。
首先要避開家長最容易踩的“情緒雷區(qū)”
×家長的否定情緒。很多家長總是愛跟孩子說:“這點(diǎn)小事有啥好哭的?、別無理取鬧!”這類話。這會讓孩子覺得你根本不懂他,以后會更不愿和家長說話。
√作為家長,我們不應(yīng)該做法官,要做孩子的隊友,先共情,然后在解決問題。
×說教代替傾聽:“我當(dāng)年比你難多了,你這算什么?你應(yīng)該……”這類說教的話語已經(jīng)不適合現(xiàn)在的青少年了,孩子聽多了耳朵會自動屏蔽,還會覺得你在站著說話不腰疼。
√給孩子一個情緒出口,別讓他憋成內(nèi)傷??梢栽试S他獨(dú)處,也可以陪他一起做運(yùn)動。
×翻舊賬:家長翻舊賬是最容易讓孩子反感的。這讓矛盾會從當(dāng)下的事變成你總挑我錯,越吵孩子理你越遠(yuǎn)。
√沒有一個人是喜歡和這種人溝通的,少提已經(jīng)過的事,多用“我理解”他才會慢慢打開心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