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太沒良心!
8月26日,一個視頻吸引了不少網(wǎng)友的關(guān)注,中國小伙去巴基斯坦旅游的時候,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個紀(jì)念碑,它是為了紀(jì)念援建巴鐵犧牲的中國人。
然而,這里卻滿是涂鴉,破敗不堪,連上面的碑文都掉了,當(dāng)?shù)鼐斓膽B(tài)度還十分囂張,網(wǎng)友忍不住大罵:什么巴鐵,都是假象!
最近,一位博主決定和兄弟老溫一起,花20天去探尋最真實(shí)的巴基斯坦,看看“巴鐵到底鐵不鐵”。
從中國新疆出發(fā),他們先到了喀什,接著坐車往塔縣去,塔縣這地方很特殊,連接著三個國家,還能看到“雄鷹一樣的男人”的雕塑。
不過,他們還沒大展身手,高原反應(yīng)先給他們來了個下馬威,伙伴老溫頭暈到蹲在草叢邊“吸氧”,還調(diào)侃這是“純天然吸氧”。
到了塔縣國際汽車站,他們準(zhǔn)備坐大巴直接去巴基斯坦,車站里“老外”不少,排隊時還有巴鐵插隊,十多個人排了一個多小時,讓他們?nèi)滩蛔》赋睢?/p>
等待的時候,他們開始觀察起了周圍的乘客,他們看到好多巴基斯坦的“倒?fàn)敗北持袊浫ベu,一趟能賺好幾百,不得不說,巴鐵窮歸窮,但是生意頭腦還是挺好的。
等坐上大巴,巴鐵看到他們是中國人,還主動跟他們分享小餅干,兄弟倆嘗了后說“挺好吃,滿滿的瓜子味”,他們感覺巴鐵還是很友好的。
跟巴鐵聊天的過程中才知道,巴鐵也挺會看人下菜碟的,不同的人收費(fèi)標(biāo)準(zhǔn)也不同,本地人12塊,中國人60塊,美國人要30美金(200多人民幣),對比下來,咱中國人算受到“優(yōu)待”了。
大巴入境巴基斯坦后,一這路顛簸了八個多小時才過海關(guān),還好沒人硬問他們要小費(fèi),這一點(diǎn)可比很多歐美人強(qiáng)多了。
之后兩人又坐5小時車去邊陲小鎮(zhèn)吉爾吉特,到吉爾吉特時天已經(jīng)黑了,這里看著還是比較干凈的,比他們之前去的孟加拉強(qiáng)。
他們在當(dāng)?shù)赜喠艘粋€300塊定的酒店,到那一看屋子小還破,跟招待所一樣,他們不樂意就跟老板講價到100一晚,沒想到老板爽快的同意了。
晚上吃飯時和酒店老板聊天,兄弟倆好奇巴基斯坦人為啥一直這么窮,老板也十分坦誠的說:“沒KTV、沒酒吧、沒娛樂,就知道生娃,沒錢只能祈禱”。
目前,兄弟倆覺得巴鐵都還挺不錯的,雖然沒有網(wǎng)絡(luò)上那么夸張,但是也沒有去坑中國人,直到他們來到了一個地方后,瞬間怒從心頭起。
當(dāng)時老溫跟伙伴從中國坐大巴往巴基斯坦時,一路上那連綿的懸崖峭壁把他倆看呆了,趕緊拿著手機(jī)拍窗外,忍不住感嘆道:“這路咋修出來的?。俊?/p>
其實(shí),這條中巴友誼路可是中國援建的,說是全世界最險峻、海拔最高的公路都不為過,當(dāng)年修這路,有上百位中國烈士為此犧牲,全是在懸崖峭壁上一點(diǎn)點(diǎn)鑿出來的路??!
好多巴鐵都說,要是沒這條路,他們這輩子可能都沒法走出那些大山,然而,他們在路途中看到了一個紀(jì)念碑,卻無意中戳穿了他們的“謊言”。
這個是紀(jì)念碑是為了紀(jì)念修建中巴友誼大公路獻(xiàn)身的烈士的,本以為他們會好好對待這座紀(jì)念碑,結(jié)果兩人到跟前一看,心涼了半截。
鏡頭里,那碑上頭的“中巴友誼萬歲” 那幾個漢字都破得不成樣了,“誼、歲”兩個字都掉沒了,碑身也滿是灰塵,一看就是好久沒人維護(hù)。
這還不算完,這里的建筑上面滿是涂鴉,大概是閑的沒事干的游客,留下的記號。
老溫是退伍軍人,他看到這里心里五味雜陳,忍不住跟博主說道:“英雄不能被遺忘,有些事總得有人做,他們不修,那我來修!”
說干就干,他們在附近小鎮(zhèn)定制全新的金屬漢字碑文,打算換掉原來那寒磣的碑文。
準(zhǔn)備好一切之后,兩人就找當(dāng)?shù)伛v守的警方,想問問能不能換那些殘缺的碑文,還跟警察說碑上 “中巴友誼萬歲” 字掉了。
結(jié)果有個警察上來就來了句 “這不關(guān)我們的事兒”,這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的樣子,讓兩人直接哽住了。
不得不說,這警察多少有點(diǎn)不知好歹了,要是沒有這些烈士的付出,他說不定還在大山里出不來,哪有機(jī)會在這囂張?
好在兄弟倆沒放棄,再三要求下,有個熱心的巴鐵警察幫忙給相關(guān)部門打電話,最后總算得到肯定答復(fù)。
但他們要換上新的碑文,得找個梯子墊著,這就又需要當(dāng)?shù)鼐降膸椭耍瑑扇诵那楹莒?/p>
不過,有個巴鐵大哥看見了,趕忙熱心的幫忙去拿梯子,等梯子一到,老溫爬上梯子,先清理碑上殘留的舊字跡,把之前那些殘字取下來。
清理完碑面,拿起新做的金屬字,金燦燦的,氣勢十足,接著他給金屬字背面涂結(jié)構(gòu)膠,再一個個對齊貼緊。
誰知,他貼到一半才發(fā)現(xiàn)忘了買膠帶固定,好在旁邊小店就有膠帶,不然就得一直撐著,手臂都得酸死。
博主買好膠帶,趕緊遞給老溫,兩人動作也很麻利,一番操作下就用膠帶固定好了,真是男男搭配干活不累??!
旁邊圍著不少幫忙的巴鐵警察,和看熱鬧的當(dāng)?shù)厝?,看到這一幕,都忍不住直豎大拇指。
老溫修完碑下來,褲子上全是灰塵,腿還因?yàn)榭指叨秱€不停,可博主卻覺得他今天簡直帥爆了!
要知道紀(jì)念碑可是陵園的一部分,紀(jì)念碑都這樣破敗不堪,兩人猜想:陵園也肯定好不到哪去。
于是,弄完紀(jì)念碑后,他們又去了旁邊不遠(yuǎn)的中國烈士陵園,這里住著88位烈士,他們想著:他們不清理,那我們就來清理,準(zhǔn)備找個抹布來擦一擦烈士的墓碑。
沒成想,在陵園里,他們碰到一群無償守墓48年的巴鐵,他們很好奇的詢問對方情況。
見狀,有個巴鐵大叔拿著04年的報紙,給他們看,說他是接替父親來守墓的,這是他們家族傳承的事業(yè)。
老溫跟伙伴看著人家把陵園打掃得干干凈凈,問守墓人每天是不是都清理地面,守墓人笑著答 “是的”,兄弟倆開心又激動,趕忙感謝對方。
巴基斯坦或許有一些人對這段友誼疏忽了,但同時也有一群人,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守護(hù)著。
就像雪山下那座紀(jì)念碑,總得有人去給它拂塵、擦亮碑文,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巴鐵。
這一趟巴基斯坦之行,對兄弟二人來說意義非凡,他們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動,給中巴友誼拂去蒙塵,讓那座紀(jì)念碑重新亮堂起來,也讓更多人記得那些為中巴友誼獻(xiàn)身的烈士。
以后再有人路過那座碑,看見那個金色的 “中巴友誼萬歲”,就能想起當(dāng)年中國人修路的不易,想起那些烈士,也想起有老溫這樣的人,在守護(hù)著這份跨國情誼。
曾經(jīng)的巴鐵或許生了銹,可生銹容易除銹難,就像這座雪山下的紀(jì)念碑,總要有人為它拂去塵埃,擦亮碑文。
畢竟,英雄的事跡不該被歲月塵封,珍貴的友誼也需要用心守護(h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