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二十四將的名單是這樣的:呂布、趙云、典韋、關(guān)羽、馬超、張飛、黃忠、許褚、孫策、太史慈、夏侯惇、夏侯淵、張遼、張郃、徐晃、龐德、甘寧、周泰、魏延、張繡、文丑、顏良、鄧艾、姜維。
細(xì)看這份名單,我們就能斷定其評選依據(jù)既不是《三國志》,也不是《三國演義》,因為那里面有一個張繡——他在某一部評書中是“趙云的師兄”,綽號“北地槍王”,一手“百鳥朝鳳槍”,只有趙云的“七探蛇盤槍”能克制,但是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里,他似乎并沒有太高武功,也不曾在單挑中擊敗過任何敵將。
除了張繡之外,其他二十三個“名將”基本都有沖鋒陷陣斬將搴旗的記錄,只不過顏良文丑有些委屈,排在了倒數(shù)第四和倒數(shù)第三,被他們輕松擊敗的徐晃,卻排在了第十五位。
顏良文丑委屈,但卻不是最委屈的三國名將,另外還有五位名將,武功戰(zhàn)績可能不如關(guān)羽張飛,卻應(yīng)該不在張郃張遼之下,他們?yōu)楹芜B三國二十四將的大名單都沒進(jìn)去?
如果以《三國演義》為依據(jù),即使不算關(guān)平、關(guān)興、張苞等將二代,也至少還有五位三國名將,是完全可以取代張繡以及張郃等人的。
毛宗崗在點評《三國演義》的時候說了這樣一大段話:“問有武功將略,邁等越倫如張飛、趙云、黃忠、嚴(yán)顏、張遼、徐晃、徐盛、朱桓者乎?問有沖鋒陷陣,驍銳莫當(dāng)如馬超、馬岱、關(guān)興、張苞、許褚、典韋、張郃、夏侯惇 、黃蓋、周泰、甘寧、太史慈、丁奉者乎?”
毛宗崗之所以不提關(guān)羽,那是因為關(guān)羽比這二十一人高了一個檔次,跟曹操、諸葛亮并稱“三國三絕”:“三國有三奇,可稱三絕:諸葛孔明一絕也,關(guān)云長一絕也,曹操亦一絕也。歷稽載籍,名將如云,而絕倫超群者莫如云長……是古今來名將中第一奇人?!?/p>
毛宗崗對關(guān)羽的評價是不是過高且不去管他,咱們還是來看看所謂的“三國二十四將”漏選的五個人,看看這些人的武功戰(zhàn)績,是否比張遼張郃等人略勝一籌。
作為曹魏第二任大將軍、首任大司馬,曹仁的武功和智謀往往被人忽視,但在《三國演義》里,周瑜和關(guān)羽在智勇雙全的曹仁面前都吃過大虧:關(guān)羽之所以刮骨療毒,周瑜之所以英年早逝,都跟曹仁的毒箭有關(guān)——那毒箭未必是曹仁親手射出,但功勞卻是一定要記在曹仁頭上的。
即使不論智謀、戰(zhàn)績,只看沖鋒陷陣的本事,曹仁也不可小覷,更不容忽視,《三國演義》專門有一回就叫《曹仁大戰(zhàn)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曹仁在城上望見牛金困在垓心,遂披甲上馬,引麾下壯士數(shù)百騎出城,奮力揮刀,殺入?yún)顷?。徐盛迎?zhàn),不能抵當(dāng)。曹仁殺到垓心,救出牛金?;仡櫳杏袛?shù)十騎在陣,不能得出,遂復(fù)翻身殺入,救出重圍。正遇蔣欽攔路,曹仁與牛金奮力沖散?!?/strong>
族兄曹仁如此威猛,族弟曹洪也不含糊,打黃巾軍的時候,步戰(zhàn)用拖刀計砍死了截天夜叉何曼,在潼關(guān)渭水為了救曹操,與馬超大戰(zhàn)五十回合不退,而此前張郃跟馬超打了二十回合就抱頭鼠竄,這豈不是說曹洪的武功尚在張郃之上?
既然只說三國二十四將“漏選”的五位名將,已經(jīng)說了曹魏兩個,那也應(yīng)該給蜀漢兩個名額,因為比較起來,曹魏已經(jīng)有九個入選,增加太多就不公平了。
蜀漢只有五虎大將和魏延、姜維入選,這顯然是不太公平的,要不是時運不濟或表現(xiàn)機會不多,還有兩位蜀漢大將也能成為一流名將,他們就是周倉與嚴(yán)顏。
如果關(guān)羽不把周倉留在身邊,而是推薦給劉備,那么周倉就可能跟魏延一樣,成為僅次于五虎大將的重要將領(lǐng)。
周倉下水能生擒龐德,馬戰(zhàn)時也強于絕大多數(shù)三國名將,起碼要比張郃高覽要厲害:“倉不忿,與那將交戰(zhàn),被他連勝數(shù)次,身中三槍。”
那將就是趙云,周倉跟趙云打了好幾次,身中三槍還活蹦亂跳,嚴(yán)顏則是黃忠的翻版:“善開硬弓,使大刀,有萬夫不當(dāng)之勇?!?/p>
周倉嚴(yán)顏跟張郃單挑,肯定不落下風(fēng),而張郃與張遼、高覽與許褚單挑不分勝負(fù),高覽被趙云一槍秒掉,張郃被趙云三十回合擊敗,周倉能跟趙云打了好幾架卻只中了三槍,這份本事卻沒能入選三國二十四將,是不是因為他經(jīng)常被視為“馬童”?
周倉之勇悍,嚴(yán)顏之忠義,似乎能超過很多“大名單”上的名將,至于東吳十二虎臣中還有誰有資格入選三國二十四將,這就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了:孫策、太史慈、甘寧入選可以理解,跟周泰旗鼓相當(dāng)?shù)臇|吳名將還有不少,為什么他們不如周泰有名?
玩過三國游戲的讀者都知道,周泰最大的特點就是“血厚打不死”,攻擊力很一般,要論斬將搴旗,他似乎還真不如曾與周瑜并為左右都督的程普程德謀。
很多三國名將的兵器都沒有載入《三國演義》,但程普的鐵脊長矛卻很有名:“華雄副將胡軫引兵五千出關(guān)迎戰(zhàn)。程普飛馬挺矛,直取胡軫。斗不數(shù)合,程普刺中胡軫咽喉,死于馬下?!?/strong>
程普在“江表十二虎臣”中排名第一,那就是憑著一桿長毛殺出來的地位:“策嘗攻祖郎,大為所圍,普與一騎共蔽捍策,驅(qū)馬疾呼,以矛突賊,賊披,策因隨出。”
程普作為孫堅的“老兄弟”,勇悍不在小霸王孫策之下,但卻被周瑜搶走了風(fēng)頭——周瑜更擅長指揮而不是力戰(zhàn),程普則是以武功見長。周瑜因為是“帥才”而沒有入選三國二十四將,程普漏選,就有些不公平了。
孫策入選,程普漏選,江東猛虎孫堅也不在名單之上,跟許褚大戰(zhàn)一整天不分勝負(fù),最后被一幫小兵打死的典韋卻名列第三,您說這事兒上哪說理去?
有人說“三國二十四將”就是一個順口溜而已,但實事求是地說,這份名單還是相對準(zhǔn)確的,除了典韋位置虛高、顏良文丑偏低,張繡不應(yīng)該入選,其他都是大差不差,稍微調(diào)整一下座次就行了,比如四關(guān)五馬六張飛,就稍微有一點問題。
關(guān)平、關(guān)興、張苞、諸葛尚、文鴦等后起之秀沒有入選情有可原,因為他們似乎都算“將二代”,不能與父輩相提并論,但是曹仁曹洪未能入選,卻有些令人心意難平:在您看來,除了本文羅列的這五位,還有哪些名將應(yīng)該位列“三國二十四將”?這“落選”的五位名將,有幾人的武功高于張遼張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