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陸續(xù)開學,又有一些詐騙手段盯上了大一新生。
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這些詐騙手段中,有一些不法分子會冒用學校名義組建“新生群”,在社交平臺上開設專門賬號,打造熱心“學長學姐”人設,以幫忙解答問題吸引新生加群或進行私下聯(lián)系,繼而推銷兜售劣質(zhì)產(chǎn)品,或收錢消失,或誘導大學生從事所謂的“高薪兼職”工作,讓初入大學校園、涉世未深的新生真假難辨、上當受騙。
遭遇
假學姐推銷床品 付訂金后就失聯(lián)
“加了新生群,本想提前了解一些校園信息,沒想到群里有學長學姐是假冒的?!贝笠恍律钚?化名),對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滿懷憧憬,但沒想到,在開學前被上了“大學第一課”。李欣說,她加入新生群后不久,就有一位自稱“學姐”的人主動來聯(lián)系她。
“對方上來就報了年級、專業(yè)和姓名,還熱情問我家鄉(xiāng)在哪、開學要帶多少行李,感覺特別親切?!崩钚勒f,起初她就專業(yè)課程、宿舍環(huán)境等問題咨詢對方,“學姐”都能對答如流,這逐漸讓她放下戒備?!昂髞碓诹牡剿奚釙r,學姐自然而然地問到我被褥怎么帶,之后就開始推銷一個品牌的床上用品。說大部分新生都是在一個校企合作的小程序上購買這種床上用品的,還可以送貨到寢。而她現(xiàn)在正好在做這個品牌的兼職,可以幫忙介紹?!崩钚喇敃r覺得“學姐”好心推薦,就沒好意思拒絕。
“對方很快發(fā)了樣式材質(zhì)介紹、實拍圖和視頻,甚至還有一份有些模糊的質(zhì)檢報告。”李欣一開始有所猶豫,并沒有立即購買,對方也未強求。但“學姐”當晚再次私信推銷。經(jīng)不住軟磨硬泡,覺得“學姐”做兼職也不容易,李欣最終選定了一套598元的床上九件套?!耙婚_始我想自己在小程序上下單,但學姐說可以先預付99元訂金,由她幫忙下單,鎖定‘送貨到寢’的名額,開學前10天再補齊尾款即可?!背鲇谛湃?,李欣便轉(zhuǎn)給對方99元。結果對方隨即發(fā)來 “訂金不退、非質(zhì)量問題不退換貨”的說明。
意識到不對勁的李欣上網(wǎng)搜索相關信息,發(fā)現(xiàn)多個社交平臺上有大量類似投訴——多名新生曾遇到話術、產(chǎn)品圖幾乎完全一致的“學姐”或“學長”推銷床品。于是,李欣趕緊聯(lián)系“學姐”,表明想要退款,但此時對方就不像之前一樣熱情了,說付了訂金,工廠就開始定制了,不能退,李欣之后又多次要求退款,但對方都已經(jīng)不再回復。
隨后,李欣在新生群里,看到“學長學姐身份不明,警惕推銷詐騙”的提醒,群內(nèi)也有幾位同學反映,收到了同一位“學姐”的推銷。而這位“學姐”不僅拉黑了李欣,也在新生群里消失了。
套路
批量打造假人設 詐騙步驟程式化
在社交媒體上,有這樣一類賬號,往往是以“xx大學xx學長/學姐”為名,其賬號主頁主要分享這所大學的一些基本情況,有的還會開幾個“新生答疑帖”。而在這些帖子下,都有一個“xx大學2025新生群”的鏈接。
“以解答各種問題的名義,吸引新生進群,然后挨個添加推銷。”曾經(jīng)做過類似兼職工作的小遠向記者講述了其中的套路。今年上大三的小遠,在暑假時找了一份推銷“學校床上用品”的兼職,說是可以利用學校的大一學弟學妹資源,銷售床上用品,每賣出一單能提成50元至上百元。
“本來以為是正經(jīng)推銷,但進去之后,發(fā)現(xiàn)都是在騙人。”小遠說,入職培訓后,公司就讓小遠開始立“熱心學姐”的人設,“只做自己學校的還不行,銷路太窄,還要多注冊賬號,假裝多個學校的‘學姐’?!毙∵h選定了3所學校,再從各種渠道了解這些學校的校區(qū)、食堂等基本信息,以便有新生詢問時能對答。
小遠經(jīng)營著自己的“學姐”社交賬號,通過發(fā)“大學新生宿舍被子求推薦”“XX大學新生看過來!”等引流帖子,吸引新生進入自己建立的新生群,還會在社交軟件上搜索該學校的各種新生群,以“學姐”名義潛入進去,尋找新生目標進行推銷。
“群里只要有人提問,就要第一時間回復,表現(xiàn)得特別積極?!毙∵h說,公司還發(fā)給她一本話術書,上邊有一些萬能推銷話術。“例如我們是央視推薦產(chǎn)品、奧運冠軍代言,而且推銷時一開始不強求,只說‘給你介紹一下,不買也可以’。但如果對方遲遲不下單,就以‘預定優(yōu)惠要截止了’‘之后要漲價’等話術來反復催促?!比绻奶臁疤捉酢睍r,對方問到了更詳細的學校信息,小遠則會邊用AI查信息邊回復,“大一新生對學校不了解,也沒什么警惕,所以看不出什么破綻?!毙∵h說,公司還制定了每天的任務指標,要是不“開單”,不僅沒提成,連基本工資都沒有。
“有的就是抓住大學開學的時期,臨時租個地方,干幾個月之后公司就注銷跑路了,你買了被子,最后可能連賣家都找不到?!毙∵h坦言,這種所謂的公司,也并不正規(guī)。她被告訴只負責推銷賣貨,而產(chǎn)品的實物她從來都沒有見到過,“那些所謂的實拍圖都是網(wǎng)上找的,或者花錢買的?!毙∵h后來覺得自己做的事是在昧著良心騙人,所以她連入職時交的200元入職押金都沒要回來,就離開了。
警惕
新生群真假難辨 私人交易莫輕信
而這些推銷詐騙之所以能觸達大一新生,“新生群”是其中重要一環(huán)。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學的“新生群”既有學校官方的,也有學長學姐自建的,還有假冒的,五花八門,管理方式不一,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記者在某社交軟件上隨意搜索“2025新生群”,就會出現(xiàn)各個大學的各類新生群,群頭像多以各個大學的?;諡橹?,看起來非常真實。記者隨意選擇其中幾個進行添加,發(fā)現(xiàn)除了少數(shù)進群需要認證“專業(yè)+姓名”之外,大部分可以直接進群。
在一個有900多人的某大學新生群內(nèi),有接連不斷的信息,來自幾位名為“校宣傳部”“校學習部”的人,信息內(nèi)容為“已經(jīng)為2025級新生建立了新群,用來通知新生軍訓、宿舍安排、開學報到等事宜,還會分享如何加入學生會、轉(zhuǎn)專業(yè)、考研找工作等各種信息,要求各位同學務必添加”,同時還強調(diào)是“學院老師建的群”“導員讓轉(zhuǎn)發(fā)的”“已經(jīng)在學院報備”。
記者隨之加入新群后,群內(nèi)沒有任何官方信息,而是反復彈出“免費領取大一專業(yè)資料,可學視頻處理技能”的公告,附帶私人賬號二維碼。記者嘗試添加其中一個賬號,系統(tǒng)提示“該賬號因被舉報存在異常行為,已限制添加”;而成功添加另一賬號后,對方立即開始以“無償分享大學資料”的名義推銷“免費技能培訓課”,稱“學生會競選、評優(yōu)都需要這些技能加分”,隨后引導試聽課程。
此外,群里還會有人發(fā)布“0門檻高薪兼職”“不限專業(yè)的校內(nèi)勤工儉學”等信息,這些背后都暗藏著以“免費培訓”為誘餌,誘導大學生高價買課、“先學后付”的“培訓貸”陷阱。
記者梳理了多個假“新生群”,發(fā)現(xiàn)有些共同特征:一是常設置“全員禁言”,僅少數(shù)賬號重復發(fā)布相同內(nèi)容;二是頻繁引導新生轉(zhuǎn)入其他群聊,最終指向私人賬號;三是普遍打著“學校要求”“老師安排”的官方旗號,利用新生對高校的信任降低警惕。
大學陸續(xù)開學,已經(jīng)有不少大學發(fā)出了“新生防詐騙提醒”,其中就包括提醒學生警惕打著學校名義開設的各種“新生群”,或自稱“學長學姐”的個人賬號,新生應認準官方渠道、不輕信非官方途徑的信息,注意核實“學長學姐”或“官方人員”的信息,同時也不要通過私人渠道進行交易、轉(zhuǎn)賬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