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聚焦英語學科教學創(chuàng)新的分享活動順利開展,陳靜紅老師以自身英語教學實踐為藍本,圍繞 “提升語言教學實效、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展開深度分享,為在場教師帶來了兼具理論高度與實踐價值的教學思路。
分享中,陳靜紅老師從三個關鍵維度切入,拆解英語教學的優(yōu)化路徑。在 “對話學習、多項互動” 維度,她直指傳統語言教學中 “被動記憶” 的局限,強調語言學習的本質是 “主動實踐”。她結合課堂案例介紹,通過設計情景對話、小組合作探究、跨文化主題研討等互動形式,能讓學生擺脫機械記單詞、背語法的困境,在真實語言運用場景中掌握表達邏輯,實現 “學用結合”,徹底改變 “學了不會用” 的教學痛點。
針對英語學習中常見的 “碎片化” 問題,陳靜紅老師提出 “先識森林,后見樹木” 的教學主張。她表示,許多學生在學習中陷入 “逐詞逐句記憶,卻不懂語篇邏輯” 的誤區(qū),需將零散的知識點轉化為 “整體知識框架”。以單元教學為例,應先引導學生把握單元主題(如 “環(huán)境保護”“文化傳承”)、梳理語篇結構(如議論文論點論據、記敘文時間線索),再逐步深入詞匯辨析、語法應用,讓知識點嵌入整體語境,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語言知識體系,提升綜合運用能力。
在 “精準作業(yè),拔高選質” 方面,陳靜紅老師明確要求學生踐行五個 “不” 原則 —— 不敷衍完成、不抄襲答案、不忽視錯題反思、不脫離實際運用、不盲目追求數量。她指出,英語作業(yè)需告別 “題海戰(zhàn)術”,轉而設計精準化任務,如 “語篇寫作修改”“聽力要點提煉”“跨文化交際案例分析” 等,既減輕學生無效負擔,又能針對性彌補學習短板,讓作業(yè)真正成為 “深化學習、提升能力” 的載體。
分享尾聲,陳靜紅老師著重強調 “思維第一” 的教學理念。她表示,語言學習的核心并非知識積累,而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希望各位教師能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活學生思維,引導他們主動思考、學會學習、善于知識遷移,最終培育出符合時代需求的終身學習者。
參與活動的教師紛紛表示,陳靜紅老師的分享緊密結合教學實際,案例鮮活、思路清晰,為英語教學優(yōu)化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向,未來將積極借鑒這些方法,推動自身教學質量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