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聯(lián)合國正式確認加沙地帶進入饑荒狀態(tài),這是中東地區(qū)現(xiàn)代史上首次出現(xiàn)如此大規(guī)模的人道災難,超過51萬人正遭受饑荒折磨。
可就是在這片“人間煉獄”中,一個反?,F(xiàn)象引發(fā)國際關注,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宣布的援助物資,在宣布次日就突破封鎖送達加沙民眾手中。
與此同時,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副代表耿爽也在安理會連發(fā)三個“不可接受”,嚴厲譴責了以色列的非人道行為。
為何聯(lián)合國援助舉步維艱,車臣物資卻能暢通無阻?中方態(tài)度升級背后,又折射出怎樣的國際格局?
卡德羅夫
車臣援助的突破邏輯
在國際援助普遍受阻的背景下,車臣援助的高效顯得格外刺眼。
8月21日卡德羅夫宣布援助計劃,次日5萬份半成品、250噸大米、200噸面粉、168噸糖、243噸意大利面和500噸飲用水就通過埃及順利進入加沙,覆蓋100萬民眾需求。
這一速度背后,是精密的政治算計與家族布局。
17歲的亞當?卡德羅夫作為援助協(xié)調(diào)員,此前他已掌控車臣安全部門和特種部隊,而車臣憲法規(guī)定領導人需年滿30歲,卡德羅夫顯然在通過國際事務為兒子積累履歷,塑造“軍政雙全”形象。
亞當?卡德羅夫
此外,這次援助由“艾哈邁德?哈吉?卡德羅夫”基金會主導,該家族基金會掌控著車臣核心資源,此次行動將家族影響力延伸至中東舞臺。
而宗教與地緣因素同樣關鍵。卡德羅夫強調(diào)“援助巴勒斯坦是每個穆斯林的神圣職責”,這一表態(tài)為其贏得伊斯蘭世界廣泛支持。
卡德羅夫
俄羅斯方面,克里姆林宮雖稱卡德羅夫言論“不代表官方立場”,卻放任其借援助擴大俄在中東影響力,以色列因俄烏沖突不愿與俄正面沖突,客觀上為援助開了綠燈。
這種“非官方渠道+大國背書”的模式,成為突破封鎖的關鍵。
普京和卡德羅夫
中方強硬表態(tài)的必然性:從關切到譴責的紅線跨越
另外,中國方面,我們對以色列的態(tài)度轉變始終與加沙局勢惡化同步。
8月12日,針對以軍空襲學校致100多人死亡事件,中方僅表示“嚴重關切”,但當月26日安理會會議上,耿爽大使連用三個“不可接受”痛斥以色列,態(tài)度升級的背后是底線不斷被突破的現(xiàn)實。
所謂的三個“不可接受”,即違反國際人道法不可接受,人道物資武器化不可接受,軍事化的物資分配機制不可接受。
耿爽
8月25日的納賽爾醫(yī)院襲擊事件就是對中方態(tài)度最好的例證,以軍不僅襲擊醫(yī)院造成20名平民死亡,更二次打擊采訪記者,使用無人機摧毀攝像設備后,再以坦克炮彈襲擊救援人員,導致5名記者遇難。
這種蓄意針對平民和媒體的行為,被耿爽定性為“駭人聽聞的慘劇”,直指其“違反國際人道法”。
納賽爾醫(yī)院襲擊事件 報道畫面
另外,耿爽指出的“人道物資武器化”,在以色列扶持的“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運作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該機構要求領取者簽署“不支持哈馬斯”聲明,5月底以來已導致1373人在其分發(fā)點附近遇害。
當以色列批準在約旦河西岸擴建定居點,進一步壓縮巴勒斯坦生存空間時,中方的強硬表態(tài)已是維護國際正義的必然選擇。
耿爽
以饑餓為武器的戰(zhàn)爭邏輯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以色列的封鎖策略遠非單純的安全措施,而是精心設計的政治工具。
通過控制加沙的物資準入和分配權,以方實際上將200萬民眾的生存權作為談判籌碼,這種策略在“費城走廊”的軍事部署中暴露無遺。
根據(jù)媒體報道,以軍在近來又一次加強了該區(qū)域管控,這不僅是為阻止哈馬斯走私,更是要徹底切斷加沙與外界的自主聯(lián)系。
除此之外,以色列還嚴格限制高熱量食品入境,卻允許低蛋白谷物進入,這種刻意為之的“饑餓管理”導致加沙兒童發(fā)育遲緩率飆升。
加沙地區(qū)
救助兒童會數(shù)據(jù)顯示,加沙每天約130名新生兒中,5名被迫共用一個保溫箱,孕婦在無醫(yī)療條件下分娩成為常態(tài)。
而這種“可預防的饑荒”正在成為以色列“壓迫平民的戰(zhàn)略手段”。
還有更過分的,以軍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頻繁在援助點附近開火,7月20日的襲擊僅是冰山一角。
目擊者稱,以軍常以“違反排隊規(guī)則”為由隨意掃射,加沙民眾形容領取物資“如同參加《魷魚游戲》般生死未卜”。
加沙地區(qū)領取物資的平民
這種將人道主義行動軍事化的做法,正是耿爽大使痛斥的“軍事化物資分配機制”,它讓援助本身成為恐懼的來源。
目前,加沙的苦難仍在繼續(xù),聯(lián)合國預警9月底饑荒人口將增至64.1萬,但車臣援助的突破與中方的強硬表態(tài),證明即便是最嚴密的封鎖,也擋不住人道主義精神的微光。
在這場文明與野蠻的較量中,誰在堅守底線,誰在踐踏良知,歷史已清晰記錄。
當國際社會終于認識到“饑餓換不來安全,漠視等不來和平”,加沙才能迎來真正的?;鹗锕猓@既是中方的呼吁,也是人類文明的共同期待。
加沙地區(qū)的兒童
結語
當51萬民眾在饑餓中掙扎,當兒童為一片面包冒生命危險,當醫(yī)院和記者成為襲擊目標,所謂的“文明世界”正面臨嚴峻拷問。
這場危機本質(zhì)上是對人類文明底線的考驗,戰(zhàn)爭是否應有底線?人道是否不應成為籌碼?
封鎖或許能困住物資流動,但永遠無法阻止正義的聲音,唯有放下武器、開放援助、重啟和談,才能讓加沙的孩子重獲食物與和平。
這不僅是中方的呼吁,更是所有有良知的國家和人民的共同期盼。
信息來源:中方敦促以色列立即停止加沙軍事行動
新華社 2025-08-28
信源截圖
信息來源:卡德羅夫宣布為百萬加沙人提供食物,數(shù)百噸大米、面粉、水等必需品,首批物資已送達當?shù)鼐用?br/>環(huán)球網(wǎng) 2025-08-24
信源截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