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骨頭湯能補鈣?”“膠原蛋白肽真能抗衰?”“無糖飲料就適合減肥黨?”日常生活里,我們總被各種飲食說法包圍,有些聽著“有理有據(jù)”,實則藏著不少健康誤區(qū)。今天,就帶大家用科學視角拆穿謠言,摸清食物的“真實家底”。
喝骨頭湯可以補鈣?
先說說爭議不斷的“骨頭湯補鈣”。很多人覺得骨頭熬得越久,湯越濃稠,鈣就越多。但真相是,骨頭里的鈣主要以羥基磷灰石形式存在,很難溶于水。有實驗顯示,用1公斤骨頭加2升水熬煮2小時,湯里的鈣含量僅約10毫克,還不到一杯牛奶(約100毫克/100ml)的十分之一。想補鈣?不如直接喝牛奶、吃豆腐,或選擇深綠色蔬菜,吸收效率可比喝湯高多了。
膠原蛋白肽能補充皮膚蛋白?
再看風靡市場的“膠原蛋白肽”。商家宣稱它能“補充膠原蛋白,讓皮膚彈潤”。但事實上,蛋白質(zhì)在人體內(nèi)的吸收機制并不是這么簡單。人體攝入蛋白質(zhì)后,會先分解成氨基酸,再重新合成身體所需的蛋白質(zhì),并非直接“補”到皮膚里。其實,攝入雞蛋、魚類、瘦肉等富含優(yōu)質(zhì)蛋白的食物,再搭配維生素C(如橙子、西蘭花等),更有助于身體自身膠原蛋白的合成,性價比遠超高價保健品。
無糖飲料能減肥?
還有不少人把“無糖飲料”當減肥神器。雖然這類飲料用代糖替代蔗糖,熱量較低,但研究發(fā)現(xiàn),代糖可能會干擾人體對甜味的感知,讓人更渴望高糖食物,反而增加熱量攝入,不利于體重控制。此外,部分無糖飲料含有的磷酸成分,過量飲用可能影響鈣吸收。對于追求健康體重的人士來說,在減肥期間,飲用白開水、淡茶水才是更穩(wěn)妥的選擇。
無麩質(zhì)飲食更健康?
無麩質(zhì)食品最初是為乳糜瀉患者或麩質(zhì)不耐受人群設(shè)計的特殊醫(yī)療食品。但近年來,它被包裝成“健康輕體”的代名詞,吸引大量普通消費者購買。無麩質(zhì)食品在制作過程中會去除一部分蛋白質(zhì),留下的往往是高碳水、低蛋白、高熱量的食物。例如,去除麩質(zhì)后的面粉幾乎變成了純淀粉,反而還可能導致血糖上升,加重糖尿病風險。
事實上,目前并沒有明確的科學依據(jù)表明,無麩質(zhì)飲食有直接減重、抗炎,等效果。真正具有抗炎作用的是富含維生素E和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橄欖油、深海魚類、堅果等。對不需要嚴格避麩質(zhì)的人群來說,無麩質(zhì)飲食反倒會損失膳食纖維和B族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長期食用反而可能帶來營養(yǎng)不均衡的風險。
想要減肥必須“低碳”飲食?
低碳水或極低碳水飲食(如生酮飲食)在短期內(nèi)可能帶來體重下降,但長期不食用主食類食物,可能導致身體乏力、情緒波動、女性月經(jīng)紊亂等問題。此外,一旦恢復主食攝入,體重容易迅速反彈。主食是人體獲取能量的主要來源,尤其全谷物、雜豆類等低升糖指數(shù)食物,富含人體所需要的纖維和微量營養(yǎng)素。合理的方式是控制精制碳水攝入(如白米飯、白面包),用雜糧、薯類等替代部分主食,而非完全斷絕。
喝果汁等同于吃水果?
鮮榨果汁常被賦予“天然”“維C豐富”的形象,但實際上,即便是純果汁,也會損失鮮果中一部分的膳食纖維。此外,一杯橙汁的含糖量可能接近20克,相當于直接吃下2—3個橙子,容易導致血糖波動和熱量超標。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成人和兒童糖攝入量指南》中明確建議,應(yīng)限制包括果汁在內(nèi)的“游離糖”攝入,完整水果仍是人們補充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更優(yōu)選擇。
飲食健康的核心,從來不是追捧“網(wǎng)紅食物”或迷信偏方,而是遵循“多樣化、適量、均衡”的原則。比如每天吃夠12種食物,每周25種以上;控制油鹽糖攝入,成人每天烹調(diào)油不超過25克;肉類首選魚蝦、禽肉,搭配全谷物和新鮮果蔬……這些簡單易行的方法,比任何“神奇食譜”都靠譜。
來源:中國食品報、央視網(wǎng)、科學辟謠、揚子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