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8月29日電(記者王文華、蘇凱洋)“雁翎隊,是神兵,來無影,去無蹤。千頃葦塘擺戰(zhàn)場,抬桿專打鬼子兵?!边@首抗日戰(zhàn)爭期間流傳在白洋淀的民謠傳誦至今。80多年過去了,雁翎隊的事跡仍被人們銘記。
雁翎隊究竟“神”在哪里?記者走進他們曾痛擊日寇的戰(zhàn)場——白洋淀,探尋這支“神兵”的風采。
記者第一站來到了河北雄安新區(qū)安新縣大張莊村村民孫運來家里,他的父親孫革是最早一批雁翎隊成員,曾任副隊長。在這里,記者看到了民謠中提到的“抬桿”——兩根長約3米已經生銹的鐵管。
孫運來(右一)向記者介紹家里留存的“大抬桿”部件。新華社記者 蘇凱洋 攝
“這是主要零部件,‘大抬桿’是安裝在小船上打水禽用的一種大型火槍,一管能裝200多粒鐵砂,打出去一大片,百米之內殺傷力很大?!睂O運來指著鐵管說,當時在安新縣大張莊、郭里口一帶,有不少人劃著裝有“大抬桿”的排子船,靠打獵為生,雁翎隊就是用這些“土槍土炮”去打敵人的“洋槍洋炮”。
一群普通的漁民和獵戶,為何敢用打獵的武器去打裝備精良的日軍?雁翎隊又是怎么組織起來的呢?
記者來到安新縣地方志辦公室,找到一本《安新歷史文化資政志鑒》,其中記載:1939年秋季,奉中共安新縣委指示,三區(qū)區(qū)委書記徐健、區(qū)長李剛義(當時全縣分為六個區(qū),白洋淀水區(qū)為第三區(qū))在大張莊召集水村獵戶開會,宣傳抗日主張,動員獵戶們組織起來抗擊日本侵略者。會后,包括孫革在內的20余人主動報名,組成了一個“雁翎班”,后來又經縣委批準成為“雁翎隊”。
曾任雁翎隊指導員的槐澤民在回憶錄中寫道:雁翎隊定期組織理論學習,七天一次小組會、七天一次支委會、七天一次黨課,半月開一次黨員大會,“黨支部在困難的環(huán)境中組織健全,制度活躍?!?/p>
曾任雁翎隊指導員的槐澤民晚年寫的“革命回憶錄”。新華社記者 蘇凱洋 攝
“當時雁翎隊的軍事實力與日軍相比自然有差距,但他們與敵人頑強斗爭的勇氣,追求進步的先進思想,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安新縣地方志辦公室原主任夏石礦告訴記者,要想了解更多雁翎隊的事跡,不妨去白洋淀雁翎隊紀念館看看。
記者于是坐上小船,向白洋淀更深處駛去……
雖已入秋,淀中風光不減,天空和水面活躍著水鳥,船尾水波一層疊著一層,身邊蘆葦一片連著一片。誰能想到,這美麗溫柔的水鄉(xiāng),竟也曾是個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
記者曾多次乘船入淀采訪,每每感嘆水鳥的靈動。它們看著船開過來,起初只是觀察,待離得近了些,便一個猛子扎進水中,等到船過去了,那水鳥又在船后不遠處探出頭來,有的則直接扎進蘆葦蕩,再也不見蹤影。
這不正是當年雁翎隊的作戰(zhàn)風格嗎?
白洋淀河網密布,上百條河汊縱橫交叉,茂密的蘆葦蕩形成了絕佳的天然屏障。這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當地村民組成的游擊隊,在這“千頃葦塘擺戰(zhàn)場”,勇敢、機智、靈活地與日寇進行游擊戰(zhàn)。
正如穆青在《雁翎隊》中所寫:“他們依仗著驚人的水性和射擊,依仗著蘆葦和水藻的保護,三三兩兩駕著行駛如飛的雁翎船,到處分散活動,襲擊敵人。”
20世紀40年代,雁翎隊在冰雪中練兵。新華社發(fā)(資料圖片)
船又穿過一片蘆葦蕩,眼前水面豁然開朗,前方不遠處就是白洋淀雁翎隊紀念館了。
魚叉、大抬桿、鷹排子……慕名而來的人們,駐足在一件件物品前,聽著講解員何丹的耐心講解:“從1939年成立,到1945年配合八路軍解放安新縣城,雁翎隊由最初的20多人發(fā)展到100多人,與敵軍交戰(zhàn)70余次,擊斃俘獲日偽軍近千人?!?/p>
何丹告訴記者,80多年過去了,淀中曾以打雁為生的獵人不見蹤跡,愛鳥護鳥志愿者倒是越來越多。目前,白洋淀已觀測到野生鳥類296種,較雄安新區(qū)設立前增加了90種。
硝煙散去,白洋淀上又是一派荷紅葦綠。雁翎隊隊員張亮的后代張小鍋和朋友開了一家園林綠化公司,將當地種植的蒲草、蘆葦等賣到外地,用于布置河道、水塘等生態(tài)景觀。他說:“白洋淀本來就是美不勝收,我們要把這種‘美’帶到全國各地去。”
從紀念館出來時,已近黃昏,夕陽把遠處的蘆葦染成金色。站在淀中向北邊望去,天際線上,雄安地標建筑“金蘆葦”的輪廓清晰可見,那里便是雄安新區(qū)啟動區(qū)。
沿著啟動區(qū)的雁翎大街由西向東而行,北京四中雄安校區(qū)、中國星網總部大樓、雄安宣武醫(yī)院等依次映入眼簾,一棟棟建筑在街道兩側拔地而起。從空中俯瞰,猶如一條枝脈串起片片綠葉,將紅色文化的養(yǎng)分輸送給這座新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