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紅軍名將熊國炳的人生,真是充滿了坎坷。
熊國炳原名熊慶南,他出生在四川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家里條件不好,他從小就要下地干活。長大以后,就靠著販賣各種山貨謀生。本以為就這樣度過一生了,誰知道,他后來竟然會經歷那樣的曲折。
1932年冬天,天寒地凍,熊國炳在山里趕集賣皮子,遇上了一個叫劉子才的“商人”。這人說話實在,跟熊國炳聊得投緣,后來才透露身份,原來他是紅軍的偵察員。
劉子才跟他講紅軍的主張,說要打土豪、分田地,讓老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熊國炳聽著心動,他受夠了地主惡霸的欺壓,也盼著能有個不一樣的世道。
沒多久,紅軍解放了洪口鎮(zhèn),熊國炳第一個站出來響應,帶著鄉(xiāng)親們組織農會,搞土地改革。他沒啥文化,可做事實在,待人真誠,鄉(xiāng)親們都信他。短短幾個月,他就從農會主席升到了區(qū)蘇維埃主席,后來又被選進了川陜省委常委。
1933 年,川陜省蘇維埃政府成立,在徐向前等領導的推薦下,熊國炳當選為主席。那會兒的熊國炳,可是川陜一帶的“名人”。他穿著打補丁的軍裝,天天扎在老百姓堆里,聽他們訴苦,幫他們解決難題。
有一回,通江縣一個叫許昌的老大夫被人誣告投毒殺害農協(xié)干部,連帶著兒子都要被槍斃。許昌的老伴跪在保衛(wèi)局門口哭,正好被熊國炳撞見。他沒當“甩手掌柜”,親自去查案,沒半天就查出是反動組織“白扇會”栽贓陷害,當場給許昌平了冤。
這件事之后,老百姓都喊他“青天大老爺”,說跟著熊主席,日子有盼頭。
可革命的路從來都不好走。1935年,紅軍為了戰(zhàn)略轉移,撤出川陜蘇區(qū)。熊國炳跟著隊伍走了,但他的家人沒能一起撤離。反動勢力和軍閥回來后,把氣都撒在了他家人身上:兩個年幼的兒子被殺害,妻子趙紫香被折磨得瘋瘋癲癲,最后餓死在街頭,父母被打得殘疾,弟弟妹妹也不知去向。
消息傳到紅軍隊伍里,熊國炳當場從馬上摔下來,哭得像個孩子。這個在戰(zhàn)場上拼命都沒怕過的漢子,那一刻卻難過得心都要碎了。
后來在部隊里,熊國炳認識了婦女部長張庭富,兩人相互扶持,結了婚。徐向前還親自為他們證婚,本以為能有段安穩(wěn)日子,可災難又一次降臨。
1937年春天,西路軍在河西走廊與馬家軍展開激戰(zhàn),熊國炳所在的總后營被圍困在肅南老虎溝。敵人的騎兵一波接一波地沖上來,紅軍戰(zhàn)士們拼了命抵抗,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砸,用大刀砍。
激戰(zhàn)中,警衛(wèi)員為了掩護熊國炳犧牲了,他自己也被敵人的子彈擊中后腦,摔進了雪坑。等他醒來的時候,雙腳已經凍得發(fā)黑,戰(zhàn)友們攙扶著他突圍,可沒多久又被馬家軍抓住了。
審訊的時候,熊國炳急中生智,說自己就是個普通伙夫,身上的衣服破破爛爛,腳也爛得不成樣,敵人看他這副模樣,沒多想就把他關在了一個裕固族人的帳篷里。后來,一個好心的裕固族老鄉(xiāng)看他可憐,就偷偷把他放了。
從那以后,“熊國炳”這個名字就從世上消失了。他不敢用真名,怕被馬家軍追殺,一路乞討到了酒泉。在酒泉,他遇到了一個姓張的老人,老人收留了他。為了報答恩情,也為了隱藏身份,他改名叫“張炳南”,開始了隱姓埋名的日子。
他在醬園鋪打雜,在寺廟里睡地板,后來又娶了一個開面館的寡婦,幫著賣面、賣鹽、烤大餅,啥苦活累活都干過,只求能安安穩(wěn)穩(wěn)活下去。
1949年10月,酒泉解放了。那天,熊國炳擠在歡慶的人群里,看著紅旗冉冉升起,眼淚止不住地流。他盼了這么多年,終于等到這一天了。
后來政府開始登記失散的紅軍干部,熊國炳猶豫了很久,還是鼓起勇氣填了表,把自己的真實經歷寫了上去。可等來的,只是和普通紅軍一樣的待遇:五十塊錢,四石麥子。有人勸他去找老戰(zhàn)友徐向前,說憑著他當年的身份,肯定能得到更好的照顧。
可熊國炳搖了搖頭,說:“當年那么多戰(zhàn)友都死在了戰(zhàn)場上,我能活著就已經很幸運了,哪還有臉去麻煩組織?!?br/>
之后,熊國炳用政府給的麥子開了個小磨坊,勉強維持生計。
1951年,他回了一趟四川通江老家,見到了瞎了眼、腿也跛了的老父親。父子倆抱在一起哭,父親說:“這些年,我們都以為你死了,年年都給你燒紙。”在家待了沒多久,熊國炳又回到了酒泉,他不想給家里添麻煩,也不想讓人知道自己的過去。
1958年,全國鬧饑荒,熊國炳的日子更難了。磨坊開不下去,他只能靠撿破爛、打零工過日子,餓極了就挖野菜充饑。1960年10月底,這位隱姓埋名了20多年的紅軍高級將領,就這樣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直到1986年,酒泉黨史辦在整理檔案時,才發(fā)現那個叫“張炳南”的老人,就是當年的川陜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熊國炳。而他的妻子張庭富,當年并沒有犧牲,只是和部隊失散了,后來在一本書里看到熊國炳的故事,才知道自己的丈夫竟然活了那么久,可此時兩人早就已經已天人永隔。
后來,當地政府為熊國炳修了墓,立了碑,上面刻著“熊國炳同志之墓”。可這位一生為革命奔波的老戰(zhàn)士,再也看不到了。他從一個窮苦農民,成長為紅軍高級將領,又在兵敗后隱姓埋名,忍饑挨餓,卻始終沒向組織伸過一次手。
這樣的一位革命先輩,值得后世永遠銘記,并敬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