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快報訊(記者 鄭陽)8月29日是今年的七夕節(jié)。七夕與牛郎織女的故事密切相關(guān)。近日,江蘇師范大學教授顧穎告訴記者,牛郎織女傳說給七夕賦予了情人節(jié)的功能,在2000多年前的牛郎織女漢畫像石中,就以星象與人物、動物相配的雕刻藝術(shù)形式,生動地描繪了漢代的牛郎織女神話故事。
此畫像石出土于河南省南陽市白灘村的一座漢代墓葬,由石灰?guī)r雕刻而成,石長186厘米,寬52厘米,厚27厘米。
畫像石中部刻一只白虎,它昂首張口,奮足翹尾作奔走狀;其頭部有兩星相連,背部上方有三星相連,嘴下方有一星,虎與這些星宿相配合而構(gòu)成了象征性的西方白虎星座。
石右一人牽牛奔走,即牛郎;牛郎上方有相連的三星為河鼓三星,俗稱牛郎星。石左下角刻一女子側(cè)身跪坐,當為織女的形象;織女周圍有相連的四星,應為織女星(或為女宿)。石左上方刻一伏臥狀的兔子,兔子周圍環(huán)繞著相連的七顆星,為畢宿。
這一畫像石被雕刻在漢代墓葬中象征天空的蓋頂位置,體現(xiàn)著漢代人的宇宙觀,也為當代人理解牛郎織女的故事演變提供了實物例證。
顧穎的研究方向是聚焦?jié)h代讖緯與漢畫像藝術(shù)。她表示,漢畫像石以圖像形式生動記錄了充滿儀式感的漢代生活,是一部漢文化的視覺史詩。她打破漢畫像石單純的拓片欣賞局限,以鮮活的水彩畫形式將漢畫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從漢畫像石中深受啟發(fā),以上面的人物形象作為元素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先后創(chuàng)作了《比翼鳥》《連理枝》等作品。“通過對漢畫像石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中的愛情因素很多,我的很多作品都是從中獲得靈感和啟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