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選擇在夏末秋初這個微妙的時間點發(fā)出這樣的信號,絕非偶然的感慨,要知道,法德這兩個歐洲引擎國家的關系最近可不太平,從能源政策到國防預算,從歐盟改革到對華政策,處處都能聽到兩國領導人意見相左的消息。
那么,馬克龍突然拋出這句充滿期待的話語,是真的預示著法德即將迎來新的蜜月期,還是在外交辭令掩蓋下的某種政治博弈,更令人玩味的是,為什么美國駐華使領館要特意轉(zhuǎn)發(fā)這句話?
法德關系確實經(jīng)歷了一段相當艱難的時期,去年冬天以來,雙方在能源政策上分歧顯著,德國2000億歐元的能源補貼計劃讓法國感到不安,認為這可能會扭曲歐盟內(nèi)部市場競爭。
而在國防問題上,法國一直推動歐洲戰(zhàn)略自主,但德國卻選擇了投入1000億歐元特別基金更新裝備,大量采購美制F-35戰(zhàn)機,這一舉動被巴黎視為對歐洲國防工業(yè)的打擊。
更不用說在對華政策上,法國主張獨立自主的"第三條道路",而德國則在今年7月通過了首份全面對華戰(zhàn)略,態(tài)度明顯更為謹慎。
馬克龍選擇在8月29日這一天發(fā)出這樣的信息,很可能與即將到來的重要議程有關,9月份歐盟將有一系列重要會議,包括關于烏克蘭援助、歐盟擴大和預算改革的討論。
法德作為歐盟的傳統(tǒng)引擎,如果無法達成一致,這些關鍵決策很可能陷入僵局,從地緣政治角度看,美國駐華使領館轉(zhuǎn)發(fā)這條消息也值得玩味。
華盛頓一直密切關注歐洲一體化進程,特別是法德軸心的動向,一個團結的歐洲符合美國在應對中國和俄羅斯挑戰(zhàn)時的戰(zhàn)略利益,但過于獨立的歐洲又可能削弱美國的影響力。
這種微妙平衡讓美國對歐政策常常顯得矛盾重重,值得注意的還有英國的角色,脫歐后,英國一直在尋找自己在世界舞臺上的新定位,最近與歐盟關系有所緩和,但法德軸心的加強可能會重新調(diào)整歐洲的力量平衡。
展望未來,法德關系的走向可能會朝幾個方向發(fā)展,最可能的是雙方在重大議題上尋求妥協(xié),特別是在歐盟改革和擴大的問題上。
歐盟正在考慮接受烏克蘭等新成員,這需要法德先達成一致,另一種可能是合作范圍的有限深化,即在某些領域加強協(xié)調(diào),但在其他問題上保持各自立場。
不管結果如何,法德關系的演變都將直接影響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速度和方向,一個團結自主的歐洲符合多極化世界的趨勢,但過緊的法德軸心也可能使中歐關系復雜化。
中國與歐洲各國的關系各有特點,德國更注重經(jīng)濟利益,法國則更強調(diào)價值觀和戰(zhàn)略自主,如果法德在外交政策上高度一致,中國可能需要調(diào)整與歐洲打交道的方式。
法德軸心的重啟不僅會改變歐洲內(nèi)部的力量平衡,還會重塑跨大西洋關系和國際格局,對美國來說,一個團結的歐洲既是合作伙伴,也是潛在競爭者;
對中國而言,歐洲戰(zhàn)略自主性的增強既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zhàn),如此一來,馬克龍的發(fā)言可能標志著歐洲政治正在進入一個新階段,俄烏沖突暴露了歐洲在能源和安全上的脆弱性,迫使歐盟重新思考自己的戰(zhàn)略定位。
法德作為傳統(tǒng)領導者,意識到必須彌合分歧才能應對日益復雜的地緣政治挑戰(zhàn),不過,法德協(xié)調(diào)能否真正轉(zhuǎn)化為整個歐洲的前進動力,還需要看其他成員國的反應。
波蘭、意大利等國家近年來影響力上升,可能不會輕易接受巴黎和柏林的領導,歐盟東擴后形成的新利益格局使得任何重大決策都需要更廣泛的共識。
無論如何,馬克龍選擇在這個時間點發(fā)出這樣的信號,表明歐洲正在尋找新的平衡點,這個世界正在從單極向多極過渡,每個主要力量都在重新定位,法德軸心的復蘇只是這個宏大敘事中的一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