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37年全面侵華開始,日本軍閥就把東亞攪得天翻地覆。拿南京來說,1937年12月城破后,日本士兵大規(guī)模屠殺中國軍民和俘虜,數字保守估計也超過20萬。那些年,日本軍隊在中國各地推行三光政策,燒殺搶掠無所不為,導致中國平民死亡超過千萬。
東北的731部隊就用活人做實驗,注射鼠疫桿菌,造成無數無辜者喪命。東南亞也沒逃過,日本軍隊在那邊也干出類似勾當,強迫勞役、集體屠殺,受害者遍布各地。
這樣的歷史,讓人覺得日本從來沒徹底反省過,總在找借口淡化罪責。
蘇聯那邊,對日本戰(zhàn)俘的處理就硬氣得多。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zhàn),百萬紅軍從邊境涌入滿洲,幾天內擊潰關東軍,俘獲約60萬日本人,包括士兵、軍官和殖民者。這些人被運到西伯利亞勞改營,條件極端惡劣。營地分布在西伯利亞廣闊地區(qū),從莫斯科到遠東,冬天氣溫常降到零下40度。
俘虜們被迫伐木、修鐵路、挖礦,每天勞動十幾個小時,伙食只有黑面包和稀湯,營養(yǎng)不良和凍傷是家常便飯。蘇聯官方記錄死亡人數約3.7萬到6萬,但日本方面估計更高,達7萬左右,主要死于疾病、饑餓和勞累。
遣返從1946年開始,但大規(guī)模要到1949年,1956年才徹底結束,只剩30多萬人活著回去。蘇聯這么做,一方面是為重建出力,另一方面也算報復日本早年的干涉行為。那些幸存者回國后,身體虛弱,很多人一輩子受創(chuàng)傷影響,對蘇聯的恐懼根深蒂固。
日本民眾在二戰(zhàn)中也不是無辜的,他們被軍國主義洗腦,積極支持侵略。
從明治維新起,日本整合封建力量,勢力膨脹后野心跟著來。1894年甲午戰(zhàn)爭,日本民眾買公債捐款,男的參軍女的慰問,甚至特殊職業(yè)者也捐錢。贏了后搶地賠款,全國歡騰。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占東北,民眾熱情高漲。
1937年七七事變后,全面侵華,日本社會從上到下都推波助瀾,開拓團百萬殖民者涌入中國,搶占地礦資源。慰安婦制度也是日本軍隊的罪證,強征亞洲婦女,數量達數十萬。
這些行為,讓東亞生靈涂炭,死在中國人手里的超過千萬。戰(zhàn)后,日本經濟起飛,靠美國撐腰,沒徹底清算罪行,很多人還把侵略美化成“進出”。
這就埋下隱患,現在日本面對中國崛起,又開始小動作。
中日關系還是劍拔弩張,日本對中國的負面看法雖略有改善,但仍有87%的人不看好中國,在亞太地區(qū)最負面。歷史恩怨加上領土爭端,讓日本總覺得中國會報復。
中國對日本的寬容,源于長遠考慮。二戰(zhàn)后,中國沒像蘇聯那樣徹底清算,國際形勢所迫,美國把日本當冷戰(zhàn)工具,包庇戰(zhàn)犯。
中國強調以史為鑒,但日本總在教科書上玩文字游戲,淡化侵略事實。2025年8月,南京大屠殺紀念活動,日本前市長呼吁奧運默哀核爆受害者,卻被拒。
這反映日本受害者心態(tài)強,反省侵略弱。中國外交越來越硬氣,對日本染指臺海,多次警告。民眾層面,中國人記得歷史,但也欣賞日本文化,矛盾心理復雜。日本人怕中國崛起,擔心報復,其實中國要的只是真誠道歉和和平共處。
蘇聯經驗在這里就值錢了,對日本戰(zhàn)俘的鐵腕,讓日本對俄畏懼至今。北方四島爭端,日本只小聲抗議,不敢硬來。
如果日本繼續(xù)在臺海和釣魚島作妖,中國借鑒蘇聯的強硬,或許能讓日本收斂。不是鼓勵暴力,而是強調實力對話,壓服挑釁才能永絕后患。
現在,日本面對中國,該學著低頭認錯,而不是靠美國狐假虎威。
參考資料
對日本,“警鐘長鳴”并非杞人憂天 上觀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