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最新一期中國女籃集訓大名單公布時,四位支撐球隊多年的功勛老將——王思雨、楊力維、黃思靜、潘臻琦——赫然不在列。
消息一出,球迷炸鍋了:有人質疑是不是“嫌棄功臣”,有人擔憂是不是“自毀長城”。
畢竟這些核心戰(zhàn)將曾在多項世界大賽上一次次挺身而出,關鍵時刻救過中國女籃太多場。
然而,質疑聲浪越大,真相越值得被揭開。
女籃領隊柴文勝面對媒體正面回應,給出了不一樣的解釋……
領隊的回應
柴文勝的回應其實非常直白,針對三大爭議逐一作答,他強調首先的重點就是“年輕化”。
亞洲杯之后,教練組和幾位老將們進行了充分溝通,形成了共識——在這個周期內,國字號的訓練營目標不再是賽季延續(xù),而是鍛造下一代核心。
進入集訓的18名球員平均年齡只有23歲,其中更有5位第一次披上國家隊戰(zhàn)袍。
這意味著未來幾年,韓旭和剛剛在U19世界杯閃亮登場的張子宇等人成為了“承前啟后”的橋梁。
她們不是一個人的球隊,而是會被扶持成新核心,讓陣容逐漸過渡到更有活力、體能更充沛、作戰(zhàn)欲望更強的團隊。
另一方面,不征召的原因同樣來自現(xiàn)實的身體狀況。
別忘了,這幾位老將剛從聯(lián)賽連征戰(zhàn)到亞洲杯,再到各種拉練,幾乎沒有喘息機會。
王思雨的老腰傷問題一直困擾,黃思靜的膝蓋傷病也尚未徹底恢復,強行拉上她們繼續(xù)高強度集訓,等于是拿未來換眼前。
柴文勝坦言,她們需要休整,這是保護更是尊重。
至于“徹底棄用”的解讀,也被澄清。柴文勝明確表示,國家隊的大門一直敞開。
等到全運會和WCBA重新驗證狀態(tài),她們完全可能回歸,繼續(xù)成為陣容的主力力量。
這也是一種用競爭促進健康循環(huán)的方式,能保持競技狀態(tài),就會繼續(xù)留在場上,這也是球迷最熟悉的“大浪淘沙”模式。
換句話說,暫時休整并不是謝幕,反而是更有底氣的回歸伏筆!
戰(zhàn)術革新
之所以要冒著爭議進行“換血”,關鍵還是亞洲杯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讓人觸目驚心。
盡管球隊最終拿到第三名,但技戰(zhàn)術層面暴露出的短板不容忽視。
三分命中率只有33%上下,場均僅有7、8記遠投命中,這樣的外線表現(xiàn),在面對歐美和大洋洲強隊時完全不夠看。
尤其是遇到緊逼和高對抗,缺乏穩(wěn)定的三分威脅,導致對手可以肆無忌憚地收縮防守。
集訓期間教練組安排了“萬次投籃計劃”,在高原環(huán)境反復打磨手感和投籃動作,就是希望彌補這一核心漏洞。
同時,內線“雙塔”體系也遭遇了考驗。韓旭和張子宇的組合無疑具備巨大的身高和對抗優(yōu)勢,可以在內線輕松制造殺傷。
但現(xiàn)實是,她們同時登場時移動速率慢的問題過于明顯,容易被歐美球隊通過速度型打法拖到場邊。
教練組正在探索的新方向是更機動的戰(zhàn)術:要么保留雙塔強化籃板,要么用韓旭作為單核支點,外加年輕射手群,讓整體進攻節(jié)奏提升一個檔次。
戰(zhàn)術改革從短期看充滿風險,但長期來看,卻是縮短與世界頂級球隊差距的必要手段。
后衛(wèi)線的換代更是迫在眉睫。亞洲杯后,楊力維和王思雨年齡增大,體能消耗難以承受高強度連續(xù)作戰(zhàn)。
這個時候,19歲的新星冉珂嘉開始進入大眾的視線。
在此前的U19世青賽上,她場均交出19分11籃板3助攻的全面數(shù)據(jù)。她的突破速度快、持球決斷果斷,特點和打法正是國內女籃缺乏的“撕裂型”武器。
教練組明確表示,她會成為重點培養(yǎng)對象。某種意義上,這次集訓最大的亮點就是發(fā)現(xiàn)并啟用這樣的新生代。
而這一切,正和休整的老將們形成了某種呼應:新人磨合戰(zhàn)術,老將保存實力,等到真正大考來臨,才讓狀態(tài)保持最佳的一老一新組合。
而這,也正是“倒逼改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鐵腕治軍!
要理解這次換血行動背后的力度,就必須說到主教練宮魯鳴的執(zhí)教風格。
他上任后就明確強調,中國女籃必須在未來三年內完成徹底的新老交替,否則2028年奧運會很可能陷入被動。
并且,他制定的,是比以往更加高壓的訓練計劃。
8月18日至10月18日,整整兩個月的封閉訓練營,每天都是高原體能訓練加上戰(zhàn)術演練,體能儲備之外,更是意志的歷練。
宮魯鳴倡導的“三從一大”傳統(tǒng)——從難、從嚴、從實、大運動量,在這一屆女籃訓練營中被執(zhí)行得淋漓盡致。
任何基本功不過關、體能跟不上的新人,會被直接淘汰出局,這既是重錘威懾,也是對年輕球員的殘酷選擇。
更重要的是,宮魯鳴展現(xiàn)出了不妥協(xié)的決心。
比如李夢落選導致部分贊助商撤資,要知道她在商業(yè)市場的價值占到女籃影響力的很大比例。
這讓球隊一度陷入短期的經濟壓力,但宮魯鳴選擇“寧可掉錢,也要掉偽命題”。
他要消除球隊對單一明星的依賴,讓任何戰(zhàn)術都不至于因為一人受傷或者失常而土崩瓦解。
這種非功利化的堅持,恰恰是為未來謀局的長遠思路。
所有改革最終都指向一個時間坐標:2026年世界杯預選賽,以及緊接著的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
換句話說,這不是為了眼前的成績,而是為了未來的高點。
只要新人在這兩年快速成長,等老將們健康歸來,中國女籃就能形成一種“三代同堂”的陣型:
既有冉珂嘉、張子宇這樣的新生代,也有韓旭這樣的中生代臺柱,更有王思雨、楊力維這些經驗老將火線回歸。
這樣的“接力架構”,或許才是真正能沖擊獎牌的最佳選擇。
結語
陣痛之后,靜待花開!
表面上看,王思雨、楊力維等老將的暫別讓人惋惜,但如果把眼光放得更長遠,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不是英雄遲暮的遺憾,而是一場戰(zhàn)略性沉潛。
所謂“不破不立”,就是要敢于承受短期的痛苦,才有可能換來未來的強大。
如今,冉珂嘉們在海埂高原汗水流淌,老將們在WCBA和全運會保持競技狀態(tài),彼此之間并不是撕裂關系,而是另一個層面的分工。
未來某個時刻,當她們再度聚首,中國女籃一定會以更強大的整體姿態(tài)站在賽場中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