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錢就別想走!”
內(nèi)蒙大媽在沙漠攔路收費,
游客不給就直接開車撞人!
然而萬萬沒有想到的卻是,
這位大媽的真實身份曝光后,
我們才意識到這真的不簡單!
一、攔路收費
前幾天小周和幾個朋友興致勃勃地計劃了一次,徒步穿越騰格里沙漠“五湖連穿”的旅程,全程總共五十多公里,沙地軟陷,走一步滑半步,對他們這些年輕人來說,不管是體力還是耐力,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可是誰都沒有想到,真正把他們“干趴下”的,完全不是沙漠本身帶來的挑戰(zhàn),而是一位半路殺出來的內(nèi)蒙古大媽,她看上去五六十歲的樣子,身穿一件褪色的紅棉襖,頭上裹著粉色的頭巾,整個人裹得嚴嚴實實。
她騎著一輛略顯破舊的越野摩托,突然徑直從沙丘后面竄出來,一把擋在小周他們面前,她一只手扶著車把,另一只手直接伸出來,語氣不容商量:
“五塊錢!”
大媽這一出讓大家都愣住了,放眼望去四周除了連綿的沙丘和零星的枯草,根本沒有任何建筑,更沒有指示牌說明這里需要收費,所以他們試著解釋說沒帶現(xiàn)金,也沒看到官方通知,可是大媽卻絲毫不退讓,摩托就直接橫在那兒,一副“不給錢別想走”的架勢。
這時小周幾個人商量了一下,都覺得這錢不能隨便給,倒不是舍不得那五塊錢,而是不愿意助長這種不明不白的“路霸”行為,所以他們最終決定原路返回繞開這一段,從烏蘭湖那邊再找路進去。
他們每個人都背著幾十斤的裝備,在沙漠里一步一步挪得特別慢,可是沒想到大媽竟然發(fā)動摩托,不聲不響地跟了上來,一開始她只是慢悠悠尾隨,后來明顯開始不耐煩了,直接開始加大油門逼近,甚至故意用摩托車頭去別他們的腿。
幾個人心里發(fā)毛,互相催促著快走,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結果大媽突然猛地加速,朝著人群直沖過來!第一次大家嚇得四散躲開,輪胎幾乎是擦著背包碾過去的,可是還沒等小周他們站穩(wěn),大媽又調轉車頭再次加速撞來。
這一次一位隊友躲閃不及,“砰”地一聲被撞翻在沙地里,他立馬疼得蜷縮起來,手臂和臉頰都被沙石擦破,鮮紅的血慢慢滲了出來,更讓人憤怒的是,撞了人的大媽沒有一點慌張,反而更加囂張扯著嗓子喊:
“你們報警?。‖F(xiàn)在就打!看能把我咋樣!”
天漸漸黑了,沙漠溫度降得極快,風吹過來已經(jīng)帶上了刺骨的寒意,再耗下去不僅傷員受不了,其他人也可能遭遇野生動物的襲擊,所以小周他們只能忍住憤怒,攙扶著受傷的同伴,摸黑深一腳淺一腳往公路方向走。
這一走就是整整四個小時,直到他們都幾乎精疲力盡的時候,他們才終于看到公路的輪廓,用最后一點電量聯(lián)系上民警,互相攙扶著把隊友送進了醫(yī)院,事后小周說早知道她會動手,別說五塊,就是一百塊也認了!
小周后來把經(jīng)歷做成視頻發(fā)到了網(wǎng)上,只是原原本本講述了自己的真實經(jīng)歷,但是沒想到一下子炸出大量有類似遭遇的人,原來有不少人都曾在附近遇到過這種“霸王收費”。
二、景區(qū)亂象
去年有網(wǎng)友在騰格里沙漠徒步時,同樣也是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攔,一位中年牧民大媽突然出現(xiàn),堅決要求他付“過路費”,眼見對方不愿交錢,她便用蒙語大聲斥責,之后還騎上沙地摩托一路尾隨,直到他走出很遠才掉頭離開。
這類情況并非個例,其他游客也反映了這種情況,類似場景在那一帶并不少見,有的同伴登山杖被大媽直接搶走,甚至還有人在嘗試繞路時,被大媽派上了無人機監(jiān)視,生怕他們繞過“收費點”。
令人無奈的是,就連本地人路過,也常常難以幸免,一位內(nèi)蒙古網(wǎng)友坦言,他幾次經(jīng)過都被攔下,對方態(tài)度十分強硬,明碼標價攔路收費,完全就是“認錢不認人”!
慢慢大家才摸清其中的門道,大媽收費的標準完全看人下菜,步行游客一般收五元、十元,若是自駕越野車經(jīng)過,價格瞬間飆到五十,誰敢說個“不”字,輕則被罵,重則被車輛圍堵威脅,甚至有人反映險些被撞。
所以就有人調侃說,這些人的“工作裝備”極為專業(yè):沙地摩托車、無人機一應俱全,根本沒有一點傳統(tǒng)牧民的模樣,倒像是從沙漠里的冒出來的“路霸”。
不過更讓人吃驚的還是,有當?shù)匕囁緳C私下透露,像這樣攔路收費的牧民,一年的收入簡直高得嚇人,他透露附近有一位三十多歲的“湖主人”,每年光是靠收費就能年入千萬。
剛開始聽著可能有人還不相信,但是有細心的網(wǎng)友算了筆賬,就算每天的客流量是1000人,每個人就算只收五塊錢,這樣一年下來也有180萬,甚至還不包括那些越野車的“額外收費”!
事實上內(nèi)蒙古一帶旅游途中的收費亂象并不少見,比如8月24日就有網(wǎng)友發(fā)視頻稱,正常行駛的路上突然出現(xiàn)一塊提示牌,按照指示引導車輛駛入一條泥濘土路,可是一旦車陷進泥里,立馬就有人出現(xiàn)“收費拖車”,一口價直接就是300塊!
三、身份被扒
原來這位大媽是附近村子的村民,好多年前在附近自己承包了一片牧場,可是她承包的只是自己的放牧區(qū),并不是公眾們的旅游通道,所以根據(jù)規(guī)定她沒有權利私自設卡進行收費。
可大媽的理由聽起來還挺“在理”:“徒步的人踩壞我的草場,我收點補償怎么了?”但道理歸道理,這絕不是開車撞人的借口,其實她本可以好好和游客溝通,或者提前立個牌子寫明情況、明碼標價,愿者交費、不愿繞行,這樣誰也不耽誤誰。
為了這幾塊錢就在沙漠里騎摩托車撞人,萬一真的造成嚴重事故后果誰能承擔得起?事情傳開后不少網(wǎng)友直接@內(nèi)蒙古文旅部門,
“這種事情不能解決,誰還敢去內(nèi)蒙古旅游?”
就在昨天屬地文旅局工作人員終于回應,他們表示事發(fā)地確實是牧民的草場,那位牧民是因為“在沙漠里視線不清”才“不小心”撞到了人,他們還表示當時大媽只是輕輕碰了小伙子一下。
而在派出所小周把自己全程記錄的12分鐘視頻交給了警方,面對視頻那名大媽也沒再辯解,最終在警方的調解下雙方達成和解:大媽承擔傷者全部醫(yī)療費、誤工費、營養(yǎng)費,并賠償小周一行一筆精神損失費。
小周和朋友們雖然心有不平,但作為外地游客,也不想再繼續(xù)糾纏,最終接受了這個結果,與此同時有關部門同樣做出承諾:在10月15日之前,個人徒步穿越該沙漠不會再出現(xiàn)私人收費現(xiàn)象。
此外相關部門也計劃后續(xù)完善補給設施、加強管理,既保障徒步者安全,也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這位博主還特別強調,這次和解是自愿的,不存在任何限制人身自由的情況,他也感謝了當?shù)孛窬焖俪鼍?、高效處理,還了他一個公道。
這件事背后其實反映出一種普遍的矛盾,游客往往認為自然景觀是公共資源,應當自由出入,而一些當?shù)鼐用駞s覺得,這是“我家門口的資源”,外人要用,就得留下“買路錢”。
也許是因為當?shù)芈糜伍_發(fā)帶來了經(jīng)濟利益,但部分居民卻沒有真正受益,心里不平衡,才出此下策,但話說回來,再眼紅、再委屈,也不能用傷害他人的方式去賺錢,這種行為毀掉的不只是幾位游客的旅行體驗,更是一個地方辛苦積累起來的旅游形象。
說到底規(guī)則與底線不能丟,
旅游發(fā)展靠的是大家都能安心。
希望這種收費亂象能夠得到有效整治!
對于這件事情,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歡迎在評論區(qū)進行留言交流!
信息來源:
1.網(wǎng)易:內(nèi)蒙大媽沙漠里攔路收費,游客不給就開車撞人,身份被扒竟是慣犯
2.搜狐網(wǎng):內(nèi)蒙大娘攔路收費未果,囂張開車撞人,被曝慣犯,更多受害者發(fā)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