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許多高校學生感慨,大學生活中最開心的時刻莫過于錄取和畢業(yè)。
因為入學后,很多人面臨伸手向父母要生活費的窘境,而一些家長為了培養(yǎng)子女的獨立性,甚至完全斷絕經(jīng)濟支持。
而廣州19歲的大學生許悅就遭遇了這樣的情況。
父母斷供,孩子崩潰
其實剛進入大學時,由于許悅考入的是211高校,又在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就讀,父母初期給予的資助相對寬裕,每月4000元。
但半年后,她的生活費驟降至每月1500元,隨后又接到通知:從十月起,家里將不再提供任何生活費,她必須學會自力更生。
這讓我想起今年另一位遭遇斷供的女大學生,她的父母每月僅提供800元,最終導致她陷入困境,與一位年長自己二十多歲的男士交往并索取金錢,結果被家人逼至精神崩潰。
據(jù)悉,這位女孩來自河北,父母月收入約八千元,都有穩(wěn)定工作,并非經(jīng)濟困難。
女孩剛考入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第一個月父母就只給了八百元。
然而,學校食堂餐費并不便宜,一日三餐每天至少需要30元,加上生活用品、班費、水電費、通訊費等開銷,很快她就連每碗兩塊五的米粥都買不起了。
女孩堅持到下個月初,終于等到發(fā)生活費的日子,但父母卻并不滿意。
他們認為女孩頻繁要錢,800元怎么會這么快用完,于是狠狠批評了她,并表示要到十五號或二十號再給。
女孩不敢多說什么,只能向同學幾十元幾十元地借,先保證自己能吃上飯。
終于等到20號,她再次向父母索要生活費,沒想到父母只轉了600元,還附上了一大段說教,強調(diào)“要懂得感恩,不能像吸血鬼一樣天天要錢”。
為了償還同學的借款和維持基本生活,她開始勤工儉學:在食堂打工每小時10元,發(fā)傳單一下午40元,在餐館打工一天50元,只要能賺錢,她都去做。
然而,大一課業(yè)繁重,她無法天天打工,而且剛成年許多地方并不雇傭她,向父母要錢吃飯換來的只有一番說教,她只能靠饅頭和白水度日。
生存壓力和學業(yè)負擔雙重打擊下,她逐漸崩潰,不明白生活為何如此艱難,甚至產(chǎn)生了輕生的念頭。
但不久后,她迎來了轉機。
女孩曾是藝術生,外形條件優(yōu)越,通過做模特的學姐介紹,她結識了一位比她大22歲的男士。
這位男士一見鐘情,了解女孩的處境后,表示愿意每月提供兩萬元生活費,并為她購置了一輛價值40萬元的汽車。
其實女孩答應與這位男士在一起,并非出于感情,而是為了活下去,連飯都吃不起了,談何尊嚴?
而女孩的母親發(fā)現(xiàn)女兒不再索要生活費后,非但沒有關心原因,反而夸獎她終于長大了,懂得為家里省錢。
甚至告訴她“吃虧是?!?,在外面受委屈也不要聲張,要好好工作。
但好景不長,不到半年,這位男士的妻子找上門來,事情在學校傳得沸沸揚揚。
她整日被同學議論,給學校也帶來了負面影響,最終被退學。
回到家中,父母對她更加失望,甚至要求她盡快相親,找個好人家嫁了,不要拖累家里,如今女孩的精神狀態(tài)已十分不穩(wěn)定。
而女孩父母最常說的一句話是:“生活要向下看,成績要向上比?!?/p>
意思是生活條件要看看比你更差的,要學會知足,而學習成績則要向優(yōu)秀的人看齊,不斷進步。
這是許多家長掛在嘴邊的話,聽起來似乎有道理,但實際上卻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自卑心理,長期承受壓力,最終走向極端。
父母斷供背后的真正原因
事實上,父母停止提供生活費的現(xiàn)象并不罕見,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主要有兩種原因,你是其中之一嗎?
第一種,也是最現(xiàn)實的一種,就是家庭經(jīng)濟確實無法承擔。
有些父母每月收入僅四五千元,扣除房貸車貸后已所剩無幾,想給也給不起,例如下面這位母親。
她獨自撫養(yǎng)女兒,月收入僅能維持基本生活開支,給女兒600元已經(jīng)是她盡力擠出來的了,但孩子卻始終不理解她的難處。
這種情況其實可以理解,父母已經(jīng)盡力,孩子也應該懂事,盡早為家庭分擔責任。
但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就讀于民辦高校,學費高昂,家庭無力承擔。
目前許多民辦大學學費不斷上漲,兩三萬元已不算罕見,這對普通家庭來說壓力巨大。
因此,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進入民辦后,不僅學費需要貸款自己償還,生活費家里也認為孩子不爭氣而不愿提供。
第二種原因是家長擔心孩子花錢無度,想通過斷供來鍛煉孩子。
其實大多數(shù)家庭是有能力支付孩子生活費的,之所以不給,是因為他們信奉“成年就要獨立”的觀念,例如聽說國外孩子成年后就不再接受家庭資助。
但他們可能忽略了,我國的教育體系與其他國家不同。孩子在成年之前一直都在學校中接受教育,缺乏獨立生活的經(jīng)驗,剛成年就被要求獨立,更容易誤入歧途。
例如這位同學,在國外留學期間每天僅有20元生活費,但既然能負擔得起出國留學,怎么會差這一兩千的生活費呢?
不給錢是為了鍛煉孩子,但成長是需要時間的,如果剛走出溫室就遭遇風暴,孩子很可能被徹底擊垮。
我認為這種為了鍛煉而斷供的方式并不合理,至少應該等到孩子畢業(yè),具備獨立生活能力后再考慮,過早采取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與父母漸行漸遠。
作為家長,您是否支持對孩子斷供?
歡迎在評論區(qū)發(fā)表您的看法,一起探討這一話題。
信息來源
2.搜狐網(wǎng):“國慶后不再給生活費”!211大學生被父母斷供,網(wǎng)友評論引爭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