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特根斯坦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他的理論和思想對哲學研究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維特根斯坦在其著作中啟示人們:真正智慧的生活,需要警惕以下9大常見的陷阱:
一、被自己的語言 / 概念框架束縛
答案先于事實。
維特根斯坦強調(diào):語言 / 概念框架是認知事實的 “先決條件”。 邏輯上,框架在前,事實在后。我們不是 “先發(fā)現(xiàn)事實,再總結(jié)框架”,而是 “帶著框架去發(fā)現(xiàn)事實”。
這啟示人們:我們永遠無法直接 “接觸” 世界本身,只能通過 “語言 / 概念框架” 間接理解世界。
任何觀察都離不開框架的 “濾鏡”,我們要意識到自己框架的局限性和主觀性,持謙虛和開放性的心態(tài)面對世界。
認知的升級,本質(zhì)是 “框架的升級” —— 打破舊框架,接納新框架,才能洞察真相看到更豐富的事實,理解更復雜的世界。
二、用無效的努力來逃避對問題的理解
只要一個人沒有弄清楚他該拉門還是推門,他就會被困在一個門沒有鎖但朝里開的房間里。
維特根斯坦通過這個隱喻告訴人們:生活最大的困境,往往不是世界的復雜,而是我們不花時間搞清楚問題的規(guī)則。
想清楚 “該推還是該拉”,比反復用力更重要,比糾結(jié)結(jié)果或答案更重要。
門本就沒鎖,困住你的,從來都是你不知道該 “如何開門”。
任何有效的行動,都要基于正確的理解。
缺乏正確指引的努力,都是盲目的努力。
把問題搞清楚,是我們無法回避的。
三、用空想來逃避當下
在遠方巨大的目標之間徘徊是多么的容易,抓住眼前孤獨的事物是多么的困難。
維特根斯坦的這句話,直指人類天然的思維和行動惰性:人們總是喜歡在遙遠、宏大的想象中漂浮,卻難以扎根于當下具體的現(xiàn)實。總是習慣于逃離困難的現(xiàn)實,躲進空洞的美好幻想之中??偸腔孟胫磥砦夷茏兊酶?、更快樂,從而解決“現(xiàn)在”的問題。
關(guān)注當下的具體、當下行動,解決當下所面臨的難題和挑戰(zhàn),是通往任何成就的唯一路徑。
四、被語言誤導
維特根斯坦強調(diào),被纂改或扭曲的語言是危險的,它塑造虛假的思想,污染了思想,歪曲了真相。一旦語言被篡改,我們不僅看不清事實,還會失去思想的力量。人類唯一的自由在于警覺語言,警覺語言就是改善命運。
語言是思想的根基、傳遞思想和信息的橋梁,但由于語言的纂改、刻意扭曲和誤用,時常導致人們被誤導、思想被污染、認知受困。
在當今社會,充斥著大量人為刻意編造、扭曲和纂改的信息、或是由于認知不足而撰寫的失真和錯誤的信息。
在這種背景下,避免被語言誤導,提高對信息的分辨能力和理解能力,便顯得尤為重要。
五、脫離當下,向遠方尋求深度智慧
如果你想要有所深入,你不必旅行得太遠; 真的,你沒有必要離開你最直接,也是最熟悉的環(huán)境。
維特根斯坦強調(diào),生活所需的深度的智慧就在我們身邊、就蘊藏在我們身邊那些看似平凡的經(jīng)歷當中,人們不必舍近求遠地去追尋那些所謂的深刻。
生活的藝術(shù)在于從經(jīng)驗中提取意義,深度智慧源自于自己的經(jīng)歷和所面對的問題。
人們需要認真對待自己的經(jīng)歷、自己當下生活和工作所面臨的問題,通過復盤和深度思考等方式,積極應(yīng)對它們,從中總結(jié)經(jīng)驗并升華,從而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六、回避深耕
生活的問題在表面上是難以解決的,只有深入才能得到解決。
維特根斯坦強調(diào):面對生活中的困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理解和認識上,更無法用理解不深的理論和見解去解決。
深耕、深度學習和思考,是無法回避的。
人們需要通過深度學習和思考、專注和深耕、洞察事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才能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困境和難題。
七、被自己的期待設(shè)限
做出一個期待就在于,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這件事必須跟這個期待符合或者不符合。
我們也沒有理由認為,未來真的會以我們現(xiàn)在的夢想的方式展開。因為我們的夢想蒙上了紙帽和化裝戲服之類的閃亮飾品。
維特根斯坦認為,世界往往不依我們的期待而顯現(xiàn),不要被自己的期待設(shè)限。
我們不要因自己的執(zhí)著,而忽視現(xiàn)實環(huán)境對自己有利的一面或所蘊藏的機遇。
當我們掙扎時,起因總是來自真實的自己和期望中的自己之間的沖突。
不執(zhí)著于自己的期待,才能減少焦慮和痛苦,發(fā)現(xiàn)當下的美好。
八、執(zhí)著于向外追尋,而忽視了向內(nèi)審視
生活難以應(yīng)付這個事實說明,你的生活方式不適合生活的模式,所以你必須改變你的生活方式。一旦你的生活方式適應(yīng)生活的模式,疑難問題就隨之消失。
如果生活變得難以忍受,我們會想到改變我們的環(huán)境。但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改變,即改變我們的態(tài)度,我們甚至幾乎沒有想到過。
維特根斯坦認為,感覺是私有的。幸福地生活自己就證明了自己的正確,證明了它是惟一正確的生活。
生活是否正確,取決于你現(xiàn)在是否幸福。當你覺得自己不幸福時,唯有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態(tài)度,才能獲得幸福,而非將幸福寄托在未來的期待當中。
九、生搬硬套理論
一種表述只有在具體的生活之流中才有意義。
維特根斯坦的這句話直指現(xiàn)代人認知與實踐的斷裂。
人們習慣將道理當作獨立存在的知識模塊,沒有根據(jù)自身的情況和具體應(yīng)用場景而生搬硬套,忽視了真理只有在具體情境中才能獲得真正的生命力。
人們需要將學到的理論和知識應(yīng)用到具體的日常生活場景中,避免無意義的理論糾葛或空談。在具體的實驗中去體會、驗證、調(diào)整和優(yōu)化,而非盲目全盤接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