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和特朗普在白宮笑臉合影,表面上是盟友親密,背地里卻是刀光劍影。特朗普一句“韓國像在搞清洗和革命,我們絕不會讓這種事情發(fā)生”,直接把韓國政壇的分裂抬到國際舞臺。等到真人見面,三小時“閉門會談”,特朗普話鋒一轉,祝賀李在明當選、力挺韓國新政權,還口口聲聲說要100%支持。政客的變臉速度,有時候比F-35起降還快。有人說,李在明是在給特朗普拍馬屁——“希望有一天特朗普大廈能修到朝鮮去”——但這更像是一封外交邀請函,只是朝鮮人根本不領情。
信息越多,越顯得半島局勢詭譎。韓國承諾3500億美元對美重點投資,造船、汽車、芯片、能源一個不落,特朗普則拋出“加15%關稅”“駐軍費漲價”“美軍基地要土地所有權”這些操作,明擺著是獅子大開口。韓方嘴上答應著增加國防開支、引進智能軍隊,骨子里卻在臺海、產(chǎn)權、選邊等議題上打太極。安全要靠美國罩著,經(jīng)濟又離不開中國和亞洲市場,這種兩頭為難的局面,誰做韓國總統(tǒng)都不好受。
就在美韓“商談”還沒落地的時候,朝鮮的回應直接上了強度。朝中社連發(fā)狠文,點名李在明,說韓國“是永遠變不了的敵人”,還諷刺韓國“把國家主權全交給美國,是地球上最窮的政治窮鬼”。金與正更是語出驚人,直接宣布韓國連“外交對象”都不算,這種不給面子的表態(tài),等于把半島會面外交的門狠狠關上。朝鮮的邏輯很簡單:既然首爾說了不算,那就只和華盛頓玩,韓國想演和解的戲,朝鮮根本不奉陪。
有人問,朝鮮為什么這次火力全開?美韓正搞著“乙支自由護盾”大規(guī)模軍演,十幾架F-35轟鳴著飛進韓國,朝鮮工兵越界加固邊境設施,韓國直接用機槍警告射擊。前線氣氛一緊張,誤判的概率就會上升。對于朝鮮來說,這不是常規(guī)的“秀肌肉”,而是一次對外、對內的雙重警告:朝鮮的核武政策已經(jīng)寫進最高法律,誰要動搖,就是碰紅線。韓國還在幻想半島“無核化”,朝鮮人一句話:你們的妄想太荒唐。
李在明對朝政策,確實比前任文在寅要務實不少。剛上任就下令拆除對朝宣傳喇叭,還試圖拉特朗普搞三階段漸進式棄核。但一到美國,話風就變了,公開把朝鮮形容成“又窮又橫的鄰居”。這種兩面做人,在朝鮮眼里就是“本性暴露”。朝中社痛批李在明“無核化妄想癥”,說他訪美時的丑態(tài)“昭然若揭”。韓國本來想做些“示好”,但只要和美國走得近,朝鮮就認定你是敵人,根本無從緩和。
其實李在明也明白,韓國在美中之間很難左右逢源。美國要的是絕對的隊友,貿易、軍事、地緣全方位站隊。特朗普的條件赤裸裸:加錢、讓權、選邊。駐韓美軍費用再漲韓國還能咬牙撐一撐,可一說到美軍基地的“土地所有權”,韓國輿論瞬間爆炸。主權象征是韓國最后的底線,這口子一開,后面就再也收不住。對臺海問題,韓國表面上說“戰(zhàn)略靈活性”,骨子里誰都不想被拉下水。要真在印太框架里扮演更重角色,不但要花錢,還容易得罪鄰居,這筆賬韓國政客算得比誰都清楚。
再看朝鮮,為什么要把對話窗口徹底關死?這其實是把球踢回美國。朝鮮的邏輯很明白:你們首爾說了不算,華盛頓才有鑰匙。朝鮮要的就兩樣:解除制裁,保障政權安全。美國則死咬“完全無核化”不放手。雙方都不想先松口,談判只能僵死在原地。特朗普嘴上說和朝鮮領導人關系好,還渲染有希望年內再見,可只要美國不松制裁,朝鮮不會交出“命根子”。這種局面,就像一個人掏光所有家底還不上貸款,另一個人卻說房本歸我,兩邊壓根談不攏。
韓朝的罵戰(zhàn)升級,實際上是美朝戰(zhàn)略對抗的投影。美國和韓國的聯(lián)合軍演、指揮權安排、作戰(zhàn)計劃,步步緊逼朝鮮安全底線。朝鮮則把核武政策釘死在法律里,等于把談判空間鎖死。韓國的難處不只是外交上的左右為難,更在于國內輿論的分裂。戰(zhàn)時指揮權問題,韓國盼了十幾年,五角大樓一直不松口。特朗普現(xiàn)在還想要土地產(chǎn)權,無異于讓韓國把最后一點主權也交出去。李在明要真答應了,別說在野黨,連執(zhí)政黨都可能反噬。
產(chǎn)業(yè)層面,韓國的半導體、汽車、造船這些產(chǎn)業(yè),亞洲市場份額巨大。真要跟中國鬧僵,損失的絕不是嘴上說說而已。李在明這次訪美后,專門去了韓華收購的費城造船廠,順道參觀徐載弼紀念館,一方面給國內產(chǎn)業(yè)界打氣,一方面也在給美國釋放信號:你要韓國支持美國經(jīng)濟沒問題,但貿易談判得有實在好處。只進不出,韓國也有辦法用市場與產(chǎn)業(yè)“敲警鐘”。這種“小動作”,不為撕破臉,就是正常的博弈。
更有趣的是,輿論戰(zhàn)也在同步升級。韓國媒體痛批朝鮮“自絕于世界”,朝鮮媒體則嘲笑韓國“政治窮鬼”。金與正一句“韓國不是外交對象”,把韓國完全排除在對話外圈。對于朝鮮來說,這不僅僅是罵戰(zhàn),更是在用極端手段做外交減法,把談判對手“精簡”成只剩美國。這樣做的風險在于,韓國的影響力被進一步削弱,半島主導權更傾向于外部大國??蓮某r角度看,這反而是“戰(zhàn)略清晰化”的選擇:只要能逼美國退讓,韓國其實可有可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