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即將開學,準大學生們都在迎接新的大學生活。
有的學生卻因為一條“日賺300”的兼職廣告,深陷鐵窗。
最近,一則新聞刷爆了家長群:
浙江溫州,陳同學高考考了670分,報考了心儀的浙大。
這個分數(shù),可以說是穩(wěn)上浙大的料。
然而,陳同學的人生,因為一條兼職廣告徹底改變了走向。
“輕松兼職,日結(jié)300,適合學生黨?!?/strong>
陳同學想著暑假自己賺學費,幫家里減輕負擔,主動聯(lián)系了對方。
須不知,他一步踏入了詐騙分子設(shè)下的陷阱。
對方說兼職是做金融中介,陳同學按照要求提供了自己的銀行卡,
協(xié)助“電商退款”“轉(zhuǎn)賬收款”……
直到警察上門,他的銀行賬戶流水高達87萬元,
其中23萬元是一位退休教師被騙的一生積蓄。
最終,陳同學因涉嫌“幫助信息網(wǎng)絡(luò)犯罪活動罪”被抓獲。
十年寒窗,好不容易考了高分,結(jié)果都化作了泡影。
有了案底,別說浙大,公務(wù)員、央國企、銀行……基本都無緣了。
出來了,連找工作都困難。
陳同學用自己的經(jīng)歷狠狠給了我們一記警鐘——
高分不等于萬事無憂,智商和情商、法律意識才是護身符。
很多人嘲諷:“670分都能犯這種錯,是不是高分沒腦子?”
其實,這不是腦子不夠用,而是社會經(jīng)驗太薄,法律意識太淡。
一個剛滿18歲的孩子,沒見過社會的彎彎繞,更不知道“幫信罪”三個字意味著什么。
可法律不管你懂不懂 —— 只要幫詐騙團伙轉(zhuǎn)了錢、洗了錢,造成了損失,照樣要擔責任。
暑期兼職,早已成了詐騙團伙的“圍獵場”。
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高考后,全國學生因兼職被騙的案件同比增長32.8%,其中58%都和“網(wǎng)絡(luò)兼職”有關(guān)。更讓人憂心的是,騙局正從大學生往中小學生蔓延,甚至連小學生都成了目標。
四川成都一名12歲的小學生,在抖音刷到“發(fā)彈幕賺零花錢”的廣告,說“每條1元,日結(jié)到賬”。孩子想著暑假沒事干,就按對方要求進了QQ群,群發(fā)了幾十條帶鏈接的“優(yōu)惠活動”消息。后來才知道,那些鏈接全是詐騙釣魚網(wǎng)站。
湖南長沙一位14歲的初中生,在游戲群看到“出租電話卡,每月躺賺500”的消息。他偷偷把自己的電話卡寄給對方,想著“一張卡而已,能有啥風險”。
直到警方找上門,家長才知道這張卡被用來接收詐騙短信,涉案流水高達50萬元。雖然因為未成年沒被刑責,但留下的記錄,可能影響未來考公、參軍。
廣東深圳一名17歲的高中生,暑假想攢錢買新手機,輕信了“游戲代練日賺200”的廣告。對方讓他下載一款“代練專用APP”,說登上去就能接任務(wù)。
他沒多想就下載了,結(jié)果不僅賬號被盜,里面的裝備全沒了,還被誘導綁定了銀行卡 —— 騙子借著“驗證身份”的名義,轉(zhuǎn)走了他卡里的2000元生活費。
一邊是孩子想賺點零花錢的單純,一邊是騙子精心設(shè)計的圈套。
他們偽裝成“正規(guī)公司”,甩出“實習證明”“電子合同”,甚至在小紅書、QQ 群里發(fā)“學生兼職成功案例”,連話術(shù)都透著“貼心”:“不用出門,在家就能做”“不耽誤學習,碎片化時間賺錢”。
一個不小心,孩子就可能掉進坑,甚至背上一輩子抹不掉的案底。
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該做些什么?
不能光指責孩子“高分低能”。他們剛從校園里出來,對社會的復雜一無所知。真正該做的,是幫他們補上“防騙這一課”。
幾點提醒,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
1、“高薪日結(jié)”的兼職,基本都是陷阱。
正常學生兼職時薪大多在15-25元,說“日結(jié)300”“在家躺賺”的,十有八九是想借你的身份干違法的事。給孩子劃條紅線:凡是工資高得離譜的,一律不碰。
2、銀行卡和電話卡,絕對不能借人。
這些都是實名綁定的“法律工具”,一旦被犯罪分子利用,不光會損失錢,更可能成了他們的“幫兇”和“工具人”。之前有個 19 歲的男孩,就因為把微信號借給 “朋友” 刷單,結(jié)果賬號被用來詐騙,他本人被拉黑征信,現(xiàn)在貸款、考公都受影響。
3、只要涉及轉(zhuǎn)賬、收款、下載陌生APP,立刻喊停。
別高估孩子的判斷力。他們可能被一句“這事要保密,告訴別人就沒報酬了”唬住,自己扛著不說。一定要教他們:但凡和“錢”沾邊,不管對方說得多好聽,先問家長或老師。
4、防騙教育,從小就得開始。
別等高考完才著急,那時孩子可能已經(jīng)接觸社會了。小學、初中正是價值觀形成的關(guān)鍵期,家長可以結(jié)合新聞案例,跟孩子聊聊“幫信罪”“跑分洗錢”這些詞到底意味著什么。
高分不是護身符,法律意識才是最硬的盔甲。
還有一點很重要:別嘲笑孩子想賺錢的心思。
這代孩子其實挺懂事,很多人想靠自己減輕家里負擔,這份心是好的。正因為這份單純,才更容易被騙子利用。
陳同學的經(jīng)歷,不是個笑話,而是一堂沉重的“社會入門課”。
咱們的孩子,不是靠分數(shù)就能走天下的。
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對世界的判斷力,和對底線的敬畏心。
這個暑假,別只盯著孩子的成績、安排旅游補課,也請抽時間和他們聊聊這些事。
轉(zhuǎn)發(fā)給身邊的家長和孩子吧。有時候,一次警醒,真能換來一生平安。
老師和家長不可能替孩子擋掉所有風雨,但我們可以教他們學會避坑。
別讓孩子的人生,毀在一次虛假的兼職上。
案例來源|網(wǎng)絡(luò)
點擊藍色字體即可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