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全國科普月(泉州)主場開幕,《知識就是力量》科學小記者們開啟“行走閱讀”模式,來自閩南區(qū)域的科學小記者們相約世遺古城,來到福建省泉州市德濟門遺址廣場,探訪由泉州市科學技術協會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的“科學奇妙夜”,科旅泉州,點燃少年科學夢。
此次活動以“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夯實科技強國基礎”為主題,主辦方集結39家單位共同參與,為廣大市民和青少年打造了一場融科技、文化、體驗于一體的科普嘉年華。
作為全國科普月的重要活動之一,泉州主場依托世遺文化背景,推出“舞臺科普展演”“科普互動體驗”“科普展覽”三大板塊,并設計了十大主題關卡。
《知識就是力量》科學小記者們開啟“行走閱讀,科旅泉州”模式,探訪科普月泉州主場活動。從紙上閱讀到實踐探索、對話科學前沿。從學采訪、學拍攝到學創(chuàng)作、學科研,在行走閱讀中,成為科學觀察者、科普傳播者、創(chuàng)意踐行者,腳踏實地,記錄下科學與文化藝術交相輝映的精彩時刻。
舞臺科普展演:科學與藝術交織的“魔法夜”
無人機融合非遺“鳳凰”夜空起舞;科學實驗秀《看不見的力量》用視覺奇跡揭開物理原理;科普短劇《林啟明的顯微鏡》以泉州科學家的真實故事為藍本,動人情節(jié)引來陣陣掌聲;爆笑科普脫口秀則用輕松幽默的方式解讀“量子糾纏”“AI幻覺”等前沿概念。
活動現場大小觀眾笑聲不斷?!熬拖裨诳匆粓隹茖W魔術!”來到現場的《知識就是力量》科學小記者興奮地說。
學采訪 寫科普 玩實驗:《知識就是力量》科學小記者探訪活動現場
科技展區(qū)前排起長隊。機器人、無人機互動、3D打印體驗、AR眼鏡試玩,每一項都給人新奇的體驗。
在機器人體驗區(qū),《知識就是力量》科學小記者洪馨懿與一只四足機械狗進行了生動有趣的互動,洪馨懿來自泉州第五中學,她采訪了泉州晉冠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工作人員:“這只機械狗動作這么靈活,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實際用途呢?”
泉州晉冠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熱情地回答道:“這只四足機械狗可是個多面手呢!它能夠在災難救援現場進入人類難以到達的危險區(qū)域進行搜救;在工業(yè)生產中,它可以代替人工進行設備巡檢;在安防領域,它能夠24小時不間斷巡邏;甚至在醫(yī)療領域,它還能協助康復訓練。隨著技術的發(fā)展,未來機械狗可能會像智能手機一樣,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幫手?!?/p>
來自泉州市晉光小學東海北校區(qū)的《知識就是力量》科學小記者張小毅采訪泉州市雷翼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今天的無人機表演非常精彩!我想請教:無人機是如何操控的?它們現在都有哪些用途?”
雷翼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回答道:“你眼前的這款無人機是足球無人機,顧名思義它的外形很像足球。它有著360度全方位防護保護罩,能夠更好的保護無人機主體。無人機主要通過遙控器或地面站程序進行控制,飛行過程中依賴傳感器實時感知位置與姿態(tài)。如今無人機已遠不止用于航拍,還在農業(yè)植保、電力巡檢、應急救援、物流運輸乃至氣象監(jiān)測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它們就像是‘空中智能機器人’,正極大拓展人類活動的邊界?!?/p>
廈門大同小學三年1班的科學小記者徐林赫被在3D打印機吸引了目光,他采訪了泉州市迪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請問3D打印一般用什么材料打印作品?”
工作人員熱情解答:“目前打印材料的非常多,最常用的打印材料包括PLA塑料、光敏樹脂、尼龍,甚至金屬和陶瓷等。你目前看到的是PLA材質的,常用于我們玩具模型的制作?!?/p>
通過現場的資料,科學小記者還了解到,3D打印已廣泛應用于醫(yī)療仿生器官制造、航空航天輕量化部件原型開發(fā)、教育模型打印,以及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定制等領域。它正在成為“中國智造”中不可或缺的快速成型與個性化制造技術。
廈門第六中學八年3班的科學小記者陳心悅對話面人非遺傳承人:“您用面團捏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手辦’,實在太厲害了!我想請教:面人藝術最早起源于哪里?使用的面料就是我們平常吃的面粉加水嗎?”
面人非遺傳承人介紹:面塑源于北方民間,在泉州地區(qū)流行也有幾百歷史了。使用的面料和我們平時的面團略有不同,需要添加一些其他材料,通過揉、捏、揪、刻等手法,才能塑造出持久且細膩的形象。
廈門市大同小學五年3班的科學小記者韓牧宸請教草編非遺傳承人:“太神奇了,幾片葉子在您手中巧妙編織,就變成螞蚱、玫瑰這樣生動的作品!請問草編是起源于哪里的?您做這樣一個作品需要多久?”
草編非遺傳承人介紹:草編是屬于泉州的非遺技藝。編制一個作品大概需要十幾分鐘到二十幾分鐘。
在泉州市觀鳥學會展區(qū),《知識就是力量》科學小記者洪馨懿采訪觀鳥協會工作人員:這些鳥類標本是如何制作的?制作一個鳥類標本需要多長時間呢?它們對我們保護鳥類有什么意義?
泉州市觀鳥學會的工作人員細心解答:“制作標本一般是選用我們日常救助但是沒有活下來的鳥類,因為我們不能主動捕殺野生鳥類。鳥類標本制作是一門科學工藝,需經過形態(tài)測量、清潔消毒、內部填充、姿態(tài)定型等多道工序,盡可能還原鳥類生前的自然形態(tài)。制作時間一般需要根據鳥類體型以及樣本受損程度計算……”
科普展覽:全天不打烊的“知識長廊”
中國國際高校色彩設計大賽優(yōu)秀作品展、科普益民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展等展覽吸引觀眾駐足。從色彩科學到生態(tài)保護,從光學原理到視覺藝術,一幅幅作品背后是一個個科學知識點?!斑@些展覽就像一扇扇窗,推開了就能看到更廣闊的科學世界。”《知識就是力量》科學小記者在采訪本上認真記錄。
本次活動持續(xù)三天,29日拉開序幕后于31日結束。不同主題的科普體驗為科學小記者們和市民們帶來了一場科學與傳統(tǒng)交融的探索盛宴??茖W燈火照亮古城夜空,知識的力量,正悄然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fā)芽。
《知識就是力量》創(chuàng)刊于1956年,周恩來總理親筆題寫刊名,由中國科協主管,是中國科學家為青少年創(chuàng)作的跨學科、深閱讀科普核心期刊。它凝聚了全球最大規(guī)模科研群體的智慧結晶,見證了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的蓬勃發(fā)展,引領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走進科學的殿堂,點燃了無數青少年未來成為科學家的夢想。茅以升、錢學森、華羅庚、李四光等眾多知名科學家也曾為雜志撰寫過精彩的科普文章。這本讓眾多中國科學家魂牽夢繞的雜志,成為他們傳授跨學科深閱讀知識的首選平臺。
責任編輯丨江韜
排版丨阮琦
質量審核丨何鄭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