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都知道:以前從西安去漢中,不是從周至馬召走108國道,就是從寶雞走西漢公路。
那時候108國道經常路不通,走寶雞又太遠,沒有通高速前,去漢中有時候夸張的得走一天。
這個情況一直到姜眉路通車后才得以解決。
姜眉路南起于漢中留壩縣姜窩子,經太白縣北到寶雞眉縣,全長一百多公里,2003年8月全線通車。
我不明白這條路為什么修的那么遲,更不明白蜀道中這條路為什么不能成為首選——雖然褒斜道已經很重要,但是重要的還不夠。
蜀道北段子午道祁山道就不說了,繞。陳倉道也繞,儻駱道倒是不繞,但是路途太過于艱險,只有國力強大的唐朝開辟為官道,但也持續(xù)沒有多長時間。
要說距離短、坡道緩就算是褒斜道了,但是歷朝歷代都得不到重視,即使新中國,也是到了2003年才全線打通。
“西當太白有鳥道”,但即便是翻越太白山的“鳥道”,也不走這條褒斜道。
怪哉怪哉。
褒斜道全長250公里,坡道小彎度小,從眉縣斜谷口到漢中褒河口,就只翻越一到大梁。我坐在車上,百思不得其解。
從白云村出發(fā)時下著雨,我們一大早到太白縣城。
在豆花泡饃和熱面皮之間我們選擇了豆花泡饃,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到了寶雞的地盤。挺地道,就是少了幾根咸菜——那是豆花泡饃的靈魂。
細雨中的太白縣城很安靜,好似經歷了一場繁忙后終于歇下來,事實上也是如此。
西安持續(xù)的高溫讓這個陜西海拔最高的縣城,今年接待了大量避暑的游客,臨近九月份,大量的游客才慢慢離開。
太白縣1961年建縣,是陜西省最年輕的縣,因境內秦嶺主峰太白山得名,縣城海拔1543米,夏季平均氣溫19℃,是名副其實的“天然空調城”。
十多年前的暑期,我在這里住了一晚上,老板說這里所有的旅社都沒有空調。
太白縣的經濟除了高山蔬菜就是旅游。第一次來看到處都是賣卷心菜的,我還奇怪了半天。
太白縣前些年房地產很熱,西安人寶雞人漢中人都跑到這里買房子,加上寶雞漢中到這里高速通車,大家都把這里當做避暑的“夏宮”。
我每來太白一次,感覺這里的房子就多了一大批。這兩年房地產生意不好,不知道這里如何?
昨晚和農家樂房東聊天,說眉太高速年底通車,屆時西安到太白車程就只有一個半小時了。
想不到這難以通行的蜀道,即將成為坦途。
雨下大了,縣城就不轉了接著前行,山色空蒙雨亦奇,一陣一陣的。
途徑通往鰲山登山口的路口,在云霧中,我還是望了望:曾經我也有一個走鰲太線的夢想,呵呵。
原先路兩邊是大片大片的蔬菜,現(xiàn)在很多地方都變成花海。
很快就到衙嶺,顧不得下雨,我們還是要下車轉轉,這是褒斜道上一個標志性的地方。
路邊還建有一個休息的地方,但是停車場居然收費?還沒見過哪個分水嶺停車場收費的,差評!
衙嶺所在叫作五里坡,古稱衙嶺山。這里海拔1600多,是袌斜二水的發(fā)源地,也是長江與黃河兩大水系的天然分界嶺。
褒河的源頭在西邊,斜水(石頭河)的源頭在東邊,但是這里并不是很高大的山梁,相比其他秦嶺分水嶺,這里顯得低矮易于通行。
唐代的時候,很多人都誤以為褒河斜水是同一條河流,就是這個原因。
這里也是褒斜道唯一要翻越的山梁,所以自然就形成了一道關隘。
旁邊修了個衙嶺三國文化公園,其實就是幾個亭子一個長廊,還有一些塑像而已。從漢廊上去,就能走到關口之上,眼望下面的通道。
另一邊建設了一個什么花谷,種了不少的花,但是圍住了不讓人進去。記得前幾年來的時候,我們還進去轉悠了一圈。
嗨,這里已經成了一個收費景區(qū)了嗎?差評。
三國時期,這里曾是魏、蜀兩國邊境的重要據點,山嶺上曾設有守衛(wèi)邊界的官府衙門,因此得名“衙嶺”。還有一種說法:這里原名叫“丫豁嶺”,后來雅化為衙嶺。
旁邊還有一個諸葛亭,登上去后視野也不錯,望望遠處的山色,云霧縹緲,山色可人,
傳說中,“死諸葛嚇死活仲達”的精彩故事就是在此上演。不管是真是假,諸葛丞相最后一次北伐,真是活著從這里離開,死了從這里歸來,想想也是令人唏噓的。
前面“棋盤廣場”有兵丁士卒,只是不倫不類的弄了個火炮,是用來搞笑的嗎?
離開衙嶺一路下坡,這坡也是姜眉路唯一的一段“之”字形坡,所以我說褒斜道相比于其他蜀道,真是坡緩得很了。
下去就是青峰峽景區(qū),據說這里的景色不錯,路過了幾次,我都沒有進去轉過。
那一年騎行到這里,我在旁邊的亭子里睡了一個午覺,也沒有神仙給我托夢。
很快就到桃川鎮(zhèn),真是一個“川”,完全沒有在深山的感覺。我第一次走這里就感嘆:為什么蜀道不把這里當做大路呢?
桃川“逃川”,“死諸葛嚇死活仲達”,那個“活仲達”就是從這里逃走的。
從這里望去,還能看到新修的眉太高速,看著在云霧中的大橋,真是感慨現(xiàn)在人的偉大,什么“蜀道難”,在現(xiàn)代工程力量下,哪里都是坦途。
過了一段類似峽谷的地方,過去了又是寬闊的川道。
你說,這樣的地方為什么不能成為蜀道北段最主要的道路,甚至于一直到2003年,才把這條路修通?
前面就到了鸚鴿鎮(zhèn)。
相傳三國時有神鳥助諸葛亮北伐修復棧道,神鳥死后化作似鸚鴿嘴的石山而得名;又傳清代雍正年間,因地處斜峪關以上第六個山嘴,“六個嘴”后演化為鸚鴿嘴。
太白山最高峰拔仙臺就位于鸚鴿鎮(zhèn)境內南端,有人說晚上從山上文公嶺,能望見鸚鴿鎮(zhèn)的燈火,是真的嗎?
這里也是一個寬闊的川道,莊稼地多,種的糧食不少。
道路寬闊幾乎沒有什么大彎道,一直走,就看到路邊這個“雪域太白”的地方,從這里就意味著出了太白縣。
旁邊就是石頭河水庫,馬上就要出山了。
結果就在山口堵車了,前面大車彎道剮蹭,小小的問題讓交警處理了半個多小時,這個效率真是讓人呵呵了。我記得姜眉路是不讓大車進來的,今天大車這么多,不知什么原因。
這段路也是姜眉路除了衙嶺外唯一一段急上坡,也是修了水庫的原因。
停車期間,我拍下了這幅照片。山口出去是“落星村”,再北就是五丈原,再北就是渭河和北塬。
諸葛丞相呀,為什么當初第一次不兵出褒斜道呢?這么好的路都不走。
褒斜道,也是丞相的不歸路。
出了山口,看見這個“斜峪關村”,到了這里,就意味著褒斜道結束了。
過太白山下,看白云在山頭翻滾,多么壯美的一幅水墨畫啊!
蜀道太匆匆,連云覓無蹤。
嶺頭停一問,青山幾重重。
這是歸來謅幾句話。匆匆兩日半,從陳倉道連云棧道褒斜道又走了一趟,對蜀道的興趣又濃厚了。走的越多疑惑越多,或許這就是蜀道讓人著迷的地方吧。
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xiāng)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xiāng)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