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92年,豐臣秀吉一聲令下,派遣9個軍團約150000士兵渡海遠征。不但要兼并朝鮮半島,還計劃鯨吞整個大明王朝。其中,僅負責運輸、護航的戰(zhàn)艦就有700艘,包括體型碩大且被寄予厚望的日本丸號。
雖然該船性能平庸,卻是第一艘正式冠以“日本”名號的船只。而且地位獨特,具有非同小可的象征意義,足以被視為那個階段的縮影。
整個中世紀 日本的艦船技術都比較乏善可陳
早在15世紀,日本還是一個典型的“濱海型內(nèi)陸國家”。由于地緣限制,以及相對內(nèi)斂的文明性格,造成航海、貿(mào)易與造船業(yè)的嚴重滯后。等到戰(zhàn)國時代悄然來臨,沿岸作戰(zhàn)日趨頻繁,才不得已采用各類折中手段。例如較為輕型的小早船,或是更大一些的關船,都是由普通漁船改裝而來,實用性能普遍堪憂。
戰(zhàn)國時代的激烈對抗 催生出安宅船
百多年后,地方大名的實力仍在膨脹,終于對水軍裝備產(chǎn)生正向影響。于是,名為安宅船的大型戰(zhàn)艦孕育而生,成為統(tǒng)治瀨戶內(nèi)海等半封閉水域的主宰。當時,包括毛利、武田、后北條等家族,紛紛加高船上塔樓,進而增大體積和排水量。由于不存在技術落差,彼此間能輕易模仿,逐步演變出某種約定俗成的新規(guī)制。
引進火繩槍后 日本海戰(zhàn)的破壞力顯著增強
到1573年,大名鼎鼎的織田信長更進一步,在琵琶湖上建造約55米長、可容納100名士兵的“巨船”。隨后從坂本城出發(fā),攻打北面的木戶城與田中城。由于大量引進、仿制火繩槍,每艘艦船的上層火力密度顯著增強。另有龐大船影與家紋幡旗,給于敵方前所未有的視覺震懾,往往能起到某種“未戰(zhàn)先怯”效果。
很多時候 安宅船僅憑體量優(yōu)勢就能震懾敵人
三年后,更為可怖的鐵甲安宅船出現(xiàn)。由戰(zhàn)國時代的水軍名將九鬼嘉隆設計,主要在船殼外包覆3mm鐵板,內(nèi)壁再襯厚杉板強化。這樣就能抵御對方的火槍鉛彈、箭矢與燃燒罐攻擊。甚至破天荒的引入少量佛朗機炮,使其具備真正意義上的遠距進攻能力。不久,這6艘鐵甲安宅便大殺四方,先后擊敗毛利氏麾下的村上水軍與志渦水軍,取得二次木津川口之戰(zhàn)勝利。
鐵甲安宅船的出現(xiàn) 一度讓日本大名們志得意滿
此后,豐臣秀吉迅速崛起,將包括九鬼嘉隆在的一眾能手納入麾下。為籌備對朝鮮半島的遠征,召集大量人力物力建造新船,其中就有史無前例的日本丸號。
建造日本丸前夕日本水軍開始嘗試裝備火炮
起初,這艘超級安宅船名為紀宿丸號。該船長度約32米、寬9.5米、吃水約3米,總噸位在300左右,在無風狀態(tài)下至少需要50-60支劃槳驅動。上層建筑為三層箭樓,大大小小的射擊孔達100多個。這意味著可同時部署百名槍手,在近距離內(nèi)擁有無可比擬的壓制火力。
日本古畫中的日本丸
可能是首次將尺寸放到到如此規(guī)模,建造時只能采取局部保守策略,放棄安裝火炮和外層鐵板。直至在名古屋的試航完畢,確定其性能較為可靠,才嘗試建造排水量更大的鐵甲版本。
巨大的體積 讓日本丸在安宅船中鶴立雞群
即便如此,嶄新的紀宿丸號依舊給豐臣秀吉留下不錯感官。他特意將其更名為日本丸,并且指定該船為遠征艦隊的核心旗艦。可惜,后來的實戰(zhàn)效果表明,基于內(nèi)戰(zhàn)的畸形設計,無論如何放大都難以收獲理想效果。
萬歷朝鮮戰(zhàn)爭前期 日本丸是當仁不讓的旗艦核心
公元1592年7月,由日本丸親自率領的百余艘大小安宅船,在安谷浦之戰(zhàn)中遭遇迎頭痛擊。作為對手,朝鮮名將李舜臣只用56艘板屋船+2艘龜船,就在寒山島和巨濟島之間的海峽設置伏擊區(qū),以逸待勞的分批屠戮目標。雖然日本丸的高聳塔樓讓他印象深刻,卻不妨礙手下們用優(yōu)勢火力予以重創(chuàng)。經(jīng)過長時間集中轟擊,整個上層建筑被徹底摧毀,桅桿也折斷報廢,唯有破碎的軀殼較為完好。
面對朝鮮的板屋船 日式安宅船幾乎毫無勝算
此后,豐臣秀吉下令將日本丸撤回本土修繕,同時建造一批規(guī)格更大的鐵甲船予以替換。于是,這艘略帶實驗性質的旗艦,暫時從歷史記錄中消失。但也因禍得福,避開后來的幾場更慘烈交鋒。直至1600年,在關原之戰(zhàn)前夕接受改裝,計劃成為一艘較小的實用性戰(zhàn)船。奈何完工后不久,德川家康便獲得完勝,算是第二次躲過時代變革的風口浪尖。
由于遭受重創(chuàng) 日本丸被調回國內(nèi)修繕
江戶時代,日本丸先是被幕府沒收,進行縮小改造后才將托付給鳥羽市的內(nèi)藤家。此后就一直留在伊勢灣南部,以新名字大龍丸成為地方藩主的私人財產(chǎn)。除偶爾露面參加盛大檢閱,余下大部分時間都停泊在港口充當擺設。隨著經(jīng)濟條件每況愈下,所能受到的維護水平日益降低。最終到1856年,因久失修而被徹底拆除,結束達200多年的漫長一生。
江戶時代的大龍丸號
事實上,日本丸的漫長歷程,就是日本這個國家在近代早期的發(fā)展縮影。由于非常嚴重的技術不均衡,她幾乎沒有任何外戰(zhàn)能力,只能在內(nèi)部充當某種吉祥物。若非豐臣秀吉購買西洋戰(zhàn)艦的計劃被葡萄牙人拒絕,稍后引入的新式造船工藝被德川家康用鎖國令扼殺,該船的命運本可在大阪之陣后宣告完結。
日本丸的一生 不過是缺乏西洋艦船技術的必然
更為諷刺的是,在日本丸被拆解的同年,兩場大事件正在太平洋兩岸同步醞釀。其一是大清帝國,即將被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給徹底擊潰。其二是美國,正因內(nèi)部矛盾而加速西進運動。盡管看似毫不相干,卻會在稍后波及日本,直至顛覆性影響誕生......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