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發(fā)現(xiàn)沒有,有一種人挺常見的:
在外面誰都夸他脾氣好、會處事,可一回到家,就像變個人——動不動不耐煩、甩臉色,甚至大聲嚷嚷。
最親近的家人,反而成了他情緒的“垃圾桶”。仔細(xì)想想,這種人往往屬于下面這三種。
一、心里憋著太多委屈的人
這種人平時在外特別能忍。
工作再累、委屈再大,都不輕易發(fā)聲,生怕得罪人、怕搞砸關(guān)系,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一塊“情緒海綿”。
可人的承受力總有極限。
壓抑久了,總得找個出口。
而家,往往成了他們覺得唯一能放松——甚至“放肆”的地方。
他們不是不愛家人,是實在太累了,累得連好好說話的氣力都沒了。
他們需要的,其實是一份理解和傾聽。
二、覺得“家人不會離開”的人
這種人不是壓抑,而是想當(dāng)然。
他們覺得:反正是自家人,怎么發(fā)脾氣都行,你們總不會離開我。
所以對外人客氣周到,一句“謝謝”不離口;對家人卻漠不關(guān)心,連最基本的尊重都忘了。
曾聽一位朋友說起她父親:
“我爸在外面是老好人,誰找他幫忙都行??梢换丶?,對我媽說話呼呼喝喝。
我以前以為他只是累了,后來才懂,他是根本沒把我媽的感受當(dāng)回事。”
親情不是免罪金牌。越親近的人,越該得到你的溫柔。
三、不會管理情緒的人
這種人不是壞,是“情緒能力”差。
在外面還能裝一裝,因為社會有規(guī)則、別人不慣著他;
可回到家,徹底放飛自我,一點(diǎn)就著,家人隨口一句話,他都能爆炸。
說到底,還是情商不夠。
真正成熟的人,不是年紀(jì)大了,而是懂得——什么場合、對什么人,該怎么說話。
越是情緒穩(wěn)定,家里才越有溫度。
我們都該提醒自己:家是講感情的地方,但不是情緒的垃圾場。
對外人和氣,是一種教養(yǎng);對家人溫柔,是一種修行。
改變從下一次開口說話開始——別讓最愛你的人,承受你最差的脾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