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客機的研制,向來被視作“現(xiàn)代制造業(yè)皇冠上的璀璨明珠”。早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寄托著國人最初“大飛機夢想”的運10飛機,曾七次飛越青藏高原,俯瞰壯麗山河。然而,受限于當時的客觀條件和諸多復雜因素,運10最終遺憾停飛。
正因為如此,“中國人能造出大飛機嗎?這不會是‘虛晃一槍’吧?”這樣的疑問時??M繞在人們耳邊。然而,面對外界的種種質(zhì)疑,我國大飛機自主工程總設計師張彥仲院士,毅然決然地帶領科研團隊扎根到項目一線,心無旁騖地埋頭攻堅。
據(jù)了解,科研團隊與時間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賽跑,他們采用“611”和“724”的工作模式。所謂“611”,就是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時長達到11個小時;而在攻關的關鍵時期,則開啟“724”模式,一周7天不間斷工作,每天24小時隨時待命。
此外,為了攻克大飛機研制的難關,來自1000多個單位、30多個研究所的30多萬人投身其中。他們不分晝夜、不辭辛勞,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全力以赴。在試飛階段,科研團隊更是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他們需要進行自然結冰試飛,讓飛機在極端寒冷、結冰條件下飛行,以測試飛機在惡劣氣象環(huán)境下的性能;還要開展高溫天氣試飛,檢驗飛機在酷熱環(huán)境中的可靠性。6架試驗飛機累計飛行了6000多次,每一次飛行都是對技術的嚴格檢驗,每一次起降都承載著無數(shù)人的期望。
終于,在2017年5月5日,這個值得銘記的日子里,C919如一只展翅的鯤鵬,沖破云霄,騰空而起。那一刻,現(xiàn)場掌聲雷動,歡呼聲經(jīng)久不息。這架承載著中國人多年夢想的大飛機,終于在世人面前展示了它的風采。中國人造大飛機的夢想,歷經(jīng)無數(shù)的艱辛與付出,在這一天終于得以實現(xiàn),標志著我國航空工業(yè)邁向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到了2022年9月,C919獲得型號合格證,意味著它通過了嚴格的適航審定;2022年12月,全球首架C919交付用戶,正式開啟了商業(yè)運營的前奏;2023年5月,C919完成首次商業(yè)飛行,成功搭載乘客在藍天中穿梭,標志著國產(chǎn)大飛機正式邁入市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