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組上世紀70、80年代的老照片,由老照片收藏家逄淑才先生收藏。那是一個現(xiàn)下年輕人模糊朦朧的時代,但卻是無數(shù)老青島人滿滿回憶的時代??吹侥切┰?jīng)熟悉的記憶影像,還是會讓很多人感動,有一種久違的樸素和寧靜。讓你不覺然間,隨著照片又回到那些舊日時光里。
1983年,一輛5路“大通道”正從膠州路轉(zhuǎn)向中山路。馬路中間,拿著指揮棒的交警正在指揮著交通。馬路左側(cè)的新華書店,右邊的老國貨大樓,推著自行車過馬路的市民,一切都成了回憶。
1983年的青島火車站廣場,還記得那座記憶中的老站嗎?
80年代中山路南端,一位街頭設攤的按摩師傅,右側(cè)的中山路老路牌很有時代感。
1982年,中山路南端,環(huán)衛(wèi)工人正在清掃街道,看看那時的清掃工具,還有照片左側(cè)的衛(wèi)生箱、即將靠站的電車、遠處駛來的三輪摩托......
80年代,剛建起的中山路過街天橋。兩側(cè)的老環(huán)球、老國貨、老新華書店、謙祥益,同樣是幾代人難忘的記憶。
80年代的即墨路小商品市場。1980年即墨路小商品市場開街,從雛形到發(fā)展壯大,由最初的幾十個攤位發(fā)展成千余個攤位,最終成為聞名全國的小商品市場。
80年代的劈柴院。江寧路“劈柴院”,可以說就是老青島靈魂和記憶的一部分。昔日小巷內(nèi)店鋪林立,人流如織。劈柴院的諸多老店,一直為老青島人津津樂道。
80年代,一些主要馬路路口和一些人流聚集的街頭,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一種場景。幾個年齡不大的乞討的孩子。男孩一般裸著上身,會將一段鋼筋纏在脖子上,露出痛苦的表情,以此向圍觀的市民討要錢財。
80年代買煤的情景。那時煤店送煤是要多花錢的,交了錢可以送貨上門,不過大部分家庭一般都是自己想辦法往家拉。有時也會約上同事或同學,一起幫忙,熱火朝天地忙活半天。
1983年,中山路新華書店全民讀書活動,懷念當年的讀書氛圍。
80年代的海豹池。1966年,海產(chǎn)博物館的東面海灘修建了大型露天海豹、海獅展池。池中海豹憨態(tài)可掬,備受游客喜愛,海豹池在青島人的心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
1984年,第一海水浴場進行了徹底改造,一幢幢更衣室設計新穎,造型別致,浴場的沙灘上增加了瞭望塔(鐘表樓)、噴水池及“海豚戲珠”雕塑等著名景觀及設施。
80年代,桑梓路南山市場。雖然交易品種以農(nóng)副產(chǎn)品為主,但南山市場的意義和影響并不亞于即墨路小商品市場。由于市場規(guī)模日漸擴大,交易攤位竟漫延到相鄰近的臺東一路和延安二路上,久違的蘿卜會也在不久后再次紅火起來。
80年代的湖北路1路總站
80年代,棧橋廣場上的青島郵電局報刊零售亭,排隊買報紙的景象再也不會看到了。
80年代,雪后的文登路,指揮臺上的交警在寒風中指揮交通。
80年代的遼寧路。這里曾經(jīng)是僅次于中山路的第二商業(yè)中心。電車、汽車、自行車,這就是那時的街頭日常。如今,昔日的繁華熙攘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
80年代初棧橋上留影。太平路前海一處的歐陸風光,看看多了什么?又少了哪些?純凈的歲月,衣著樸素的女士,銹蝕的欄桿,那是記憶中歲月的痕跡。
80年代的膠州路。那時老街上的行道樹,從膠州路一路蔓延下來,映襯著老街里的獨特格調(diào)。
1986年9月,即將竣工的中山路膠州路人行過街天橋。這座架設于老國貨公司、新華書店、老環(huán)球之間的天橋,在歷經(jīng)34年風雨之后,已與我們說了再見。
1986年,一對幸福的新人走在老街上。這是現(xiàn)在的網(wǎng)紅街“銀魚巷”,這里的紅起,也讓很多人忘記了它的原名寧陽路,這是青島城市發(fā)展史上最早形成的街道之一。老青島叫這里“贓官巷”,也讓這條老街增添了不少神秘感。
1986年元宵佳節(jié),臺東區(qū)在剛開通的寧夏路大橋上舉辦了一場規(guī)模較大的燈會。靠近延安路大轉(zhuǎn)盤的寧夏路橋橋頭,白天已是人流熙攘。右側(cè)大樓一層是金鹿商場。
80年代,剛建好不久的山東路。左前方是新興旅社,如今也成了歷史。
1986年,山東路與湛流干路(現(xiàn)香港中路)路口,如今可謂是翻天巨變。
80年代,東海路鋪設瀝青。這條昔日不長不寬的臨海土路,如今已發(fā)展成為一條寬闊漂亮的沿海觀光大道。
80年代,湛流干路(今香港中路)上的湛山賓館。1985年,湛山賓館開業(yè),其規(guī)模、服務質(zhì)量在全市也屬上乘,那時周圍只有這一棟高樓,瞬時成為島城東部的一座地標建筑。
80年代末,湛流干路(今香港中路)上的燕兒島賓館,在當時的東部可是高大上的存在。
80年代的湛流干路(今香港中路)和高雄路路口。1983年新開辟的高雄路,此時還沒有鋪設瀝青路面。辛家莊有著太多的難忘回憶,這里是曾經(jīng)的市南商業(yè)大廈。
80年代的勝利橋。1975年8月1日,勝利橋建成通車。半個世紀里,勝利橋不但是一個主要交通樞紐及中轉(zhuǎn)站,也承載了無數(shù)人太多的回憶。雖然它的作用已逐漸減弱,但并不妨礙在市民心中重要的地位。
80年代臘月里的李村大集。對于曾經(jīng)位于李村河底的李村大集,在老青島人心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有著這座城市的人們難以磨滅的印跡。
80年代的第一海水浴場。1984年,改造后的第一海水浴場,新建了造型各異,新穎別致、色彩斑斕的更衣室百余座,一時成為市民和游客矚目的景觀。浴場“下餃子”的壯觀成為島城夏日里的特色。
一張張老照片喚醒城市的記憶。 那些曾經(jīng)熟悉的城市街景、市井生活,那些凝固時光的印記,透過一張張老照片,思緒仿佛即刻回溯定格。
逄淑才先生收藏的島城各個時期的老照片,涵蓋了老青島的城市風光、人文風俗、家庭生活、市井百態(tài)以及行業(yè)風貌。收集梳理這些照片,就像拿著放大鏡在城市的歷史中漫步。這些老照片,也反映了那個時候老青島最普通的生活。
請繼續(xù)關(guān)注《70、80年代的青島,這些老照片讓你感動!》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發(fā)布,轉(zhuǎn)載請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