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nèi)容取材于網(wǎng)絡
不羨鴛鴦不羨仙,羨慕方丈每一天!
你笑方丈四大皆空,方丈笑你沒有后宮。
說實話,最近網(wǎng)上關于少林寺那位住持的討論真是鋪天蓋地,不少人聊起來都帶著點兒嘲諷,覺得本該是六根清凈的佛門高人,怎么活得比俗世里的老板還滋潤,這反差實在讓人有點兒懵,甚至可以說是震驚。
這事兒不僅在普通網(wǎng)友間炸開了鍋,還牽扯到好幾位大家熟知的公眾人物,很多人都在猜,這場風波背后,到底是誰在攪動風云。
有觀點就直指,把釋永信拉下馬的關鍵人物,其實就是曾經(jīng)他最得力的“臂膀”。
金頂之下的商業(yè)帝國
時光倒回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那時的少林寺遠非今日這般光景,寺院破敗,香火稀疏,連腳下的土地都捉襟見肘。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釋永信登場了,很多人都說,是他讓少林寺“活”了過來,他經(jīng)商搞營銷確實有一套,他敏銳地察覺到,“少林功夫”這四個字在國內(nèi)市場和國際上的分量。
于是,一支武僧表演團應運而生,他們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把少林的名號打了出去,尤其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的那次亮相,更是讓少林寺的聲望達到了一個高峰。
可以說,釋永信硬是把一座瀕臨衰敗的古剎,打造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個響當當?shù)姆枺约阂矎牟槐苤M談論商業(yè)化,甚至認為這是保護和發(fā)揚少林文化的唯一出路。
于是,清修之地搖身一變,成了一個龐大的商業(yè)實體,他布下了一個復雜的商業(yè)網(wǎng)絡,通過各種股權設計,悄然控制著多家公司。
他還像個精明的企業(yè)家一樣,為少林寺注冊了海量的商標,幾乎涵蓋了所有能想到的領域,甚至不惜通過法律途徑來捍衛(wèi)這些無形資產(chǎn)。
他的商業(yè)嗅覺靈敏到令人咋舌,寺院的門票收入成了主要的經(jīng)濟來源,功德箱里的香火錢反而顯得微不足道。
他還搞出過高價出售“開光”物件、拍賣特殊電話號碼這類操作,到了2022年,更是豪擲巨資在鄭州拿地,準備開發(fā)高端商業(yè)項目,活脫脫一位地產(chǎn)大亨的做派。
然而,光環(huán)之下,爭議的陰影從未散去,他接任方丈的合法性,從一開始就埋著雷。
據(jù)說他的師父釋行正圓寂前,曾留下話來,直指其品行不端,不配接任,老方丈甚至試圖廢掉他的僧籍,只是程序沒走完,才不了了之。
師父去世后,他雖實際掌控了寺院,但直到整整十二年后才被正式任命為方丈,這漫長的“考察期”,足以說明寺院內(nèi)部對他存在著多大的分歧和阻力。
他對外宣稱月薪微薄,可身上披著的高檔袈裟、出入乘坐的豪車,卻在無聲地訴說著另一個故事。
佛門講究“四大皆空”,但他身邊的親人卻因他而富貴,他的兄長就在少林寺周邊開武校、經(jīng)營酒店和超市,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這些盤根錯節(jié)的利益關系,加上他本人在寺院內(nèi)的絕對權威,共同構成了一張看不見的網(wǎng)。
昔日師徒今日寇仇
在這張網(wǎng)的中心,曾有一個人離他最近,那就是他的大弟子——釋延魯,這并非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但曾幾何時,他是釋永信最信任的左膀右臂,兩人幾乎形影不離。
釋延魯?shù)乃准颐纸辛智迦A,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愿寄托其中,可惜他沒能走進清華大學的校門,反而一頭扎進了佛門,他有自己的邏輯:在他心里,少林寺就是佛教界的“清華”。
一個需要有真功夫的人來撐場面,一個渴望在佛門圣地實現(xiàn)自我價值,兩人一拍即合。
右側箭頭為釋延魯
釋延魯出身武學世家,功底扎實,進入少林寺后更是如魚得水,很快就憑實力拿下了多個武術比賽的獎項,坐上了武僧總教頭的位子,被外界譽為少林“四大金剛”之一。
那些年,他們共同接待外賓,一起創(chuàng)辦武僧團培訓基地,釋延魯是釋永信最得力的干將,然而,誰也沒想到,這場看似天作之合的師徒緣分,日后竟會演變成一場不幸的糾葛。
他們的親密關系,最終還是沒能抵擋住利益的侵蝕,走向了決裂,裂痕早在2005年就已出現(xiàn),到了2015年,這道口子被徹底撕開,再也無法彌合。
那一年,一個自稱“釋正義”的神秘舉報人突然出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矛頭直指釋永信,起初,大家并沒太當回事,少林寺官方也迅速出面辟謠,風波似乎很快就要平息。
但到了2015年8月8日,釋延魯站了出來,在北京用真名實姓,把矛頭公開對準了自己的師父,大弟子的親自下場,讓整件事的性質瞬間變得不同,公眾的目光和懷疑,一下子全都聚焦了過來。
盡管如此,這次舉報并未立刻扳倒釋永信,調(diào)查似乎也停滯不前,不久后,釋延魯帶著自己的團隊,離開了嵩山,他在山下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武校,徹底從一名武僧轉型為企業(yè)家,也算是繼承了家族的武學事業(yè)。
關于那個神秘的“釋正義”到底是誰,外界眾說紛紜,有人猜他就是釋延魯?shù)男√枺窒氩煌?,既然已?jīng)匿名舉報,為何還要多此一舉地實名再來一次?
這個謎團,至今沒有答案。
十年恩怨一場空
釋延魯當年的舉報,就像一顆埋下的種子,雖然一時沒有破土,卻在暗中積蓄著力量。十年間,他離開少林寺,在世俗世界里干得有聲有色。
他的武校規(guī)模越做越大,學生成千上萬,年收入高達數(shù)億元,他本人也從一個武僧變成了身家億萬的富豪。
當然,圍繞他的爭議也從未斷過,有昔日的師兄弟爆料,說他出家期間就有家室,后來還離了婚再娶,他的商業(yè)帝國,既充滿了成功的傳奇色彩,也夾雜著不清不楚的是非。
而另一邊,釋永信似乎安然度過了那場危機,然而,他沒有選擇收手,反而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他或許沒想到,那顆十年前埋下的種子,終究會迎來爆發(fā)的一天。
遲到了整整十年的官方通報,最終證實了當年的舉報并非空穴來風,釋永信的“高僧”光環(huán)被徹底擊碎,中國佛教協(xié)會注銷了他的戒牒,從信仰的根基上剝奪了他的身份。
曾經(jīng)那位備受矚目的方丈,最終淪為了階下囚,他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反觀釋延魯,雖然同樣背負爭議,但生活卻過得風生水起,武校生意興隆。
他當年懷揣著一個英雄夢踏入少林,夢想最終破滅,但他的實名舉報,在一些人眼中,卻頗有幾分“英雄”氣概。
在他的社交媒體上,追隨者們留下了“善惡終有報”的感慨,這或許是一種勝利,但這種勝利,似乎并非源于道德上的絕對清白,而更像是一種在關鍵時刻做出的明智選擇。
有人說,他的行為,無異于在“巨輪沉沒前”,帶著自己的財富和野心,果斷地“跳船求生”,如果當初師徒?jīng)]有因為利益反目,或許他也會是今天被調(diào)查的對象之一。
結語
這場持續(xù)了十年的師徒恩怨,到頭來,其實沒有真正的贏家,在世俗利益的洪流中,復雜而脆弱的人性,當佛門的清凈之地與商業(yè)的喧囂糾纏不清時,所謂信仰,又該何去何從?
嵩山上的暮鼓晨鐘依舊每日響起,只是聽到鐘聲的人們,心中的滋味,恐怕早已和從前不一樣了。
參考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