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一名患者被確診為肺腺癌。不到兩個月,病情就出現(xiàn)了進展;熜Ч焕硐,兩次更換方案,腫瘤依然不受控制地生長。無奈之下,嘗試“盲吃”靶向藥,結(jié)果依舊不盡如人意。
半年時間,病魔并未停下腳步——癌細胞擴散到了骨骼、頭顱和盆腔。頻繁的副反應、日漸虛弱的身體,讓家屬陷入深深的焦慮。他們找到袁希福院長,道出無數(shù)患者家庭共同的掙扎:“院長,化療……我們還要繼續(xù)嗎?”
一、化療的兩面性:能攻擊腫瘤,也可能損傷身體
急于清除癌細胞、控制病情,是很多家屬的首要念頭。但袁希福院長提醒,治療手段是否“得當”遠比“強攻”更重要。
他指出,很多人知道化療能殺傷腫瘤,卻忽略了一個關(guān)鍵:有些癌癥對化療并不敏感;大家都知道化療有副作用,但未必意識到,過度治療反而可能縮短生存期。
“病去人安樂”是很多人心中的理想結(jié)局。大家都認為只要徹底清除腫瘤,暫時忍受副作用也值得。
但袁院長坦言:“化療藥物幾十年基本沒大變,如果一開始無效,換來換去可能依然無效!彼麖娬{(diào),是否繼續(xù)化療,一要看是否有效,二要看患者能否耐受!叭绻委熞褯]有正向作用,就該暫!覀儾荒堋幌,化療不止’!
?? 二、治療目標不是“消滅”,而是“平衡與共存”
在中醫(yī)看來,癌癥是一種慢性病,現(xiàn)階段很難被“根除”。手術(shù)、放療、化療、靶向治療……這些手段的核心目的,不應是徹底清除每一個癌細胞,而是:控制病情發(fā)展,為患者爭取更長的生存時間和更好的生活質(zhì)量。
袁希福院長提出,“治病留人”的關(guān)鍵不在于一味攻伐,而在于 “扶助元氣”。
“元氣”好比人體內(nèi)在的生命能量和臟腑功能,決定了患者的整體狀態(tài)。元氣充足,抗病能力就強;當正氣充沛到能與腫瘤“抗衡”,身體就會進入一種 “帶瘤生存” 的平衡狀態(tài)——腫瘤進展變慢,患者仍可維持正常生活。
三、總結(jié):理性治癌,人比病更重要
治療需個體化,無效方案應及時調(diào)整;
身體耐受力與治療效果同等重要;
中醫(yī)強調(diào)“扶正固本”,追求人與病的平衡;
最終目的不是消滅腫瘤,而是讓患者活得更長、更好。
抗癌不是一場只能“強攻”的戰(zhàn)爭,有時候,策略比勇氣更重要。留住生活的質(zhì)量,比單純攻擊腫瘤更有意義。
如果你也正面臨治療選擇的困惑,不妨停下來,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有利于患者的路徑。
愿每一個生命,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平衡與光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