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軼可能也沒有想到,只是出席了一場發(fā)布會,就讓自己陷入了輿論的漩渦。
僅僅過去了幾個小時,有關“宋軼鼻子”的話題就沖上了熱搜。
網(wǎng)友們紛紛拿起放大鏡來分析宋軼的容貌,還翻出她的舊照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而她大大方方的回應,以及央媒的點名力挺,則是給出的最好回擊。
但這場整容猜測的背后,折射的是整個娛樂圈女性難以逃脫的容貌審判的困局。
面相的爭議
當熟悉的面孔出現(xiàn)了細微的差異,人們的大腦似乎總是能夠本能地拉響警報。
活動現(xiàn)場,宋軼身穿淺色連衣長裙,骨骼輪廓清晰可見。
這種狀態(tài),跟她早些時候的飽滿豐潤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相比從前,她的顴骨更加突出,蘋果肌更加充實,下頜線也顯得更加鋒利。
如此明顯的外形差異,立刻點燃了網(wǎng)友們的好奇心與討論熱情。
“宋軼整容”等類似話題,成為了社交媒體上討論的焦點。
有人懷疑她偷偷進行了隆鼻手術,還自顧自地感嘆“還是以前的鼻子好看,干嘛想不開去整”。
有人覺得她的臉顯得不是很自然,猜測是打了太多藥。
甚至有人直接說,她整張臉都動過,長相跟過去都不一樣了。
他們還信誓旦旦地猜測,說不定宋軼挑的醫(yī)院跟易夢玲是同一家,不然怎么會這么像?
大家對于宋軼是否動臉了的興趣,要比她究竟出演了什么樣的角色更濃。
按理來說,這種事情想要說明白,本身就是一件很難的事。
不予理會進行冷處理,才是大多數(shù)明星會選擇的方法。
可是宋軼不一樣,她不僅沒有回避問題,反而正面回答了網(wǎng)友的疑惑:
“只是換了化妝師?!?/strong>
換了化妝師這個理由,確實能夠解釋她為什么容貌變化這么大。
有些能力強一些的化妝師,甚至能讓人在化妝前后有“換頭”的效果。
如果前后兩名化妝師的風格不同的話,出現(xiàn)類似“醫(yī)美”的效果也就不奇怪了。
畢竟化妝術能有“亞洲邪術”的稱號,靠的可是“實力”。
當然,面相變化的原因也不能全都是化妝師導致的。
宋軼比從前更瘦的身形,大概也是導致面部棱角更明顯的原因之一。
再加上現(xiàn)場的燈光是從上往下的,下方的布光亮度不足。
這就導致宋軼的鼻子處陰影過于明顯,乍一看就好像鼻翼變寬了一樣。
但是看看她的生活照,就會發(fā)現(xiàn)好像也沒有變化太多。
一切的懷疑,不過是網(wǎng)友們的擅自臆測罷了。
只是這種無端的臆測,總是給女明星乃至普通女生帶來很強的容貌焦慮。
被緊盯的容貌
明星作為公眾人物,往往會被視為美的標桿。
她們臉和身材,一直都被觀眾緊盯著。
但凡有一點點的變化,都會被放大討論。
宋軼之所以被送上熱搜,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如此。
觀眾們所習慣的,是那個古典溫婉、楚楚動人的宋軼。
當她以全新的形象出現(xiàn)時,肯定會與觀眾心中的既定形象產(chǎn)生沖突。
能夠接受新形象的人,會送上一句“她這次真美”。
但接受不了的話,就可能會用一些負面詞匯來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
另外,對于現(xiàn)在的娛樂圈而言,整容好像早就不是一件罕見的事了。
不知道有多少明星為了在鏡頭前有更好的狀態(tài),選擇通過醫(yī)美來微調(diào)外貌。
甚至于說醫(yī)美這件事,在一些人的認知中,都快成“入圈必備項”了。
再加上有些演員因為偷偷醫(yī)美被發(fā)現(xiàn),還引起過不小的風波。
這就進一步加深了網(wǎng)友們對于娛樂圈眾人整容的敏感程度。
現(xiàn)在看到普通人容貌變化,第一個想到的是化妝。
而看到明星容貌發(fā)生變化,第一個想到的很可能是“她動了”。
與此同時,社交媒體的發(fā)達,也成了促成了這種對容貌評價氛圍的形成。
一張照片、一段視頻,就能成為大家討論的話題。
面對面的時候可能還有所收斂,可到了網(wǎng)絡世界,部分網(wǎng)友的發(fā)言就會更加隨意。
僅僅憑借主管臆斷,就對別人的容貌進行指責和質(zhì)疑。
這種發(fā)言者只是少數(shù),可這種少數(shù)人的發(fā)言,往往是音量最大的聲音。
這也使得明星的外貌問題,更容易成為輿論的焦點。
但是,女性的外貌,不應該被輿論所左右。
讓容貌不再焦慮
剛回應爭議后不久,央媒就點名了宋軼。
表面上看,央媒是在評價她在新劇中飾演的角色黎霜,稱其有“不被大風吹到就好”的精神。
可實際上,字里行間都是一種對于宋軼本人的肯定。
面對爭議,她沒有逃避,而是以一種輕松但坦誠的態(tài)度回應網(wǎng)友。
這種直面困難的勇氣,與黎霜身上堅韌的品質(zhì)有著相似之處。
央媒的回應,實際上也是對輿論風向的一次引導。
當下的輿論環(huán)境中,不論是女明星,還是生活中的普通女性,總是要承受大眾對其外貌的苛刻要求。
這樣一來,她們就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維護自己的外貌。
甚至不惜通過醫(yī)美的方式,來滿足大眾對于審美的期待。
醫(yī)美的決定是她們自己做的,可同時也是輿論逼她們?nèi)プ龅摹?/strong>
然而,我們應該認識到,外貌僅僅是一個人的一部分,不能代表一個人全部的價值。
無論是女明星還是普通人,都值得被以更加全面、更加客觀的角度去看待。
我們應該關注她們的才華和能力,而不是僅僅將目光聚集在她們的臉上。
結(jié)語
從發(fā)布會的“放大鏡式”審視,到她18字化解危機,再到央媒的點名力挺。
短短數(shù)日的輿論反轉(zhuǎn),直戳娛樂圈“重外貌輕實力”的痛點。
比起緊盯演員的五官變化,多關注他們努力塑造的角色,才是對行業(yè)的真正尊重。
不如讓娛樂圈擺脫外貌焦慮的裹挾,回歸到創(chuàng)作本身中去。
部分參考資料:
演員宋軼發(fā)文回應整容爭議:大家放心,只是換了個新的化妝老師——大河網(wǎng)
宋軼說黎霜的高光點是不怕困難——人民文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