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體研究在腫瘤領(lǐng)域已經(jīng)卷瘋了,似乎每個課題都在「拼手速」、「拼表征」。但外泌體研究的潛力遠不止于此,這些有趣又冷門的研究或許能打開你的思路:
ACS Nano:姜黃重組納米囊泡高效肥胖干預(yù)
集美大學(xué)的研究團隊通過重組姜黃來源的納米囊泡(Rec-tNVs),發(fā)現(xiàn) Rec-tNVs 通過促進脂肪分解、抑制脂肪生成、誘導(dǎo)脂肪細胞棕色化及多通路觸發(fā)凋亡,在細胞與動物模型中均表現(xiàn)出劑量依賴性降脂及抗肥胖效果。植物外泌體在此作為天然納米遞送載體,不僅高效包封姜黃素及其他活性成分,還通過其仿生特性增強靶向性為肥胖治療提供了天然、多效的解決方案[1]。
Theranostics:大蒜特定成分可改善高脂飲食引起的肥胖
研究人員在口服給予高脂飲食小鼠大蒜外泌體樣納米顆粒(GaELNs),發(fā)現(xiàn) GaELNs 可被小膠質(zhì)細胞優(yōu)先攝取,減輕神經(jīng)炎癥,改善肥胖小鼠的血糖響應(yīng)、胰島素敏感性和記憶功能。植物外泌體在此不僅實現(xiàn)活性脂質(zhì)的定向遞送,更通過其內(nèi)容分子直接調(diào)控神經(jīng)免疫和代謝途徑,系統(tǒng)性干預(yù)肥胖及相關(guān)神經(jīng)炎癥[2]。
J Adv Res:生姜外泌體調(diào)節(jié)腸道菌群緩解腸道炎癥
研究人員通過外泌體試劑盒結(jié)合差速離心法分離出生姜外泌體樣納米顆粒(GELNs),發(fā)現(xiàn) GELNs 里的植物 miRNA ,能跨界調(diào)控宿主免疫,抑制炎癥通路,減輕腸道炎癥。研究不僅揭示植物-動物跨界調(diào)控機制,更為口服型抗炎制劑開發(fā)提供新思路[3]。
相比于動物外泌體,植物外泌體(PDNVs)看似冷門,但其來源廣泛、成本低、免疫原性低、生物相容性好[4]。特別是像靈芝、鹿茸、人參等中藥來源的外泌體這些年的研究進展更是頻出,它們富含活性成分,在抗炎、免疫調(diào)節(jié)、組織修復(fù)等方面展現(xiàn)出明確潛力。
PDNVs 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間,但同時因為 PDNVs 研究樣本間差異較大(有非常容易榨汁的葡萄,也有很黏的蘆薈,也有半干的黃芪,也有特別不容易溶解的鎖陽等),也存在提取與純化標(biāo)準(zhǔn)化不足,不同方法(如超離心、超濾)導(dǎo)致其成分異質(zhì)性高,保存穩(wěn)定性差等問題。
如果你也為植物囊泡提取而煩惱,宇玫博植物囊泡提取純化試劑盒將是你的得力助手,適配 90% 以上的植物樣本,無需反復(fù)摸索復(fù)雜 protocol,三步標(biāo)準(zhǔn)化操作適配植物樣本,以高純度提取效果助力您高效推進實驗進程?,F(xiàn)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免費試用!
下面以植物囊泡提取純化試劑盒(多汁植物)為例為您介紹提取方法和注意事項:
相關(guān)操作步驟:
一
榨汁前準(zhǔn)備
1、榨汁機消毒:將榨汁機各部件拆分開,噴灑 75% 酒精仔細擦拭后,放入生物安全柜紫外消毒至少 20 min;
2、樣品準(zhǔn)備:按照試劑盒處理量準(zhǔn)備待提取樣品;
注:試劑盒處理量
3、樣品處理:將新鮮的待提取植物洗凈外表皮后,用無塵布擦干,放入生物安全柜紫外消毒至少 20 min后,將植物切成方便榨汁的小塊;
注:
a. 皮厚的植物(如葛根)需要先洗凈外皮、消毒后去皮切小塊或削成薄片;
b. 皮薄的植物(如三七、地黃、姜黃)可以洗凈外皮,消毒后直接切小塊,準(zhǔn)備榨汁。
二
榨汁
1、榨汁機準(zhǔn)備:在生物安全柜下,將完成消毒的榨汁機部件按照榨汁機說明書組裝;
2、榨汁:將切好的植物小塊投入榨汁機榨汁,質(zhì)地偏硬的植物注意少量多次,收集植物汁液,榨汁完成。
注:如需控制內(nèi)毒素,榨汁過程請在生物安全柜內(nèi)進行。
三
離心去雜
1、低速離心去雜:將榨汁后的汁液于 4 ℃,5,000 ×g,10 min 離心,收集上清;
2、高速離心去雜:將低速離心后收集的上清于 4 ℃,10,000 ×g,10 min 離心,收集上清。
四
提取囊泡
1、上清液預(yù)處理:在去除雜質(zhì)后的植物汁液中加入混勻的 Solution A 試劑,添加劑量如下(其他劑量可按添加比例換算):
注:Solution A 試劑使用前需混勻。
2、混合孵育:加入 Solution A 試劑后蓋好管蓋,顛倒混勻 8~10 次,將混合液 37 ℃ 水浴 16 h 左右(過夜);
3、調(diào) pH:將孵育好的混合液取出,在生物安全柜下用試劑盒自帶的 1M NaOH 和 1% 檸檬酸將混合液 pH 調(diào)至 7.0;
4、高速離心去雜:將調(diào) pH 后的上清 4 ℃,10,000 ×g,20 min 離心后收集上清;
5、過濾:將收集到的上清依次經(jīng) 1 μm 濾膜和 0.45 μm 濾膜過濾;
注:如需獲得 30~1,000 nm 植物囊泡,可只進行 1 μm 濾膜過濾,不進行 0.45 μm 濾膜過濾。
6、加提取試劑:取上步離心上清液加入 Solution B 試劑,添加劑量如下(其他劑量請等比例換算):
7、二次混合孵育:加入 Solution B 后擰緊管蓋,通過渦旋振蕩器混勻 1 min,將混合液 4 ℃ 靜置 4 h 左右;
8、沉淀植物囊泡:取孵育好的混合液,于 4 ℃,10,000 ×g,60 min 離心,棄上清,將含有沉淀的離心管再次于 4 ℃,10,000 ×g,2 min 離心后,吸盡上清;
注:沉淀中富含植物囊泡,需盡可能吸盡上清液。
9、植物囊泡重懸:取合適量的 1 × PBS 均勻吹打離心沉淀,待其溶解后,將重懸液轉(zhuǎn)移至新的 1.5 mL EP 管中(建議每 20 mL 植物汁液用 400 μL 左右 1 × PBS 重懸);
10、植物囊泡收獲:將含有重懸液的 1.5 mL EP 管于 4 ℃,12,000 ×g 離心 2 min,保留上清液,其中富含植物囊泡顆粒;
注:若沉淀較多,可 12,000 ×g,2 min 離心多次至無明顯沉淀,每次取上清。
五
純化和保存植物囊泡
1、純化植物囊泡:將收獲的植物囊泡顆粒粗品轉(zhuǎn)入 Exosome Purification Filter(EPF 柱)上室中,于 4 ℃,3,000 ×g 離心 10 min,離心后收集 EPF 柱管底的液體,此液體即為純化后的植物囊泡顆粒;
注:a. EPF 柱不可重復(fù)使用;b. 如需獲得大顆粒植物囊泡,可不進行該步驟。
2、植物囊泡保存:將純化后的植物囊泡以合適體積進行分裝凍存于 -80 ℃ 低溫冰箱中,以備后續(xù)實驗使用。
注意事項
1、2 T 試劑盒內(nèi)的 Solution A 溶液,收到后盡快放-80 ℃保存,使用前 4 ℃ 解凍,解凍后盡快用完,禁止反復(fù)凍融。
2、20 T 試劑盒內(nèi)的 Solution A 溶液,收到后可以按照單次使用量分裝,保存在 -80 ℃,使用前取出解凍。
3、Solution A 試劑靜置有棕黃色沉淀,屬于正常現(xiàn)象,使用前需混勻。
4、若對內(nèi)毒素有嚴格要求,榨汁步驟請嚴格在生物安全柜下進行,關(guān)鍵用品和儀器注意消毒后使用。
5、純化后的植物囊泡可保存在 -80 ℃ 冰箱中,避免反復(fù)凍融導(dǎo)致植物囊泡破裂。
在外泌體研究中,試劑盒的可靠表現(xiàn)直接支撐了整篇高分文章的【外泌體-功能】證據(jù)鏈。宇玫博試用體系完備,提取方法全面,且有500+ 客戶文獻支持(最新文獻:),可以幫您排憂解難,尤其適合實驗新手朋友們,早期先做預(yù)實驗,放心購買正裝!點擊下方圖片,可申請其他不同樣本提取純化試劑盒試用,血液、尿液、細胞上清、組織等樣本,全都可以免費申請試用!
▼ 點擊下方圖片,申請試用 ▼
無論你研究的樣本是什么,我們都有解決方案,趕緊點擊上方圖片可申請試用吧~
內(nèi)容策劃:王丹琦
內(nèi)容審核:吳軍
題圖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參考文獻
[1] Wang J , Zhang T , Gu R ,et al.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Reconstructed Nanovesicles from Turmeric for Multifaceted Obesity Intervention[J].ACS Nano, 2024, 18(34):19.DOI:10.1021/acsnano.4c05309.
[2] Sundaram K, Mu J Y, Kumar A, et al. Garlic exosome-like nanoparticles reverse high-fat diet induced obesity via the gut/brain axis [J]. Theranostics, 2022, 12(3): 1220-1246.
[3] Yan L , Cao Y , Hou L ,et al.Ginger exosome-like nanoparticle-derived miRNA therapeutics: A strategic inhibitor of intestinal inflammation[J].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2025, 69(000):1-15.DOI:10.1016/j.jare.2024.04.001.
[4] Zheng Y , Wang T , Zhang J ,et al.Plant-Derived Nanovesicles: A Promising Frontier in Tissue Repair and Antiaging[J].[2025-08-21].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