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德州平原縣西部,有一個幾乎不被地圖標注的小鎮(zhèn),那就是恩城。
它常住人口不到6萬,鎮(zhèn)區(qū)人口更是僅2.6萬。
可就是這樣一個小鎮(zhèn),卻用啤酒釀出了讓人咋舌的奇跡:
年產啤酒70萬噸,易拉罐16億只,總資產超30億元。
如果把這些啤酒擺出來,足夠把整個北京三環(huán)圍上兩圈。
更令人驚訝的是,短短幾年間,這里還冒出了十多個“精釀品牌”。
很多創(chuàng)業(yè)者甚至沒有工廠,全靠本地廠商代工,就能把“德式精釀”“水果精釀”賣到全國各地。
一個縣域小鎮(zhèn),何以在中國啤酒版圖上闖出聲名?
01
第一次走進恩城,最容易被注意到的,就是路上的貨車和遍地的酒廠。
從縣城開車過來,不到半小時的路程,前后左右?guī)缀跻恢蹦芸吹竭\啤酒的大卡車,車廂里整齊碼放的都是綠色、金色的啤酒箱。
快到鎮(zhèn)口時,一股麥芽香味撲面而來,空氣里帶著淡淡的酒香,對本地人來說,這再平常不過,但在外人眼里,這就是小鎮(zhèn)獨有的氣息。
恩城的產業(yè)布局很簡單,幾乎濃縮在一條路上,順著主干道振興路走,不到幾公里,就能看到五家和啤酒有關的工廠:
漢德、雪帝、歐加三家大型啤酒廠;金帝制蓋、高森制罐兩家包裝廠。
廠房門口常年停著等待裝貨的卡車,工人們忙著在庫房、車間之間來回穿梭,機器的轟鳴聲和小鎮(zhèn)的日常生活混在一起,看上去格外熱鬧。
這條路,不僅是鎮(zhèn)上的交通主干線,更像是一條工業(yè)動脈,源源不斷地把啤酒送往全國各地。
在歐加啤酒廠的罐裝車間,傳送帶嘩嘩作響,冰涼的啤酒從管道里流出,瞬間灌入瓶中。
工人們三班倒,動作嫻熟。
“夏天忙得最厲害,一天能跑出幾十車?!币晃?0歲的老工人說,他在這里干了20多年,見證了工廠從手工貼標到如今全自動流水線的變化。
對他們來說,啤酒不僅是產業(yè),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產業(yè)的背后,是得天獨厚的區(qū)位。
恩城位于德州中心,五條鐵路干線交匯,京滬、青銀高速穿境而過。1.5小時到北京,40分鐘到石家莊,當天送達煙臺不成問題。
啤酒是大宗貨,運輸成本高。
恩城用地理優(yōu)勢,做出了別人難以復制的護城河。
02
2016年,當?shù)厣瘓F董事長栗振坤決定投資一座盛堡啤酒小鎮(zhèn)。
這個項目不只是工廠,而是把啤酒文化展示、德式花園、主題餐廳整合在一起,打造一個啤酒旅游的新業(yè)態(tài)。
小鎮(zhèn)居民第一次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見怪不怪的產業(yè),還能變成別人眼中的景點。
2019年,盛堡小鎮(zhèn)迎來了第一屆迷笛音樂節(jié)。
那幾天,十萬樂迷從全國各地趕來,舉著啤酒瓶在舞臺下?lián)u擺。
“以前只在青島啤酒節(jié)見過這種場面,沒想到咱德州小鎮(zhèn)也能辦?!币晃挥慰驼f。
酒店爆滿,民宿一房難求,夜里大街小巷都是唱歌喝酒的人。
那一刻,恩城真的成了山東的“慕尼黑”。
2020年,盛堡啤酒小鎮(zhèn)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實現(xiàn)平原縣A級景區(qū)零的突破。
當?shù)匚幕糜尾块T趁勢推出“啤酒節(jié)加文旅季”的活動,進一步把恩城推向全國。
酒,不再只是產業(yè),而成了文化符號。
隨著消費升級,年輕人不滿足于工業(yè)啤酒,精釀逐漸成為潮流。
恩城敏銳捕捉到這一點,短短幾年里涌現(xiàn)了十多個精釀品牌。
“燕大師”“柏龍”“漢德精釀”……這些名字在酒吧、夜市、網店里頻頻出現(xiàn)。包裝上寫著“德國工藝”“比利時風味”,價格比普通啤酒貴一倍。
多數(shù)精釀品牌并沒有自己的工廠,而是選擇在本地大廠代工,這樣既節(jié)省投入,又能利用成熟的設備,快速推向市場。
對創(chuàng)業(yè)者來說,這是一“低成本試水的捷徑,對工廠來說,則是提高產能利用率的好辦法。
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精釀啤酒市場滲透率不足5%,而美國接近20%。
這意味著未來十年,中國精釀仍有巨大的發(fā)展空間。
恩城憑借完整產業(yè)鏈和產業(yè)氛圍,完全可能跑出全國性的精釀品牌。
03
不足6萬人口,卻能支撐70萬噸產能,恩城證明了縣域經濟只要抓住特色產業(yè),也能在全國找到位置。
單純的制造只能解決產量,文化和旅游才能帶來溢價。
恩城通過啤酒節(jié)和旅游探索,為小鎮(zhèn)經濟注入了新活力。
當代年輕人愿意為個性和體驗買單。精釀正好滿足這種需求。恩城提前布局,有望在全國市場中站穩(wěn)腳跟。
未來的恩城,還有很多可以努力的:
第一條路,是打造區(qū)域品牌。
恩城不能只滿足于生產基地的角色。就像提到青島,人們立刻想到青島啤酒一樣,未來也要讓恩城與啤酒牢牢綁定。只有形成品牌認知,小鎮(zhèn)的啤酒才真正有了全國影響力。
第二條路,是深耕酒旅融合。
音樂節(jié)、啤酒節(jié)已經證明能帶來人氣,未來如果繼續(xù)把活動辦下去,把啤酒和文化、旅游緊密結合,就能讓恩城成為有特色的文旅名片。
第三條路,是精釀突破。
精釀是年輕人越來越喜歡的消費品,恩城完全有條件孵化出一兩個全國性的精釀品牌,真正代表中國精釀,在市場上打出獨特位置。
可以說,啤酒是恩城的過去,也是它的未來。
恩城的故事,不只是一個小鎮(zhèn)的故事,它是中國縣域經濟的縮影,是產業(yè)升級的樣本,也是消費升級的見證。
一個不足6萬人的小鎮(zhèn),用啤酒打開了全國市場,用文化吸引了年輕人,用產業(yè)探索了未來。
或許幾年后,當人們談起中國啤酒,不只會說青島、哈爾濱,還會想起德州恩城。
這里,酒香正濃,故事正長。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