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大陸一路向西,
不斷地深入陸地,
水汽在也隨著來往山川的阻擋,
變得越來越少。
若問大部分水汽最后能夠落腳的地方,
估計(jì)只有這里。
而這個地方,憑一山之隔,
在茫?;哪?,
建造中國大西北的“江南水鄉(xiāng)”。
而這座隔絕水汽的大山
便是賀蘭山。
賀蘭山 圖源:寧夏文化和旅游
在地理課本里,
賀蘭山的意義被清晰標(biāo)注。
它橫亙于銀川西部,
南北綿延200余公里,
南端延至黃河北岸中衛(wèi)市,
北端抵達(dá)烏海市。
賀蘭山 圖源:寧夏文化和旅游
賀蘭山屬石質(zhì)中山,
東隔山麓洪積沖積傾斜平原,
與富饒的黃河沖積平原遙遙相望,
水汽在此得以留存;
西由山麓洪積沖積傾斜平原
逐步過渡到沙地與沙漠,
將干旱與荒蕪阻擋在西側(cè),
宛如一道堅(jiān)實(shí)的屏障,
抵御著沙漠的東侵。
賀蘭山下的西夏陵 圖源:寧夏文化和旅游
賀蘭山就是一座名副其實(shí)的“天然水塔”。
它是中國河流外流區(qū)與內(nèi)流區(qū)的分水嶺,
以賀蘭山山脊線為界,
東側(cè)歸入黃河流域,
滋養(yǎng)著阡陌縱橫的農(nóng)田;
西側(cè)則屬于阿拉善內(nèi)流區(qū),
盡顯干旱地貌的蒼涼。
黃河流經(jīng)寧夏平原 圖源:寧夏文化和旅游
同時,
它還是季風(fēng)氣候
與非季風(fēng)氣候的分界線,
與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
岡底斯山一同勾勒出
中國的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劃分出濕潤與干旱的鮮明界限。
賀蘭山 圖源:寧夏日報客戶端
01
一山一河共建銀川
賀蘭山的存在,早已超越了地理界限,
更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情懷。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在《滿江紅》中揮毫寫下“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一句豪邁詩句,讓賀蘭山成為家國情懷與英雄壯志的象征,賦予這座山脈跨越千年的精神力量。
賀蘭山下風(fēng)光 圖源:寧夏文化和旅游
而在銀川本地人心中,賀蘭山有著更親切的稱呼——“父親山”。它像父親寬闊的胸膛,默默攔截著西伯利亞的凜冽寒風(fēng)與騰格里沙漠的滾滾黃沙,為東側(cè)的土地?fù)纹鹨黄矊帯?/p>
盛夏6月,站在賀蘭山風(fēng)景區(qū)的高處俯瞰,寧夏平原的風(fēng)光盡收眼底,稻田連片、湖泊星羅棋布,“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千古詩句,在此刻有了最具象的注解。
銀川平原七十二連湖 圖源: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若說賀蘭山是這里的“父親山”,
那黃河無疑是滋養(yǎng)這片土地的“母親河”。
黃河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流淌了數(shù)千年,用甘甜的河水滋養(yǎng)著萬物生靈。它曾多次改道,每一次改道都在這片土地上留下深深的印記,形成了200余處大小不一的湖泊。
鳴翠湖 圖源:鳴翠湖景區(qū)
這些湖泊星羅棋布地鑲嵌在銀川平原之上,大型湖泊更是不計(jì)其數(shù),湖面波光粼粼,微風(fēng)拂過泛起層層漣漪,景色宜人。
也正因如此,銀川才有了“古有‘七十二連湖’,今有‘塞上湖城’”的美稱,成為西北干旱地區(qū)中難得的水鄉(xiāng)勝景。
銀川 圖源: 人民網(wǎng)
湖泊與湖泊之間、
湖泊與河流之間相互連接,
水系縱橫交錯,
織就了一幅天然的塞外水鄉(xiāng)畫卷。
塞外水鄉(xiāng) 圖源:寧夏文化和旅游
行走在銀川的水渠旁,仿佛能翻閱一部跨越千年的治水史——從秦渠、漢渠、漢延渠、唐徠渠,再到大清渠,這些以朝代命名的水渠,跨越了2000多年的時光,將黃河之水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鳳凰城”的每一個角落。
秦渠 圖源:寧夏文化和旅游
據(jù)統(tǒng)計(jì),銀川共修建了14條引黃灌溉古渠,主要支渠達(dá)38條,配套的支斗渠更是多達(dá)千余條,形成了一個龐大而精密的水利網(wǎng)絡(luò)。這些水渠在銀川市境內(nèi)的總長度高達(dá)323千米,貫穿整個城市。
引黃河灌溉 圖源:寧夏文化和旅游
正是得益于這2000多年來
持續(xù)不斷的修建與維護(hù),
如今銀川市每年213萬畝耕地的灌溉用水
得以充分保障,
讓這片土地始終保持著勃勃生機(jī),
成為塞上江南一顆璀璨的明珠。
02
一座離開了“羊”就沒味道的地方
大自然對銀川的饋贈,從不只限于這200多座湖泊,更是賀蘭山下數(shù)不盡的草場。
據(jù)統(tǒng)計(jì),銀川市可利用的天然草場面積達(dá)461.88萬畝,如此遼闊的草原,自然成為牛羊的理想棲息地,銀川也因此成了“羊的天堂”。
灘羊 圖源:寧夏文化和旅游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各地的美食風(fēng)尚總與當(dāng)?shù)氐纳瞽h(huán)境緊密相連。當(dāng)羊愛上鮮嫩的牧草,人自然會愛上肥美的羊肉。
在銀川,關(guān)于“羊”的美食種類繁多,從手抓羊肉、碗蒸羊羔肉、蔥爆羊肉,到羊盤纏、羊肉泡饃、羊雜碎、胡辣羊蹄,這一連串的菜名,足以讓人感受到銀川人對“羊”的深厚情感。
各種羊肉菜肴 圖源:人民網(wǎng)
手抓羊肉
能排在銀川美食第一位的,
毫無疑問仍是羊肉,
而鮮嫩多汁的手抓羊肉,
堪稱銀川人對“羊”最崇高的致敬。
手抓羊肉 圖源:人民網(wǎng)
“烹羊宰牛且為樂”,手抓羊肉常用于年節(jié)慶典等重要場合。
選取羊肋骨切成長條,放入鍋中加入香料慢煮,煮好的羊肉肥瘦交融、不柴不膩,搭配鹽醋食用,一口下去香氣四溢,余味悠長,盡顯肆意灑脫的人生滋味。
手抓羊肉 圖源:寧夏文化和旅游
羊雜碎
若想跟隨銀川人體驗(yàn)地道生活,
那早起的第一頓美食
必然是羊雜碎,
它是刻在銀川人DNA里的早餐記憶。
羊雜碎 圖源:銀川文旅
早上一碗羊雜碎乘著熱氣還未消散,順著碗邊嘬上一大口湯,暖意瞬間傳遍全身;若是不小心吃到湯中的面肺,那便是當(dāng)天幸運(yùn)的開始。
對銀川人而言,羊雜碎是早餐桌上的“無上珍品”,而面肺則是這道美食的靈魂。
煮好的面肺白中帶黃、軟中帶韌,被切成大小勻稱的條狀下入翻滾的羊湯,鮮美的湯汁順著面肺的千百個孔洞滲入,讓每一根面肺都吸滿濃郁鮮香。
羊雜碎里面的肉料 圖源:寧夏文化和旅游
這小小的面肺,
也是銀川羊雜碎
與其他地方最顯著的區(qū)別,
一口下去,
鮮得讓人直呼“鮮掉了眉毛”。
羊肉臊子面
遵循“中午米飯晚上面”的銀川人,餐桌上絕不會少了羊肉面,羊肉臊子面便是寧夏傳統(tǒng)面食中的代表,獨(dú)具地方特色。
用羊肉搭配辣椒油、時蔬熗制出鮮紅的臊子湯,撒上新鮮的黃花、木耳、豆腐等蔬菜,再配上手工搓制、粗細(xì)如筷子的面條,口感筋道十足。
羊肉臊子面 圖源:鄉(xiāng)味寧夏
若是覺得不夠得勁,就加一把生蒜,一口蒜、一口面,肉的鮮香與面的筋道在口腔偶遇生蒜的辛辣,將面條中的辣味放大N倍,在這里舌頭的纏繞中炸裂,直沖天靈蓋的辣爽,瞬間撫慰了食客的味蕾與心靈。
羊肉臊子面 圖源:寧夏文化和旅游
當(dāng)人們沉醉于銀川湖光山色與羊肉鮮香,
終究要回到矗立千年的賀蘭山。
賀蘭山下的酒莊 圖源:源石酒莊
它以巍峨身軀東攬黃河水汽、
西擋沙漠狂沙,
劃分干濕界限,
讓“七十二連湖”水鄉(xiāng)景致、
千畝草場牛羊成群成為可能;
它承載岳飛壯志豪情,
以“父親山”溫柔守護(hù),
見證秦渠漢渠千年流淌,
孕育傳奇。
本文由國際山地旅游聯(lián)盟“兩微一網(wǎng)”綜合整理
部分圖源網(wǎng)絡(luò)僅供分享 如侵刪
一審:袁佳利
二審:鮑港
三審:張翼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