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蛾科—古毒蛾亞科(下):羽毒蛾
13.羽毒蛾屬
羽毒蛾屬(學名:Pida)是屬于古毒蛾亞科下的一個屬。
羽毒蛾(學名:Pida apicalis)是毒蛾科羽毒蛾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tài)特征
翅展:雄蛾約45mm,雌蛾約58mm。觸角干白色布黑褐色鱗,櫛齒灰褐色;下唇須黃色帶褐色鱗,外側上方黑褐色;頭部和胸部淺棕色;胸部下面黃白色;腹部基半部黃白色,端半部黑褐色,肛毛簇橙黃色;足黃白色,前足黃褐色,跗節(jié)前面有一黑褐色縱帶。前翅底色白色布棕色和黑色鱗片,頂角淺黃色,三角形,三角區(qū)后方鱗片密集呈一黑褐色斜帶;內線白色,細帶狀,從前緣外弓至1A脈后外彎達后緣;橫脈紋白色,彎月形;外線和亞端線白色,后半部清楚。后翅淺黃色,后半部帶褐色。前、后翅反面淺黃白色。
(2)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廣西(金秀),云南(瑞麗,龍陵,漾濞)。
國外分布:尼泊爾,錫金,印度。
14.叢毒蛾屬
叢毒蛾屬(學名:Locharna)是屬于古毒蛾亞科下的一個屬。
漆黑叢毒蛾(學名:Locharna pica)是毒蛾科叢毒蛾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tài)特征
翅展:雄35--40 mm。雄蛾觸角干中央褐黑色,兩側白色,櫛齒黑褐色;下唇須棕橙黃色,上面混有褐黑色鱗;頭部黃褐黃色,顏面灰棕色,觸角間有一叢灰棕色鱗;前胸黃褐黃色,混有褐黑色、灰褐色和白色鱗毛;中胸兩側有白色、褐黑色和黃褐黃色長毛;后胸有一叢漆黑色毛叢;腹部褐黑色,基部混有黃褐黃色,腹部每節(jié)末端略帶黃毛;肛毛簇黃褐黃色;胸部下面淺黃色;腹部下面黃褐黃色;前足腿節(jié)淺灰棕色,被淺灰棕色和淺黃色毛,腿節(jié)末端黃褐黃色,有一灰棕色斑,脛節(jié)上有橙黃色和褐黑色斑紋,相隔排列,外側有褐黑色、淺棕色和黃白色長毛,跗節(jié)白色,有三條黑色縱線;中足和后足淺黃色,被淺棕色和淺黃色長毛,跗節(jié)白色有三條黑色縱線。前翅漆黑色,密布淺棕黃灰色皴皮樣短紋,外觀看黑色皴皮樣短紋多于淺棕黃灰色皴皮樣短紋,翅脈黃褐黃色,緣毛漆黑色,在翅脈頂端的緣毛淺棕黃色。后翅黑色,沿前緣的邊和緣毛黃色,臀角的緣毛混有灰棕色,翅后緣有灰棕色毛。前翅反面黑褐色,沿前緣有一狹窄的橙黃色紋,其紋基半較窄,端半較寬,翅脈在中室至外緣間為橙黃色,翅外緣從翅頂角到Cu1脈間有一橙黃色窄紋,緣毛褐黑色,翅脈頂端的緣毛淺黃色。后翅反面褐黑色,沿前緣有一橙黃色窄帶,在Sc+R1脈與Rs脈間有云狀橙黃色斑紋,翅后緣有灰棕色毛,緣毛黃色。
雄性外生殖器:背兜窄;鉤形突短寬,頂端圓鈍,背部中央凹陷,兩側呈脊狀;抱器瓣長微大于寬,背側突短,腹側突細長,其末端尖銳,微扭曲,內側有一硬化齒片,在背側突與腹側突間的邊緣有2~3個小丘狀突起,起伏平緩;囊形突不發(fā)達;陽莖基環(huán)半圓形,其末端正中微凹陷;陽莖端半呈靴形,末端的腹面尖細,背面呈圓泡狀,陽莖端膜上有長刺。
本種與尾黑叢毒蛾L.epiperca(Collenette)相似,但本種前翅較長,腹部褐黑色,肛毛簇黃褐黃色;而后者前翅較寬,腹部和肛毛簇黑色。
(2)分布范圍
浙江(杭州)、福建(將樂)、廣西(桂林)、云南(勐臘)。
15.斜帶毒蛾屬
斜帶毒蛾屬(學名:Numenes)是屬于古毒蛾亞科下的一個屬。
白斜帶毒蛾(學名:Numenes albofascia)屬于昆蟲綱鱗翅目毒蛾科斜帶毒蛾屬的一種昆蟲,植物提供多種蛾類幼時的食物來源,蛾類的幼蟲及成蟲也是鳥類、爬蟲類、兩棲類等食蟲性動物的主要食物來源之一,形成自然界重要的食物鏈。
(1)形態(tài)特征
白斜帶毒蛾,頭部和胸部黑色夾雜棕黃色,腹部黑色,胸下面和腹部下面黃色至橙黃色;前足深黃色,外側被黑色鱗毛,中足和后足黃色,外側被黑色鱗毛。前翅天鵝絨樣黑色,從前緣近基部2/3起通向臀角有l(wèi)條黃白色或白色斜寬帶;后翅黑色。前翅反面棕黑色,與正面寬帶相應位置具1黃色寬帶,其帶沿翅前緣擴伸呈“T”形,其前緣為橙黃色;后翅反面棕黑色。雌蛾頭部、胸部和足與雄蛾相似,但腹部橙黃色。前翅天鵝絨樣黑色,亞基線為黃白色帶,其帶前半部較寬,后半部較窄,內帶、外帶分別在M2-Cu2脈與亞端帶匯合成1條帶后,斜至臀角,外觀呈三叉形黃白色帶,內帶和外帶較直,亞端帶從頂角至臀角彎成弓形;后翅橙黃色,亞端區(qū)有2個大天鵝絨樣黑斑,斑較小,在R2脈和M2脈間呈腎形,另l斑較大,在Cul脈與A脈間近多邊形。前翅反面橙黃色,有2個天鵝絨樣黑斑;后翅反面橙黃色,具l黑色斑。雄性外生殖器鉤形突端部細長,呈蛇形,末端向上翹,其背側有2個肉瘤狀突起,其上具小刺,抱器瓣基半部圓闊,端半部有1指狀突起,囊形突不發(fā)達。
(2)分布范圍
國外分布:朝鮮,日本。
國內分布:浙江(天目山)、福建(武夷山)、湖北(神農(nóng)架)、湖南(衡山)、云南(彝良)、陜西(寶雞)、甘肅(武都)。
16.美毒蛾屬
美毒蛾屬(學名:Imaida)是屬于古毒蛾亞科下的一個屬。
中華美毒蛾(學名:Imaida sinensis)是毒蛾科美毒蛾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tài)特征
翅展:雌蛾 68--82 mm。雌蛾觸角干白色,散布黑色鱗片, 端半部黑色鱗片稠密,櫛齒淺黃色;下唇須白色,外側具黑色紋,末端有一黑點;頭部白色,觸角基部淺黃色;胸部白色,在中胸和后胸前緣有淺黃色斑和黑色點;腹部白色;體下面淡奶白色,腹部末端兩側各有三個黑點;足淡奶白色;前足腿節(jié)、脛節(jié)和跗節(jié)有黑斑;中足和后足脛節(jié)和跗節(jié)有黑斑。前翅奶白色,翅前緣和后緣略帶淡粉棕色;翅基部有四個黑點,不甚清晰;亞基線黑色,清晰,向外傾斜較大,在中室和亞中褶略向內呈新月形凹陷,在亞前緣脈及中室后緣向外突,呈齒狀;翅前緣近正中有一隱約可見的黑色紋;中室中央具一黑色圓點;中室末端有一黑色月形紋,其外方從前緣至Cu2脈沿翅脈有一黑色不規(guī)則鋸齒形線,鋸齒尖在翅脈上;亞端線黑色,鋸齒形,不完整,在M3脈與Cu2脈問消失;翅外緣脈問有一列黑點;緣毛白色。后翅白色;翅外緣脈問有一列黑點。前翅反面奶白色,前緣和后緣略帶淺粉黃色;中室中央有一褐色點;中室末端有一新月形褐色紋;外線從前緣至Cu2脈有一褐色紋;翅外緣脈間有一列褐色點。后翅反面白色,前緣淺粉黃色;中室末端有一褐色斑;外線褐色,不達臀角;翅外緣脈間有一列褐色點。
本種與Imaida sinuata Tox.相似,但不同在于:前翅亞基線彎曲,后翅無亞端帶,胸部白色具淺黃色斑和黑色點,觸角櫛齒淺黃色;而后者前翅亞基線較直,后翅具不完整的亞端線,胸部奶白色無斑紋,觸角櫛齒淺黃褐棕色。
(2)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海南(尖峰嶺)、云南(勐臘)。
17.露毒蛾屬
露毒蛾屬(學名:Daplasa)是屬于古毒蛾亞科下的一個屬。
露毒蛾(學名:Daplasa irrorata)是毒蛾科露毒蛾屬動物。
(1)形態(tài)特征
前翅無明顯橙黃色斑。下唇須細長,向上翻到額部;后足脛節(jié)有兩對距;前翅有脛室,R1脈起源于中室前緣,R2脈起于脛室前緣近頂角,M1脈起于中室上角,M2脈起于中室下角上方,M3脈起于中室下角。
(2)分布范圍
湖南,四川,福建。
18.赭毒蛾屬
赭毒蛾屬(學名:Neorgyia)是屬于古毒蛾亞科下的一個屬。
赭毒蛾(學名:Neorgyia ochracea)屬于鱗翅目毒蛾科。
(1)形態(tài)特征
翅展:雄約32mm,雌約36 mm。觸角干奶黃色,櫛齒淺黑褐色;下唇須和頭部灰黃褐色,下唇須外側和頂部混有灰褐色;胸部和腹部灰黃褐色。前翅黃褐灰色,翅外緣和基部色淺,稀布黑色鱗片;內線和外線色淺,外線微鋸齒形;中室末端有一淺色腎形點;亞端線為一橫列暗色的、在脈問具白色邊的斑,其斑在翅亞頂區(qū)十分顯著,在M1脈、M2脈之后漸漸消失;沿翅外緣有一暗色、斷斷續(xù)續(xù)不規(guī)則的緣線。后翅單一奶黃色。前翅和后翅反面淺灰黃褐色。
(2)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云南(云龍,河口)。
國外分布:大洋洲。
19.月毒蛾屬
月毒蛾屬(學名:Mardara)是屬于古毒蛾亞科下的一個屬。
初月毒蛾(學名:Mardara albostriata)屬于鱗翅目毒蛾科。
(1)形態(tài)特征
翅展:雄約60 mm。觸角干紅棕色,櫛齒褐黑色;下唇須紅棕色,下面微帶黃色,外側黑褐色;頭和胸部紅棕色;腹部褐黑色,每節(jié)后緣具白色邊;肛毛簇橙黃色;胸部下面棕黃色;腹部下面白色具黃色斑;足紅棕色被黃色長毛。前翅紅棕色,具白色條紋狀翅脈;基線白色,兩側黑色;亞基線白色,外斜;內線白色,在中部向外折角,呈弓狀彎曲;橫脈紋白色,新月形;外線白色,在中部上方向外呈弓狀彎曲;亞端線在中部上方微向內弓狀彎曲;在CU2脈下方內線與亞端線間有一白色橫線。后翅白色;近翅頂角有若干黑斑;在近臀角處有二個黑色大斑。前、后翅反面白色,翅頂區(qū)棕色;具褐黑色斑。雌蛾色淺,后翅外緣有淺紅棕色寬帶。
(2)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云南(勐海、騰沖)。
國外分布:印度。
20.扇毒蛾屬
扇毒蛾屬(學名:Dura)是屬于古毒蛾亞科下的一個屬。
扇毒蛾(學名:Dura alba)是毒蛾科扇毒蛾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tài)特征
翅展:雄38--45mm,雌45~58 mm。觸角干白色,櫛齒紅棕色;下唇須白色,外上方黑色;體和足白色,跗節(jié)色暗。前翅白色;亞基線淺棕色,中止于中室后方;內線雙線淺棕色,波浪形;從前緣微內凹至中室后方折角,復內凹至后緣;中室中央有一白色圓斑,具淺棕色邊;橫脈紋新月形,具淺棕色邊;外線和亞端線雙線淺棕色,波浪形;端線由一列黑色點組成。后翅白色,橫脈紋與外緣暗灰色;端線有一列黑色點組成。
雄性外生殖器:鉤形突十分細長;抱器瓣圓且寬,端部有兩個突起,長短不等;囊形突基部寬,端部窄長;陽莖細針狀。
雌性外生殖器:肛乳頭近方形,前表皮突長且細,超過第八腹節(jié);后表皮突很短,第八腹節(jié)特化,其側板加寬,在后緣大部向內接近聯(lián)合,形成一骨質化的片,骨質化片與第八節(jié)腹板形成的骨質化瓶狀物相連,骨質化陰道和囊導管貫穿在瓶狀物中,交配孔很小,交配囊圓形,膜質,交配囊刺骨質化,呈長方形。
(2)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云南(勐龍、勐海、勐臘)、臺灣。
國外分布:菲律賓,錫金,印度。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