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上任不到一年,特朗普就不裝了,不僅露出了“好戰(zhàn)”性格,而且美軍還要派人進駐臺島,特朗普到底想干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zhàn)我們底線,難道真不怕我們動真格嗎?
最近,特朗普再次用他的大膽言論,激起了全球的關注。他宣稱要把美國“國防部”重新命名為“戰(zhàn)爭部”,這一表態(tài),在他與韓國總統李在明的會晤中被提及。
(特朗普要將國防部改“戰(zhàn)爭部”)
在新聞發(fā)布會上,特朗普表示:“當我們贏得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它就是戰(zhàn)爭部。對我來說,這才是它應該有的名字?!彼难赞o讓人不得不思考,他是在懷舊,還是在為更具攻擊性的軍事政策鋪路?
要理解特朗普這一想法,我們得先翻開歷史書。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第一任期內,美國政府就設立了戰(zhàn)爭部,主要負責陸軍事務。到了1790年代末,隨著海洋力量的重要性逐漸顯現,美國國會又成立了獨立的海軍部,專門負責管理海軍及后來的海軍陸戰(zhàn)隊。這兩個部門各自獨立運作了超過一個世紀。直到1947年,杜魯門推行改革,將這些獨立的軍種合并為一個統一的國防部。
杜魯門的改革有兩個重要的目標: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升國家安全。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似乎也是一招權力集中的棋子,讓國防部長能在彼此獨立又常常意見不一的軍種之間,有更大的調度能力。
(五角大樓)
特朗普意圖恢復“戰(zhàn)爭部”稱號,不僅僅是一個象征性的改變。正如他所說,“我不想只顧防御,我們也要進攻?!边@一觀點與他自詡的“和平締造者”的形象,有很大反差。
特朗普這次的表態(tài),或許不僅僅是隨便說說,它可能意味著,特朗普期望以更積極的軍事立場來應對全球挑戰(zhàn)。從中東的動蕩局勢,到亞太地區(qū)日益增強的潛在沖突,他可能認為過去的防御性策略,已無法滿足美國面對當前局勢的發(fā)展。
從此事來看,特朗普對“戰(zhàn)爭的渴望”已經達到一定高度,而五角大樓最近的另一個動向,則說明特朗普徹底不裝了。
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國防創(chuàng)新部門計劃今年派遣代表進駐臺灣,加強美臺在無人機等領域的合作。這一動向被認為是美國因難以單獨應對中國軍事發(fā)展,所以要在亞太,尋找技術合作伙伴。
(臺軍使用無人機)
自2015年成立以來,美國防部國防創(chuàng)新部門,就致力于通過與私人企業(yè)和國際伙伴的合作,快速解決武裝部隊面臨的技術挑戰(zhàn)。
其中,僅在英國設立常駐機構的決定顯示了其地緣政治考量。而美國計劃在今年底之前向臺灣派遣聯系官,無疑在向外界釋放出一個信號,那就是美國正試圖通過強化“美臺合作”來增加其在亞洲的影響力。
從某種意義上講,美方決定加強與臺灣的軍用無人機合作,與其對烏克蘭的武器支持如出一轍。后者是為了對抗俄羅斯的軍事壓力,而前者無疑是在將臺灣作為對抗大陸的一個杠桿。
這一系列動作不僅引發(fā)了我們的強烈不滿,也揭示了臺海局勢的復雜。我們曾多次強調,美國對臺出售武器,是在加劇區(qū)域緊張局勢,是“以武助獨”的表現。
中方立場明確:民進黨當局的“倚外謀獨”注定失敗,而臺灣如果選擇對抗大陸,無疑是在火海上走鋼絲。美國方面則需意識到,中美關系是牽動全球經濟與安全的重要變量之一,任何不慎的軍事嘗試,必定會產生難以預料的后果,更何況,美方還是在我們最在意的核心利益上進行挑釁。
(我國防部經常點名警告美國和臺當局)
總的來看,雖然特朗普的聲明,乍聽之下可能是一種噱頭,但背后卻隱藏著復雜的國際博弈與軍事策略。美國如果真的重新定義國防部的角色,甚至調整其全球軍事部署,可能對世界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并且五角大樓計劃派代表常駐臺島,更是危險舉動,這對臺海的和平與穩(wěn)定,以及中美和兩岸關系的發(fā)展,都起不到積極的作用。
對于中美兩國來說,如何在競爭中尋找共同利益,才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美國若堅持對中國采取敵對政策,只會令地區(qū)穩(wěn)定受到更大威脅。相對應的,中國需要堅定自身立場,保證我們的主權和領土不受到任何侵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