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jù)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chuàng)內容,文中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前言
你無法想象,曾經的世界第四工業(yè)強國如今卻淪為“全民賭場”,街頭平均每182人就有一臺賭博機,當博彩年收入高達426億,一個國家從輝煌走向沉淪,表面繁榮的GDP背后是社會肌體的千瘡百孔,無數(shù)家庭因此破碎。
這究竟是“自由”的勝利還是對國運的無情透支,捷克的悲劇正敲響警鐘,揭示了無秩序的市場是如何吞噬民族的未來,這究竟是什么情況?
自由的蛻變
當一個國家的人均工業(yè)產出曾高居世界第四,甚至在二戰(zhàn)前其實力讓英法部分地區(qū)都相形見絀時,你很難想象有一天它的街頭,平均每182個公民就對應著一臺冰冷的賭博機。
這幅光怪陸離的圖景就真實地發(fā)生在了捷克,這個曾經的奧匈帝國工業(yè)心臟,繼承了帝國80%工業(yè)設施的驕傲國度。
這趟旅程的起點源于一場名為“天鵝絨”的革命,1989年11月當人們走上街頭,他們心中涌動的不僅僅是政治理想,更多的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迫切渴望。
在長達四十多年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技術停滯設備陳舊,商品供應不足的困境早已讓民眾疲憊不堪,他們渴望的是一種能帶來面包和活力的改變。
1993年1月1日新生的捷克共和國在首任總統(tǒng)哈韋爾的帶領下,滿懷憧憬地推開了通往西方世界的大門。
人們期待著西方資本能像春雨一樣,滋潤那些曾經輝煌但已干涸的工業(yè)根基,然而現(xiàn)實卻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涌入的資本洪流,對那些需要長期投入的制造業(yè)似乎興趣不大,反而像嗅到血腥味的鯊魚,一頭扎進了監(jiān)管幾乎為零的娛樂業(yè)。
這個國家對自由的理解,在轉型的初期被極度簡化為“政府放手不管”,這種天真的放任為賭博業(yè)的野蠻生長提供了最完美的土壤。
再加上四十年的社會壓抑,一旦釋放民眾對新鮮刺激的追求展現(xiàn)出巨大的熱情,一個愿打一個愿挨,一場以掏空社會為代價的狂歡就此拉開序幕。
供給端是毫無限制的政策綠燈,需求端是急待釋放的社會心理,賭博業(yè)的風口,就這么吹起來了。
這種所謂的“解放”并未帶來經濟的真正復興,反而打開了一個不一樣的天地,它釋放了被壓抑的欲望,也埋下了日后侵蝕整個國家肌體的種子。
工廠與賭場
在捷克這片土地上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悄然打響,對陣雙方是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資本,一方是曾經代表國家榮耀的工業(yè)資本。
當年那個制造業(yè)產能是國內市場需求三倍的國家,那個以斯科達公司為象征,連德國占領軍都必須倚重其技術工人的工業(yè)強國,它代表的是創(chuàng)造價值積累國力鍛造民族脊梁。
另一方則是賭場里堆積如山的籌碼所代表的賭博資本,它代表的是財富的快速轉移和變現(xiàn),是一種不生產任何實際價值純粹依靠人性弱點進行收割的模式。
它的擴張速度令人咋舌,從2013年到2017年短短四年間,捷克的合法賭場數(shù)量就從180家暴增至299家,增長率高達66%,到了2015年這個行業(yè)的總收入已經達到了驚人的66億美元。
這場對決最悲哀的地方,在于它爭奪的不僅僅是資金,更是這個國家最寶貴的人力資源。
當制造業(yè)還在為留住一個熟練技術工人而煩惱時,賭場卻能輕易地用高薪將他們以及那些本該成為工程師的大學畢業(yè)生從工廠和實驗室里虹吸而去,工業(yè)的根基就這樣被一磚一瓦地拆解,用來堆砌賭場的金碧輝煌。
諷刺的是捷克積極擁抱的國際化進程,反而成了這場悲劇的催化劑,1999年加入北約2004年融入歐盟,本意是為國家發(fā)展引入更多建設性力量。
但歐盟資本自由流動的原則,在缺乏有效國內產業(yè)引導的背景下,卻為那些跨國賭博集團敞開了暢通無阻的大門,它們帶來的不是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而是更高效的“財富收割機”。
GDP華麗下的腐爛
直到今天捷克依然被歸為發(fā)達國家,人均收入約2.69萬美元,汽車制造和旅游業(yè)也還是經濟的支柱,從數(shù)據(jù)上看一切似乎還不算太糟。
但這就像一件華麗的袍子,當你湊近了看才能發(fā)現(xiàn)上面爬滿了令人不安的虱子,這繁榮的代價早已悄悄地在國家的另一本賬本上,記錄下了觸目驚心的赤字。
這本賬本叫社會總成本,早在2012年賭博業(yè)給捷克社會帶來的總成本就已占到其GDP的0.37%,這筆錢包括了應對犯罪、提供醫(yī)療救助、處理破產等一系列公共開支。
更沉重的是這其中高達63%的成本,是由無數(shù)個普通家庭和個人直接承擔的,這意味著家庭破裂、失業(yè)、犯罪率上升,甚至生命的凋零。
數(shù)據(jù)是冰冷的但背后是一個個鮮活的悲劇,據(jù)估算捷克成年人口中,高達5%的人屬于賭博成癮的風險人群,這意味著超過54萬人的生活正走在懸崖邊緣。
而其中高風險的成癮者可能在14萬到25萬之間,最令人揪心的是15至24歲的青少年,他們成了這場資本盛宴中風險最高的群體。
面對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政府終于從“稅收增長”的迷夢中驚醒,開始了遲到的亡羊補牢。
2017年1月一部新的《賭博法》出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進行監(jiān)管一舉取締了90%的無牌照網絡賭博,并屏蔽了121個非法賭博網站,緊接著457個市鎮(zhèn)干脆推行了全面禁賭令。
2020年一套名為《賭博排除登記冊》的系統(tǒng)建立起來,將破產者、社會救濟領取者等人群直接排除在賭場門外,到了今年1月1日法律再次修訂,引入了“緊急按鈕”這類自我限制工具。
最能說明問題嚴重性的或許是另一組對比懸殊的數(shù)字,2022年官方記錄的接受治療的病理性賭徒僅有1161人。
但根據(jù)專業(yè)機構的估算,真實需要幫助的成癮者數(shù)量可能是這個數(shù)字的10到100倍,這道巨大的鴻溝背后是無數(shù)被隱藏的痛苦掙扎和絕望。
結語
捷克的故事是對“自由”最深刻的一次警示,它告訴我們市場的活力如果沒被有效的監(jiān)管和清晰的國家發(fā)展目標所引導,它所釋放的可能不是發(fā)展的動力,而是自我毀滅的能量。
如今布拉格街頭的賭場霓虹依舊閃爍,但那光芒照亮的早已不是一個工業(yè)強國的榮耀與繁榮,而是一個民族仍在經歷的痛苦轉型。
大家對于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