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周子昆娶了何子友?”。
1938年夏,正在延安抗大學習的許世友,聽到了一個令他吃驚的消息——周子昆和何子友結婚了!
這個事情,讓許世友有些不可置信,但旋即反應過來的他,是開懷大笑,紅四方面軍的“母老虎”,終于是嫁出去了。
在為何子友高興的同時,許世友心中也產(chǎn)生了一個疑惑,長得干干瘦瘦的周子昆,是怎么敢娶何子友的?
某日,許世友碰上了周子昆,便調(diào)侃道:“老周啊,還是你們一方面軍的將厲害,不怕死!”。
這話,讓周子昆一愣,紅四方面軍那也是名將輩出,戰(zhàn)斗力毋庸置疑,許世友怎么會給一方面軍這么個評價?
別人不說,就單單他許世友,7次參加敢死隊,2次擔任敢死隊隊長,屢挫強敵,哪個見了不稱贊一聲英雄好漢?
就在1937年4月,許世友因為一些原因,準備帶著洪學智、王建安、陳再道等40余名紅四方面軍將領,打算脫離延安,重返大孤山打游擊。
這么大的事情,若放在別人身上,早就被槍斃800次了,可許世友卻不一樣,出事兒后毛主席親自接見了他,并且還允許他帶槍去見!
最后,這事兒也被輕拿輕放,許世友幾乎沒有受到什么實質性的懲罰,繼續(xù)在抗大學習。
見周子昆沒有聽懂自己的意思,許世友笑著解釋道:“也就你敢娶何子友,我們四方面軍誰敢呀!”。
四方面軍沒人敢娶何子友?為什么不敢娶呢?原因很簡單,何子友的武力值太高了!
何子友,四川蒼溪人,1913年出生當?shù)匾粋€貧苦農(nóng)家,從出生起,她就沒吃過一頓飽飯。
10歲那年,家里實在是窮的揭不開鍋了,父親無奈,只能托人把她送到了蒼溪的一家武館當粗使丫頭,干些掃灑燒水的粗活,勉強維持生計。
這家武館,是何子友人生的轉折點,因為在這里,她遇到了自己的恩師李德源。
李德源是山東蓬萊人,師出武當“太和門”,成名絕技是“五毒死手”,曾威震川陜魯豫晉一帶,還在清末被譽為“第一殺手”,關于他有許多傳奇事跡。
后來,李德源在山西犯了事兒,逃到了蒼溪,在這家武館當起了總教習。
何子友跟李德源的女兒年紀相仿,二人經(jīng)常一起玩耍,見的多了,李德源發(fā)現(xiàn),何子友雖長得瘦瘦小小,身體孱弱,但反應卻極其靈敏,于是便起了愛才之心,將其收為義女,傾囊相授。
在李德源的教導下,何子友進步神速,習武不到一年時間,何子友便用“五毒死手”,利索打死了兩個持械劫道的強盜,這讓她在蒼溪名揚一時。
當時,社會上很亂,有許多人請何子友出山看家護院,但都被何子友一一拒絕,因為她覺得自己功夫還沒練到家,還需要繼續(xù)跟在李德源身邊打磨自己。
就在何子友專心練武期間,她的家里也悄然發(fā)生了變化,隨著紅軍來到蒼溪,她的父親接受了紅色思想,加入了農(nóng)會,還因表現(xiàn)突出,被選為鄉(xiāng)蘇維埃政府主席。
可惜,當時正是革命最艱難的時候,反動派勢力猖獗,沒多久,他便慘遭殺害。
父親的死,讓何子友痛徹心扉,她暗暗發(fā)誓,一定要為父親報仇。
很快,時間來到1933年,此時的何子友,已經(jīng)20歲,她家里捎來信,讓她回家一趟,等回到家,她才得知,是組織想要邀請她加入。
原來,在紅四方面軍首領徐向前的率領下,紅軍在四川創(chuàng)建了川陜革命根據(jù)地,蒼溪蘇維埃政府,也在文昌宮成立,廣招人才,壯大革命勢力。
父親為了革命而死,何子友當然義不容辭,于是她告別了師父,回到了家鄉(xiāng),先是做情報工作,后又加入了游擊隊,再后來參加紅軍。
入伍后的何子友,很快便練就了一手百發(fā)百中的好槍法,幾乎到了彈無虛發(fā)的地步,打得敵軍是聞風喪膽,人送外號“雙槍何奶奶”。
參軍后的何子友,傳奇事跡也不在少數(shù)。
比如,她某次進城“抓舌頭”,一招制服敵軍一小頭目,又一招當場打死一名敵人,嚇得在場的敵軍瑟瑟發(fā)抖,不敢動彈,眼睜睜的看著何子友劫持他們的小頭目,揚長而去。
比如,何子友曾帶6名女戰(zhàn)士去地主家討糧,這地主不愿給,還帶著30多個護院拳師攔住她們,何子友僅一個照面,便把要跟她比試的壯年拳師打倒在地,連爬都爬不起來,這地主心驚不已,只能乖乖交糧。
因為武藝高超,何子友成了婦女獨立團的武藝總教官,在她的教導下,女戰(zhàn)士們的武力值有了極大提升。
他們先是殲滅了一股想要圍殲婦女獨立團的敵軍,不久,何子友又率100多名女戰(zhàn)士,勇闖盤踞在川陜一帶的惡匪“黒七”老巢,當著500多土匪的面,將黒七擒獲。
這一樁樁一件件,讓何子友在紅四方面軍聲名大噪,成了傳奇人物。
很快,許世友便聽到了何子友的大名,他這個在少林苦練8年的俗家弟子,遇到了武當傳人,當然要找機會切磋切磋。
可見面后他卻失望了,因為何子友是個女人,他不愿意跟女人動手,然而,何子友卻不依,非要比試比試,結果何子友一個女人,竟能跟許世友打得難解難分。
令許世友沒想到的是,比武,他打不敗何子友,比喝酒竟然也喝不過性格豪爽的何子友,這讓他對這位女同志敬佩不已。
參加紅軍的何子友,不僅武藝高強,而且身材高大,人也長的漂亮,然而,就因為“兇名在外”,婦女團許多女同志都有了愛情,甚至結婚了,但她還是孤身一人。
1935年夏,紅四方面軍和紅一方面軍會師,這時候,何子友的愛情才悄然來臨。
兩支隊伍匯合后,毛主席的心腹愛將周子昆,被調(diào)到了紅四方面軍工作,當?shù)弥茏永ヒ呀?jīng)34歲,依舊孤身一人時,熱心的何長工何政委,便開始張羅著給周子昆介紹對象,他選定的目標,正是何子友!
然而,令何長工沒想到的是,二人都不愿意談戀愛,而且給他的答復出奇的相似——等全國解放后再說吧!
雖被拒絕,但何長工并沒有放棄,因為在他看來,兩個人性格雖然都有些倔強,但卻是志同道合,只要稍加引導,一定能走到一起。
于是,他隔三差五,就給何子友分派任務,總是讓她去調(diào)查某某同志的情況,然后給周子昆匯報。
何子友雖心中不情愿,但這是工作,也只能無奈答應,在跟周子昆接觸的過程中,他漸漸對周子昆產(chǎn)生了好感。
她發(fā)現(xiàn)周子昆這個人,雖然工作中不茍言笑,對下屬也及其嚴格,但生活中卻平易近人,人緣極好。
可惜,未等他們開始戀愛,時局便發(fā)生了變化,毛爾蓋會議后,張國燾鬧著南下,周子昆與徐向前一起,與張國燾等人展開激烈斗爭,無暇顧及談戀愛,這一耽擱,就是3年!
轉眼時間來到1938年,此時,抗日戰(zhàn)爭已經(jīng)全面爆發(fā),這讓何長工心急如焚,因為像周子昆這樣的優(yōu)秀干部,不可能一直待在抗大學習,他遲早是要被安排去地方工作的。
當時交通不便,他這一走不知猴年馬月才能回來,跟何子友的事情,那就真的泡湯,無可奈何下,何長工找到了毛主席。
毛主席聽到此事后,是“大為光火”:“什么?他這事還瞞著我?快辦,快辦,打他個措手不及!”。
因為毛主席的催促,周子昆和何子友的戀情,加快了步伐。
1938年夏,周子昆把何子友約到了小河邊,直接了當?shù)膶巫佑训溃骸?strong>我是搞軍事工作的,性格簡單,不會說話,工作忙,調(diào)動多,跟著我享不了福,你考慮一下,不愿意就算了!”。
何子友參加革命,是為了全國人民的解放做斗爭的,他當然不是來享福的,在思考片刻后,她對周子昆道:“我槍桿子摸慣了,大字不識一個,不會當官太太,你也考慮一下吧!”。
二人的回答,都是如此簡單明了,于是,這年夏天,在同志們的祝福下,他們喜結連理,這才有了文章開頭,許世友聽說,周子昆娶了何子友,吃驚不已的事情。
何子友雖然武藝高強,但婚后卻與周子昆相敬如賓,二人相處的也十分融洽,由于雙方工作都很忙,白天,他們只有吃飯的時候,可以短暫接觸。
等到了晚上,他們相處的時間就相對多一些,周子昆就會教何子友寫字,在周子昆的循循善誘下,曾經(jīng)見了文字就頭疼的何子友,對方塊字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常常學習到很晚。
寫完后,何子友還會讓周子昆幫他檢查,如有錯誤,她會改正直到記住,才會去睡。
某次,周子昆教了何子友幾個生僻字,何子友一連幾次都寫錯,見時間不早了,周子昆便騙她都寫對了,結果第二天何子友得知實情,很是惱火。
從此,周子昆再也不敢“應付”她,但教她識字的時候,卻有意避開生僻字。
周末,周子昆和何子友,也會相依,到附近的山間田野散步,何子友雖愛舞刀弄槍,但卻有一副好嗓音,每當何子友唱歌,周子昆都會瞇著眼,靜靜的聽。
當然,何子友的歌喉,也曾讓周子昆窘迫,那是一次聯(lián)歡會,何子友的歌唱,引得陣陣掌聲,于是就有人起哄,讓周子昆和何子友來個夫妻對唱,這把五音不全的周子昆給急得滿頭大汗。
見狀,何子友笑道:“我的大將軍,怎么像要打仗似的?”,周子昆苦笑:“打仗哪有這么急?”。
雖然嗓音一般,但在何子友的影響下,周子昆對唱歌也有了一些興趣,后來還曾參與《新四軍軍歌》的編寫。
可惜,幸福的日子總是短暫,在日寇入侵的大背景下,更是如此,1938年12月,周子昆接到毛主席命令,讓他前往新四軍中工作。
得知丈夫要走,何子友的心揪了起來,她是個深明大義的女人,日寇入侵,稍有不慎,國家便會傾覆,每個中國人,都必須全力以赴,如何能顧及兒女情長?
于是,她默默給丈夫收拾行裝,跟毛主席、林伯渠、羅瑞卿等人,一起送她離開了延安。
送走丈夫后,何子友如往常那樣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只是夜深人靜,她總會為自己的丈夫擔心,終于,在1939年9月份,何子友收到了一個好消息——她也要被調(diào)往皖南,可以跟丈夫團聚了!
到皖南后,何子友才發(fā)現(xiàn),擔任新四軍教導隊總隊長的周子昆,究竟有多忙碌。
為不影響丈夫的工作,她帶著剛剛出生不久的女兒,住進了離軍部七八里遠的女生部,只有禮拜六的時候,能跟周子昆團聚一天。
雖說如此,但何子友心里卻十分滿足,至少,他能隨時知道丈夫的情況。
可惜好景不長,1941年1月,皖南事變爆發(fā)了,新四軍9000多名戰(zhàn)士在撤離途中遭到國民黨軍埋伏,僅2000余人沖出包圍圈,分散突圍。
在山林中,周子昆和黃克誠,遇到了項英及其隨從劉厚總、夏冬青等人,為躲避敵人追捕,他們躲到了一個名叫蜜蜂洞的山洞中。
不得不說,能成大事兒的人,心態(tài)就是好,即便瞬時慘遭,項英與周子昆二人,依舊有心情下象棋。
由于洞內(nèi)狹小,僅容四人居住,于是,這里成了項英、周子昆、黃克誠及劉厚總的住所,其余人則搭帳篷住在了半山腰。
就在二人下象棋的當天晚上,黃克誠早早入睡,可在半夜,他卻被槍聲驚醒,未等他拿出壓在枕頭下的快慢機,便身中兩槍,一槍在右胳膊,一槍在頸部。
劇烈的疼痛,讓他瞬間昏迷,等再次醒來的時候,看到的已是項英、周子昆的尸體,他們被劉厚總給殺害了。
犧牲時,項英年僅43歲,周子昆年僅40歲,同志們只能含淚將兩位首長掩埋。
幾天之后,先一步撤離的何子友,也聽說了皖南事變的事情,聽說劉少奇和曾山夫婦回來了,便急匆匆去向他們打探情況。
看到何子友,劉少奇滿臉悲傷,沉痛的告訴她,周子昆犧牲了,并把周子昆的遺物——一塊懷表交給了何子友。
這個噩耗,讓何子友天旋地轉,昏厥了過去,等她醒來,看到同志們,卻平靜的說:“沒什么,可能是太累了,你們忙吧,我想一個人待會兒。”。
待同志們離去后,何子友才放聲痛哭,她后悔當初沒有留下來陪伴丈夫,因為她干了許多年偵查排長,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她一眼就能夠看出來!
痛哭過后,何子友擦干眼淚,又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去,她要繼續(xù)完成丈夫未完成的事業(yè)。
周子昆犧牲一個月后,何子友誕下了他的遺腹子周林,但當時正是抗日的重要階段,何子友根本無暇照顧孩子,周林出生僅僅1個月,她就把她交到了保育院,繼續(xù)跟著新四軍戰(zhàn)斗。
在此期間,負責后勤的她,想盡一切辦法,為部隊提供物資,并多次參加反掃蕩、反清鄉(xiāng),作出了極大貢獻。
解放戰(zhàn)爭打響后,何子友繼續(xù)跟著部隊東奔西走,直到新中國成立,才算是穩(wěn)定下來,被分配到了上海工作。
1955年,項英、周子昆等同志的遺體被尋回,被安葬在了雨花臺,從此之后,每年清明,何子友都會來這里,祭拜自己的丈夫。
1985年9月,新四軍軍部在涇縣的陳列館開館,黃克誠、何子友等人都來參加,儀式結束后,黃克誠、何子友等人相伴來到當年的蜜蜂洞。
由于蜜蜂洞地處深山老林,他們一路之上遭了不少罪,甚至某些路段,只能拄著拐棍步行,可即便如此艱難,都沒能阻擋他們的腳步。
或許是項英、周子昆等人感應到了故人來看他們了,等他們到來之時,烏云四合,下起了傾盆大雨。
當年的親歷者黃克誠仔細一看,發(fā)現(xiàn)這里正是掩埋項英、周子昆的地方,眾人肅立默哀,久久無言。
雨停后,他們來到了蜜蜂洞前,在洞口的大石頭上坐了很長時間,許久之后,何子友拖著沉重的步子,走進了洞里,緊接著,傳來了她的悲泣之聲,她在洞里,述說著多年來對丈夫的思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