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綜合征是一種以口眼干燥為主要表現(xiàn)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俗稱“干眼干口癥”。除了典型的口干、眼干,患者還可能伴有皮膚干燥、無汗、大便干結等癥狀,疾病甚至可累及多個器官系統(tǒng)。目前,西醫(yī)尚無根治方法,臨床常采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控制病情,尤其在尚未出現(xiàn)系統(tǒng)損害或未合并其他免疫疾病時。然而,這類藥物存在一定副作用,因此越來越多患者轉向中醫(yī)藥尋求更溫和持久的幫助。
中醫(yī)將干燥綜合征歸為“燥證”或“燥痹”。傳統(tǒng)認為其病機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因津液虧虛、孔竅失濡而導致一系列干燥癥狀。治療通常從滋陰生津、清熱潤燥入手,也確實幫助很多患者改善了生活質量。但王德敏主任特別提醒,不能一見“干”就斷定是陰虛,更不可隨意濫用滋陰類中藥。比如石斛、麥冬、沙參、熟地等,雖常用于滋陰,若藥不對證,反而會損傷脾胃、助濕生滯,甚至加重病情。
誤區(qū)與危害:這些情況不宜盲目滋陰
- 脾氣虛者:若長期服用麥冬、石斛等甘寒滋陰之品,可能進一步阻礙脾胃運化,導致腹脹、納差、乏力加重,干燥癥狀亦難以緩解。
- 濕熱體質者:如擅自服用熟地、百合、麥冬等滋膩藥物或成品制劑(如六味地黃丸、百合固金湯),可能因濕得膩、纏結不化,不僅干燥未解,反而出現(xiàn)口黏、疲重、情緒煩躁等新問題。
日常調理同樣關鍵
- 飲食需因人而異
- 陰虛者忌辛辣燥熱,如辣椒、燒烤;
- 氣虛者避免寒涼飲食,如冷飲、苦瓜;
- 濕熱體質需遠離油膩甜食,如油炸食品、紅燒類菜肴。
- 代茶飲推薦(請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 陰虛:西洋參3g + 烏梅2枚
- 氣虛:黃芪5g + 葛根10g
- 血瘀:玫瑰花3g + 山楂5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