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有個本土賽事最近把球迷的朋友圈炸了鍋,就是原本叫“蘇超聯(lián)賽的那個業(yè)余足球比賽突然改了個長到能繞口的名字,江蘇健康文化旅游足球城市聯(lián)賽,一時間大家議論聲四起,有人看熱鬧說名字又土又長,有人則讀出背后意味——這是不想被足協(xié)盯上,干脆改頭換面走文旅路線
這事兒的火,并不只是因為改名字搞點話題,關鍵在于主辦方公開放話,說這就是文旅活動,不歸足協(xié)管,這句話一出,立刻炸出了足協(xié)新規(guī)的敏感點,要知道足協(xié)剛剛要求社會足球賽事必須報備,還要交一定費用,這條線正被各地民間聯(lián)賽認真琢磨著,而蘇超干脆不鉆牛角尖,直接甩手“不歸你管,這種操作怎么看都有種“擺脫束縛的味道
球迷們拿南昌贛超當對比,說那邊被足協(xié)強行介入后,賽事經營和氛圍直線下滑,觀眾稀稀拉拉,贊助商也撤得干干凈凈,這邊江蘇的新蘇超改名后反而更紅火,門票一搶而空,現(xiàn)場人滿為患,打工人、外賣騎手、老師晚上披上球衣,踢得熱血沸騰,觀眾席一片叫好聲,這種真實的草根氣息反而贏得更多的認同
有人說這是聰明的規(guī)避,也有人覺得這是赤裸裸的對噴,其實歸根結底,這觸碰到了一個關鍵問題,草根足球到底該不該完全交給足協(xié)來統(tǒng)籌,照理說,規(guī)范化能保證秩序,也能防止一些亂七八糟的狀況,可問題來了,一刀切的規(guī)定適不適合全國各類業(yè)余賽,畢竟,群眾自發(fā)的賽事本來就是靠靈活、靠情懷、靠本地資源在維系,生搬硬套可能反而涼涼
蘇超這次的案例特別有意思,它表面是換個名字,實則是表個態(tài),你能看到主辦方的決心,就是要告訴外界,草根聯(lián)賽也能自成體系,能走自己的獨立模式,這種姿態(tài)讓不少基層踢球的人心里一熱,說白了,大家不反對管理,但怕的是過度的條條框框,足球這東西,一旦失去煙火氣,就再找不回來了
更現(xiàn)實的一點是,江蘇這邊還真讓賽事帶動了消費和周邊經濟,不少小吃攤販一場下來賺得盆滿缽滿,甚至比門票收入還可觀,這說明什么,說明這類地方聯(lián)賽并不是小圈子玩票,它真的是能盤活一片區(qū)域的生活氣氛,你說足協(xié)如果強硬介入,把這股子熱乎勁掐滅掉,那群眾和球迷會愿意買賬嗎
當然話說回來,足協(xié)立規(guī)也有它的邏輯,畢竟足球圈子不乏假球賭球這些灰色地帶,小到草根聯(lián)賽也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和違規(guī)操作,這點需要承認,但拿蘇超這種健康又接地氣的比賽說事,可能并不是最佳切口,反倒會讓人覺得有點掐錯了對象,對比一下,真正應該被追問的,是那些亂搞賽事、忽悠贊助的偽聯(lián)賽,而不是這幫晚上下班還跑場子的外賣小哥和老師
所以說,江蘇蘇超這次的改名,既是一次自衛(wèi),某種程度上也是一次宣言,他們向外界證明,足球的另一條路還可以這么走——獨立、草根、民間驅動,并且可持續(xù),你說它是不是會成為一種模式,至少當下看來,它的操作確實給了很多地方聯(lián)賽新的思路,不用總等著行政審批開綠燈,有時候靈活點,生機才能出來
結尾再問一句,如果未來中國足球想真正活起來,靠的真只有規(guī)章那一套嗎,看看這些在夜燈下拼盡全力的業(yè)余球員,聽聽觀眾席上那股子真情實感的呼喊,也許答案已經寫在球場里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