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緣真是個玄學,好好的國民喜劇女神賈玲,怎么就落到如今被抵觸的境地?
反觀舒淇,不僅帶著首部執(zhí)導的電影《女孩》參加威尼斯電影節(jié),還得到了滿屏贊譽。
從《你好,李煥英》的票房神話,到《熱辣滾燙》的營銷神話,再到新片《轉(zhuǎn)念花開》被質(zhì)疑,賈玲到底做錯了什么?
賈玲之冰火兩重天
從喜劇演員跨界到導演,賈玲可謂創(chuàng)造了奇跡。
她僅憑兩部電影《你好,李煥英》和《熱辣滾燙》就拿下近百億票房,成為女導演中的翹楚,甚至在整個電影圈都是了不起的存在。
然而,高票房帶給賈玲的,不是鮮花和掌聲,反而是一波又一波質(zhì)疑。
如今,新片《轉(zhuǎn)念花開》只是殺青尚未上映,就遭到了不少網(wǎng)友的抵制,甚至嘲諷她“又準備撈幾個億”,她到底做了什么?
執(zhí)導電影前,賈玲深受觀眾喜愛,是繼趙麗蓉和高秀敏后,國人最愛的女性喜劇人。
她那梨渦淺笑和爽朗的性格更是圈粉,尤其是春晚時,很多觀眾守在屏幕前等著她的小品。
她經(jīng)常分享自己成名之前的不易,還有和母親相處的點滴,那些帶著溫度和愛意的往事,不僅打動著觀眾,還讓觀眾對她更添幾分偏愛。
當賈玲宣布要把對母親的思念拍成電影《你好,李煥英》時,幾乎所有人都懷著期待。
電影的宣傳并沒有費力,因為,賈玲已經(jīng)很多次講述過她和母親之間深沉的愛。
母愛,幾乎是所有人共通的情感,加之賈玲的國民號召力,《你好,李煥英》一路飄紅,票房突破54億,讓賈玲名利雙收。
初戰(zhàn)告捷,賈玲迅速開拍第二部電影《熱辣滾燙》,這一次,她為電影減肥100斤,市場的期待值瞬間拉滿。
幾乎有一年的時間,賈玲“消失”于公眾視野,把懸念拉到了極致。
關(guān)于她體重的猜測和討論,隔三差五就會登上熱搜,《熱辣滾燙》最核心的宣傳點,始終是“消失的賈玲”和“瘦下來的賈玲”。
果然,瘦身成功的賈玲讓《熱辣滾燙》票房一路高歌猛進,突破30億大關(guān)。
只是,這一次,走出影院的觀眾對賈玲不再是贊美和肯定,而是質(zhì)疑和批評。
《熱辣滾燙》翻拍自日本電影《百元之戀》,在劇情上,幾乎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改編。
電影并沒有呈現(xiàn)出太多內(nèi)核和力量,噱頭幾乎都壓在賈玲的瘦身成功上,甚至有觀眾表示“被營銷噱頭騙進電影院”。
“過度營銷“成為賈玲的標簽,觀眾感覺自己是被一個精心設(shè)計的商業(yè)項目吸引進了電影院,看的不是電影,而是為了賺錢誕生的減肥真人秀。
甚至,《熱辣滾燙》連累到《你好,李煥英》,很多人表示,那只是一部“小品電影”,成本很低又沒什么創(chuàng)新,完全德不配位。
“工具人”的感受并不美妙,當感動變成“被算計”,賈玲的新作品成為買單者。
《轉(zhuǎn)念花開》宣布殺青后,賈玲看到的不再是期待,而是此起彼伏的質(zhì)疑和抵觸,不知道這一次賈玲會如何應對。
和賈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樣具有國民度的女星舒淇,她帶著新影片闖進威尼斯電影節(jié),得到諸多贊譽。
舒淇之浴火鳳凰
舒淇的來時路,充滿坎坷。
對比賈玲,她承受了更多的流言蜚語和惡言相向,她選擇了默默承受。
直到有一天,風向轉(zhuǎn)變,撲向她的變成欣賞和贊譽。
這一次,她化身導演,首部作品《女孩》在威尼斯電影節(jié)首映(入圍主競賽單元)。
電影的故事萌芽于十多年前,取材于舒淇的個人經(jīng)歷,包含她的童年創(chuàng)傷。
2013年夏天,拍攝《聶隱娘》期間,侯孝賢鼓勵舒淇自己當導演。
那天之后,舒淇開始了十多年的劇本創(chuàng)作之旅,推翻、重組再推翻,結(jié)局改了一遍又一遍。
2023年,舒淇擔任威尼斯電影節(jié)評委,工作結(jié)束后,她把自己關(guān)在酒店兩個星期,完成了劇本創(chuàng)作。
《女孩》無論是地點還是故事,舒淇都從她最熟悉的成長經(jīng)歷開始。
舒淇小時候經(jīng)常莫名其妙挨打,舒爸爸喝得爛醉回家時就會吼叫不止,但對于《女孩》中的角色,舒淇不希望直接呈現(xiàn)暴力,也不希望演員們有心理創(chuàng)傷。
她通過環(huán)境的營造進行改編,黑暗巷道里的犬吠聲、摩托車回家停車的聲音、父親醉醺醺的步伐和喃喃自語,女孩躲在衣柜里感受著這一切,聽著危險一步步慢慢逼近,黑暗中的女孩心跳慢慢加速,觀眾也像女孩一樣沉浸在恐懼中。
《女孩》探討了家庭創(chuàng)傷如何在幾代人之間產(chǎn)生共鳴,那也是舒淇童年的創(chuàng)傷。
那樣的童年,給舒淇制造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和障礙,幸運的是,舒淇性格外向,不輕易放棄,總能克服困難。
然而,傷疤一直伴隨著舒淇,毛骨悚然的生理反應不定時出現(xiàn),嚴重時會讓舒淇陷入黑暗中。
舒淇知道,她的經(jīng)歷在任何時代任何家庭都可能會發(fā)生,她希望觀眾通過她的電影完成與自己、與父母的和解。
更希望為人父母的觀眾,看了《女孩》后有所覺醒和反思,讓身處這種環(huán)境中的孩子也能得到父母的愛,拯救和慰藉那些身處困境的人們。
轉(zhuǎn)念花開
沉浸式代入賈玲和舒淇,會發(fā)現(xiàn),觀眾想要的只有兩點,那就是真誠和品質(zhì)。
《你好,李煥英》的成功,是因為賈玲和母親之間真實的愛,電影真誠又動人。
《熱辣滾燙》的減肥,雖然同樣是真實的,卻給人強烈的策劃感,電影本身也缺乏內(nèi)核和驅(qū)動力。
舒淇雖然是第一次拍電影,卻用了整整12年時間來完成,她的初衷不是賺錢,而是希望拯救和慰藉和她有過同樣經(jīng)歷的孩子們。
簡單、真誠又純粹,帶著文藝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這也是舒淇被肯定的原因。
轉(zhuǎn)念花開。
賈玲新電影的名字著實美妙,恰好送給賈玲。
也許,賈玲也很委屈,自己不過拍了兩部票房不錯的電影,人氣和口碑就墜落式下跌。
其實,觀眾只是感覺被辜負了,大家因為對喜劇女神的喜愛才買票走進影院,卻貌似落入營銷陷阱。
當那個笑起來沒心沒肺的喜劇演員變成精明算計的女導演,曾經(jīng)的喜愛便煙消云散。
面對鋪天蓋地的差評,賈玲說“感情可以重新培養(yǎng)”,其實不如轉(zhuǎn)念一想,只要新電影足夠真誠足夠好,觀眾的喜愛依然會回來。
男有吳京女有賈玲,口碑隨著電影的大賣直線下跌,《轉(zhuǎn)念花開》能讓賈玲口碑逆轉(zhuǎn)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