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暑期檔,已經(jīng)落下帷幕。
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都是近十年來最強。
論口碑,足足有5部國產(chǎn)片,評分超過8分;
論票房,《南京照相館》以25億領(lǐng)跑。
當(dāng)沉寂的電影市場,好不容易才被佳作點燃的同時。
有些人卻急了。
盡管這位某瓣用戶,沒有指名道姓地說是哪些電影。
但是那句“基本盤這一塊”,就不難猜到他在暗指什么。
這都2025年了,這些酸雞、殖人、假理中客、公知的話術(shù),怎么還沒更新啊?
首先,什么叫“極端情緒電影”?
我沒查到準(zhǔn)確的定義。
因為它并不是一個嚴格的、學(xué)術(shù)性的電影類型分類。
而是一個“描述性”的標(biāo)簽,或者術(shù)語。
就比如我們常說的“話題電影”。
講“殺妻”的《消失的她》、聚焦電信詐騙的《孤注一擲》。
和其他電影相比,它們主要靠社會熱點話題,吸引觀眾走進影院。
所以我大膽猜測:
“極端情緒電影”說的是強烈且刻意地,喚起觀眾極端情感反應(yīng)的電影。
比如看完《血戰(zhàn)鋼鋸嶺》,你也想去電影里背幾個重傷員;
看完《奎迪》,你也想找個壯漢打一架。
看完韓劇《槍口彼端》,就想用暴力解決生活中的一切難題。
但是中國電影,不可能存在所謂的“極端情緒”。
因為我們有全世界最嚴格的審查制度,沒有之一。
重中之重,在于正確的價值導(dǎo)向。
就連“過分表現(xiàn)酗酒、吸煙及其他陋習(xí)”,都要被刪改。
你說國產(chǎn)片煽動極端情緒?這扯不扯?
而且某些人將中國的高票房電影,簡化為“極端情緒產(chǎn)物”。
完全是忽視了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的復(fù)雜性。
2025年暑期檔,本身就是對“單一歸因論”的有力反駁。
院線類型片百花齊放,多種多樣。
《南京照相館》從平民百姓的視角,重現(xiàn)抗戰(zhàn)歷史。
傳達的是市井溫暖、是平凡大義,是抗戰(zhàn)背景下普通人的愛國情懷。
《浪浪山小妖怪》以底層小妖作為主角,融合了中華傳統(tǒng)水墨美學(xué)。
用童話的方式,隱喻現(xiàn)代職場。
古裝輕喜劇《長安的荔枝》,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原著。
以虛構(gòu)的唐代物流軼事,在幽默的故事背后,揭露官場黑暗和虛偽。
除了這些票房領(lǐng)跑的,還有《東極島》、《羅小黑戰(zhàn)記2》。
也不乏《侏羅紀(jì)世界:重生》、《碟中諜8》、《新·馴龍高手》、《F1:狂飆賽車》等外語片……
且不論它們的質(zhì)量如何,至少類型和主題差異顯著。
動畫、喜劇、懸疑,多類型并存。
其中票房最高的《南京照相館》,它煽動極端情緒嗎?
恰恰相反!
電影所呈現(xiàn)的,只是日軍滅絕人性的罪行的冰山一角。
導(dǎo)演的鏡頭處處克制,非但沒有煽動,還在引導(dǎo)觀眾銘記歷史,自立自強。
平心而論,我相信大部分觀眾看完電影,內(nèi)心都充滿了悲憤。
這份“極端情緒”的始作俑者是誰?
是日本侵略者。
如果對于某些人而言,呈現(xiàn)部分真相,就算煽動極端情緒。
那么犯下滔天罪行,至今都沒正式道歉的日本,是不是更該被口誅筆伐呢?
看見自己的同胞被虐殺,而行兇者和他們的后代非但沒有悔恨,還在美化自己的罪行。
但凡有點人性,都會感到憤怒吧?
怎么到了某些人那里,合理地表達情緒,就成了“極端”呢?
由于對“極端”的定義模糊,某些人趁機鉆空子,玩起了偷換概念的把戲。
將“家國情懷”和“血脈親情”,這些正常的情感表達。
草率地和“極端”,劃上了等號。
讓我們拓寬時間跨度,看看國產(chǎn)片票房總榜。
《你好,李煥英》票房超54億,核心情感是母女親情。
在闔家團圓的春節(jié),溫柔地拂過全體華人內(nèi)心,最柔軟的部分。
兩部《流浪地球》,第二部的票房超過40億。
聚焦全人類的命運,講述發(fā)生在未來的科幻故事。
屆時已經(jīng)沒有了國別之分,面對共同的災(zāi)難,全人類擰成一股繩。
無論是第一部的“飽和式援救”,還是第二部的“50歲以上出列”,都是在謳歌人性。
你說這叫“極端情緒”?我看你有點極端了!
除此之外,“高票房的電影,都是極端情緒電影”的論斷,也是在侮辱觀眾。
他的潛臺詞,就是說觀眾都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會被情緒操控。
真是笑了。
就說眼下的暑期檔。
《超人》和《神奇四俠》,接連兩部好萊塢超英爛片,在北美票房爆了。
卻在內(nèi)地院線根本賣不動,口碑也稀碎。
同樣是愛國題材,《南京照相館》的票房,比《東極島》高了好幾倍。
因為前者呈現(xiàn)真實歷史,讓觀眾自發(fā)地產(chǎn)生情感共鳴,而非被刻意煽動情緒。
后者卻把動人的真實故事,改編成了虛構(gòu)的超英片。
兩者懸殊的票房,證明了這屆觀眾可不好“忽悠”。
我們會用腳投票,證明自己的審美水平。
這時候有人要說了:“哎呀!你就是揣著明白裝糊涂!”
“他說的是《戰(zhàn)狼》,是《長津湖》,是《哪吒2》!”
行,那咱們就說說這三部電影。
吳京主演的兩部《戰(zhàn)狼》,雖然有些“個人英雄主義”。
用彈簧床墊彈開RPG的操作,也有些超現(xiàn)實。
但它原本就不是傳統(tǒng)的戰(zhàn)爭片,而是對標(biāo)《第一滴血》的爽片。
《戰(zhàn)狼》煽動啥極端情緒了?是讓觀眾擋飛彈,還是在護照上寫字了?
更何況,《第一滴血》都拍5部了,某瓣平均分接近8分。
而《戰(zhàn)狼》才拍了兩部,怎么就有人急了?這么容不下它?
《長津湖》就更特殊了。
首先,作為一部戰(zhàn)爭片,它本身的質(zhì)量絕對超出平均值。
其次,它是一部主旋律獻禮片,票房方面多少都會有點加持。
至于極端情緒……還是那句話。
我們只是如實反映了,美帝侵略者的戰(zhàn)爭行徑。
正應(yīng)了那個段子——
“你怎么惹惱他了?”
“我只是重復(fù)了他主子的話而已?!?/p>
別說美國沒有主旋律電影。
論?戰(zhàn)爭史詩?,有強調(diào)集體英雄主義的《珍珠港》,《拯救大兵瑞恩》;?
論?個人勵志,有?《阿甘正傳》用個人經(jīng)歷詮釋美國夢。?
論?政治驚悚?,也有《逃離德黑蘭》。
表面上在重現(xiàn)真實事件,卻在價值導(dǎo)向上動手腳,淡化政治立場上的爭議。??
某些群體要是容不下“主旋律電影”,那就請先向上面那些電影開炮。
最后是《哪吒2》——某些群體攻擊的主要目標(biāo)。
作為一部動畫電影,《哪吒2》的故事足夠精彩,特效水平也是第一梯隊。
集中爭議點,一是夾帶私貨,二是票房過高。
前者我覺得無可厚非。
畢竟歐美影視劇里夾帶的私貨,可比一部《哪吒2》多多了。
至于154億的票房,確實超出了同類電影的上限。
但是也很合理。
因為電影作為一種文化產(chǎn)品,天然具有文化屬性,承載著傳播文化的任務(wù)。
所以電影市場,也是輿論宣傳的戰(zhàn)場。
村里好不容易出個大學(xué)生,肯定得全村鼎力支持啊!
連我們自己都不支持自己的電影出海,還指望外國觀眾幫襯嗎?
《哪吒2》的票房成績,的確受到了愛國情緒的刺激。
但是愛國≠極端,情感共鳴≠情緒煽動。
反而折射出,中國觀眾的團結(jié)和凝聚力。
如果僅靠情緒煽動,就能票房口碑雙豐收。
那么中國電影市場,就不會有那么多虧本的電影了。
真正的票房密碼,始終是尊重觀眾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
《浪浪山小妖怪》耗時三年制作,1800組鏡頭、2000張場景圖,融合傳統(tǒng)水墨與現(xiàn)代光影技術(shù);
它的成功,源于精良的制作,接地氣的故事,以及價值觀引起的共鳴。
《南京照相館》從平民的視角講述歷史,采用了大量真實史料。
它的成功,源自故事獲得觀眾的共情。
引發(fā)日本右翼網(wǎng)民的攻擊,恰恰印證其成功打破了右翼,搞歷史虛無主義的企圖;
無論是小妖追夢、歷史反思,還是家庭溫情。
這些中國電影,都指向了人類共通的情感。
某些群體偷換概念,不遺余力地抹黑多元化、成熟的中國電影市場。
極個別嘩眾取寵,靠反串和夸張的演繹,博取流量。
我只能合理懷疑,他們并不通人性。
“石砸狗叫”,應(yīng)激了。
今天就說到這里,咱們明天見!
拜了個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