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 9 月,江蘇常州一位應屆畢業(yè)女生的遭遇,經網絡傳播后引發(fā)廣泛熱議。本是出于善意救助流浪狗,卻使她陷入失去工作、面臨高額索賠的困境,這一事件猶如一記重錘,敲打著社會的道德與法治天平,也讓大眾對 “好心辦壞事” 的無奈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今年 3 月 6 日,結束一天工作的女生,在途徑加油站時,發(fā)現一只流浪狗蜷縮在車底。據現場圍觀路人描述,這只狗已在此流浪多日,身形瘦弱,眼神中滿是無助。同情心作祟,女生與同行同事商議后,決定將狗狗帶回附近的公司暫時照料。
下班后,她們急忙帶著狗狗前往寵物醫(yī)院檢查。醫(yī)生的診斷結果令人揪心:狗狗年事已高,心肺功能嚴重受損,若要進行全面治療,費用預計高達數萬元。對于尚在實習期、收入微薄的女生而言,這筆費用無疑是天文數字。無奈之下,女生聽從醫(yī)生建議,與同事將狗狗安置在一個人流較多的遛狗花園,留下食物和水后,滿心不舍地離開,本以為給狗狗尋得了安身之處,卻未料到麻煩才剛剛開始。
3 月 10 日,女生突然接到一位老太太的電話。電話那頭,老太太語氣強硬,堅稱女生救助的狗狗是自己丟失的寵物,并指責女生 “偷狗”,聲稱已經報警處理。在派出所調解期間,老太太要求女生要么立刻找回狗狗,要么賠償 8000 元。然而,距離女生救助狗狗已過去 4 天,茫茫人海中,尋找一只流浪狗談何容易,調解最終無果而終。
此后,老太太多次前往女生公司鬧事。她在公司大堂大聲叫嚷,聲稱女生違法偷狗,要求賠償,全然不顧旁人的勸阻。在公司調解時,老太太情緒激動,堅稱狗狗已經死亡,而這一切都是女生的責任,要求女生必須給出說法。女生的老板也曾出面調解,但老太太依舊不依不饒。不堪其擾的女生,為了不影響公司正常運轉,最終無奈選擇辭職。即便如此,事情仍未平息,居委會先后三次介入調解,可雙方在賠償金額上始終僵持不下,未能達成一致。
7 月 22 日,女生收到法院通知,老太太正式將她告上法庭。老太太的訴訟請求中,索賠項目繁雜,包括狗的價值 8000 元、精神損失費 5000 元、飼養(yǎng)及護理費用 3.6 萬元,外加訴訟費,總計 4.9 萬元。面對這一 “天價索賠”,剛步入社會的女生陷入極度焦慮之中,她表示自己完全無力承擔這筆巨額費用。
直至 9 月 2 日,戲劇性的轉折出現,法院告知女生,老太太已撤訴,但保留再次起訴的權利。為尋求幫助、擺脫持續(xù)不斷的騷擾,女生將自己的經歷制作成視頻發(fā)布在網絡上,迅速引發(fā)網友熱議。
網友們紛紛在評論區(qū)留言,多數人站在女生這邊,認為老太太應先證明狗是自己的,否則索賠缺乏依據。還有網友質疑,為何醫(yī)生和路人都證實狗狗長期流浪,女生救助后卻突然冒出主人,懷疑老太太有訛詐嫌疑。也有網友借此提醒大眾,遇到流浪動物,若不打算收養(yǎng),投喂食物即可,避免卷入不必要的麻煩。
從法律層面剖析,老太太撤訴或許是因為證據不足。她既難以確鑿證明自己是狗狗的合法主人,也無法有效證實女生的救助行為與她所聲稱的 “損失” 存在直接因果關系。但這起事件給女生帶來的傷害已然造成,初入職場便失去工作,數月來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和經濟索賠的焦慮。
原本充滿善意的救助行為,最終演變成一場令人心酸的糾紛,不僅讓女生對 “善良” 產生了動搖,也促使社會各界重新思考:在倡導善良與樂于助人的同時,如何保障好心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或許,在踐行善舉的過程中,我們都應多一份理性與風險意識,提前考量可能出現的狀況,留存必要證據,如此,才能讓善舉得以延續(xù),不讓熱心人寒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